她們在「回字形」里開了一扇「窗」

2025年03月23日20:30:52 國際 5804

這是一座特殊的「院落」

「回字形」的灰白建築

迴廊嵌套的方寸間

高牆和電網將它與外界隔絕

「住」在裏面的全都是女性

這也是市內唯一關押女性在押人員的看守所

玉溪市看守所

2023年,劉學斌和新加入的女民警們,還在為如何做好女性在押人員的監管工作進行着一輪又一輪的「頭腦風暴」。當時,看守所剛剛轉「女看」,除了4個有看守工作經驗的男民警,其餘都是「新人」,女性民輔警佔81%。如何管?怎麼教?成為了當時最大的難題。

她們在「回字形」里開了一扇「窗」 - 天天要聞

女警開展集中學習研討。

「女性在押人員和男性不同,她們情感細膩,情緒容易波動,從洗頭時間的調整到生活用品的擺放,再到洗澡次數的增加,我們用了整整三個月時間,在工作中一點點細化制度和要求,才有了今天你們看到的整潔和規範。」副所長劉學斌介紹。

這裡的管理規則細到你想不到,細到每一件小事,作為一個新成立的團隊,在這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裏,就因「管得好」在全市出了名,還得到了省公安廳監管總隊的高度評價。

但對於看守所來說,只「管得好」生活和內務是遠遠不夠的,實現思想轉化和保證訴訟才是最終目標。對於這些在押人員來說,這裡不是終點,更像是重新讓她們校準方向的「驛站」。

「回」與「歸」

「回字形」建築,是看守所的空間符號,但也是這群女警們使命的隱喻。

「女性的困境,我們更懂。」

在女警張萍芬眼裡,這些因涉嫌犯罪被關押進來的人都是在「困境」里的人,如何讓她們打開心扉,回歸曾經「健康」的自己,這是看守所女警最重要的任務,而她和所有的戰友都選擇了最費時間,卻最能感知真心的辦法——對話和溝通。

她們在「回字形」里開了一扇「窗」 - 天天要聞

女警交流在押人員近期表現。

「我們每天都要和在押人員交流,了解她們的想法,傾聽她們的心聲,也要宣傳好相關的法律法規,及時掌握她們的思想動向,當然,不是每個人都願意說出來。」張萍芬說。

她打開桌前的一本記錄本,裏面的內容很多,筆跡各不相同,這是她管教的在押人員寫下的「心靈日記」。這樣的日記每個監室都有一本,除了談心談話,日記也成了女民警「閱讀」在押人員心聲的渠道。

在這份記錄本里,讓她記憶深刻的是一份菜單的抄錄,來自於一個涉嫌經濟犯罪的女性在押人員。一開始,她一直抵觸不配合辦案民警,在張萍芬的一次次交心談心和與「心靈日記」的對話後,她敞開了心扉,交代了全部的犯罪事實,讓案件辦理加快了進程。

她們在「回字形」里開了一扇「窗」 - 天天要聞

管教民警每天對在押人員開展一對一交心談心。

從一開始進監室的情緒低落,到現在整個人變得平和樂觀,她最感謝的就是負責管理自己的民警,她說自己讀書不多,不會寫太多的感悟和話語,就想到用抄錄菜單的方式記錄自己的日常,看到菜單也能聯想到自己在這裡所發生的事,這不是一個「陰暗的地方」,在這,她找回了那個曾經想擁有「健康人生」的善良的自己。

彩色的祝福

在每個女警的辦公室里,都有着很多的手工作品或者是畫作,顏色鮮艷,做得也十分精巧。

她們在「回字形」里開了一扇「窗」 - 天天要聞

每一位管教女警桌上都擺放着在押人員送來的感謝。

「這些都是我管理的在押人員送給我的『禮物』。」女警耿潔笑着說。

從交警轉崗到看守所的耿潔和其他女民警一樣,也經歷了一段適應過程。一開始進監室的時候,她「全副武裝」,口罩手套一樣不落,心裏甚至有些忐忑,不知道如何面對她們。但當她真正進入角色後,她發現,她們其實只是走錯了人生的某一段路。重新把她們拉回來,不讓她們覺得被社會拋棄,讓她們重拾生活的信心,變得陽光,是耿潔和其他女警最想做的事。

「那讓她們的監室多一點色彩吧,顏色豐富了,心情也會開闊。」

「讓她們多聽聽新聞,了解外面的變化,出去的時候,也不至於和社會脫節。」

「可以在傳統節日的時候,組織一些活動,讓每個人都參與進來,這樣既可以鍛煉團隊意識,又可以避免胡思亂想。」

「再多讀點書,讀書是調節心情,找回自己的最好方式。」

「我會八段錦,我可以教她們,身體也很重要。」

……

她們在「回字形」里開了一扇「窗」 - 天天要聞

管教女警幫在押人員保養文化牆。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出着主意、想着辦法。這些集思廣益,後來都真正得到了落地,成為了看守所的管理特色。

監室里牆的顏色豐富了起來,每個監室都有一面文化牆,有的是滿滿的書法畫作,有的是手工做的「梅蘭竹菊」,有的是寫滿期待的「心愿牆」,還有嚮往自由生活的對聯……

女警認真清點整理「流動圖書室」書目。

不只視野的豐富,心的豐富也隨之而來。在聶耳圖書館的支持下,「流動圖書室」走進了監室,最新的小說、雜誌、名著……在押人員都能讀到。

「耿媽媽,謝謝您,在這裡我學會了畫畫。」

「曹警官,謝謝您,沒有放棄我。」

……

在「回」字里畫同心圓

這座「回字形」建築里,制度與人性始終在尋找最大公約數。

一名在押人員因常年吸毒,腸胃不適,幾乎沒有了牙齒,還患有艾滋病、肝炎等多種疾病,經常嘔吐……除了身體的不適,這名在押人員對社會也有很強的抱怨。為了改變她的現狀,管教女警經常找她談心談話,了解她的想法,還單獨讓食堂為她準備雞蛋面、瘦肉粥,一次又一次的溝通和關心,讓這名在押人員有了轉變,主動加入監室的集體活動,積極配合民警工作,現在的她還成為了監室的小組長。

「我們不只是在『管』,更多時候是『渡』。」女警湯春慧說。

她們在「回字形」里開了一扇「窗」 - 天天要聞

女警固定時間向在押人員播報時事新聞。

看守所的一面錦旗上寫着「關愛有加勝似親人 紀律嚴明管理有方」,玉溪市看守所正重新定義高牆的意義——那些「回字形」走廊里往複的腳步,丈量的不僅是安全底線,更是「救贖」二字。

7×24小時「封閉」勤務模式的堅守,女民警和輔警們不分晝夜,不分寒暑。單位里「說的話太多,走的路太多」,回到家只想好好休息,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她們堅強的後盾。

在大家的努力下,兩年來,玉溪市看守所實現了「零安全責任事故」、執法「零過錯」、隊伍「零違紀」、群眾「零投訴」、輿情「零負面」,甚至還收穫了4面錦旗。

此刻,晨光中的八段錦音樂再度響起。女警詹麗萍正帶領着在押人員們一同訓練,天井投下的光影中,她們的身影漸漸重合,如同年輪嵌套的同心圓。監室里的那幅「新人新歲樹新人 佳節佳日盼佳期 早日回家」的對聯格外醒目。

這裡的故事印證着一個真理:法律從不該是冰冷的繩索,而應是照亮迷途者歸路的光——尤其當執法者願以女性獨有的堅韌與溫柔,將這束光握成火炬時。

她們在「回字形」里開了一扇「窗」 - 天天要聞

來源:玉溪警方

責任編輯:吳沅錦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春天的「精靈」喚醒哲古草原 - 天天要聞

春天的「精靈」喚醒哲古草原

天剛蒙蒙亮,哲古社區牧民曲扎迫不及待來到羊圈,拿着奶瓶給新出生的小羊羔餵奶,順便為剛剛生產的母羊開起了「小灶」。「家裡養了230多隻羊,這幾天已經產了30多隻小羊羔,大概4月中旬產羔將全部完成。」曲扎說,接羔保育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事情,儘管很辛苦,想到牧業增產,
上海地鐵瓜太猛!男主社死三連暴擊:身份扒光 + 丟飯碗 + 家宅塌房 - 天天要聞

上海地鐵瓜太猛!男主社死三連暴擊:身份扒光 + 丟飯碗 + 家宅塌房

最近,上海地鐵上發生了一起令人震驚的猥褻事件。光天化日之下,一名男子在地鐵車廂內對女性進行騷擾,整個過程被目擊者拍下並迅速傳播。事發後,這名男子在24小時內被公司解僱,成為2025年上海第一例地鐵猥褻案的「主角」。他的行為不僅觸犯了法律,更引發了公眾的強烈憤慨
深化校會媒協同創新,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吉林省生態文化協會落戶長春人文學院 青創市集賦能大學生創業項目招募啟動 - 天天要聞

深化校會媒協同創新,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吉林省生態文化協會落戶長春人文學院 青創市集賦能大學生創業項目招募啟動

4月11日,由吉林省生態文化協會、長春人文學院、吉林城市融媒主辦,長春人文學院文學院、中國網東北振興頻道、搜狐吉林融媒體中心承辦,吉林省生態環保志願者協會、吉林省時尚產業聯合會協辦的「校會媒協同,產學研融合」吉林省生態文化協會揭牌暨校企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長春人
坐不下擠一擠,真的沒事嗎?這輛超員載客麵包車被蜀黍查處…… - 天天要聞

坐不下擠一擠,真的沒事嗎?這輛超員載客麵包車被蜀黍查處……

為有效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為市民群眾出行創造良好條件,汕頭公安交警部門持續聚焦「兩客一危一貨」、6座以上小客車等重點車輛,嚴查嚴處超員超載、違法載人、疲勞駕駛等突出交通違法行為,堅決做到「發現一宗、查處一宗,教育一群」,切實築牢道路交通安全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