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2月27日,特朗普上任第38天
這一天,最為引人側目的消息可能莫過於:特朗普宣布對歐盟加征25%關稅,並首次表態可能無法促成俄烏和談了。有觀點認為,這很可能會導致歐洲持續衰敗,某種程度上來看,烏歐現在都有點像是被擺上餐桌了。
那麼,這個觀點有道理嗎?局勢又將何去何從呢?
一、不出預料!特朗普不僅要對歐盟下手了,而且還在烏克蘭問題上突改口風了
當地時間2月26日,據福克斯新聞和央視新聞報道稱,特朗普當天在白宮舉行內閣會議時對媒體說,美方已決定對歐盟徵收25%關稅,並將「很快」宣布,這將適用於汽車和其他各種商品。
並且,特朗普還這樣表示:
「歐盟佔美國便宜,以各種理由拒絕接受美國的汽車和農產品,美國和歐盟之間有大約30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歐盟成立就是為了打擊美國,他們做得很好,但現在我是總統。」
報道截圖
與此同時,據環球網報道稱,特朗普接受美媒採訪時,明確表示他可能無法促成俄烏和談。
而福克新聞則稱,其還表示,美國不會承擔確保烏克蘭安全的主要義務,而是將這一任務委託給歐洲。美國已經不想再向烏克蘭撥款了,已經花費了3500億美元來支持烏克蘭,澤連斯基來訪時,將會簽署自然資源協議。
有分析指出,對於美國而言,現在其不僅債台高築(外債規模超36萬億美元,每年光支付利息就高達近萬億美元,這要求美國急需削減開支,並找到生財之源),而且軍事霸權、美元霸權和金融霸權正在遭受日益嚴峻的挑戰,這意味着美國需要完成三個戰略目標:
第一,設法鞏固美元的地位。此前兩周,俄美通話時,特朗普就明確表示與普京提及美元問題
第二,要為能源和軍工出口找一條新路子,也能減少貿易逆差,緩解財政危機;
第二,避免與俄爆發全面衝突,但同時不能損害美國的實際利益、國際形象和國際地位
那麼,如何實現這一點呢?很明顯,與俄羅斯緩和關係,並設法推動英國和歐盟挑起援烏大梁(滿足烏歐繼續打下去,以求改寫戰局的願望),實質上也起到延長結束衝突期限的作用。同時,還設法繼續削弱歐盟和要求歐洲國家提高國防開支,便可基本實現這三大戰略了.......
換言之,這就是他26日之所以推出這兩條驚人舉措的主要原因。
那麼,這種觀點有道理嗎?接下來,局勢又將何去何從呢?
當地時間2月26日,央視新聞:特朗普召開首次內閣會議,馬斯克有出席
二、特朗普戰略意圖已然浮出水面了,烏克蘭戰爭則短期內可能無法解決了
客觀說,特朗普宣布決定對歐盟加征關稅,着實震驚了不少人。但細想,其實屬於預料之中。
歸根結底,這其實很好地體現了特朗普當局奉行「美國優先」和「以實力求和平」的政治理念:歐盟一向被視為美國的傳統盟友,這沒錯,但這在特朗普看來,即使是盟友,也不能挑戰「美國優先」的原則。
更重要的是,其去年之所以能夠重返白宮,主要是得到新興科技資本、能源及軍工集團的大力支持。這也意味這些資本集團需要得到回報。
當地時間2月26日,環球網:特朗普在內閣會議發話,誰不喜歡馬斯克,就把他趕出去
與此同時,特朗普現在表態有可能無法促成俄烏和談,這明顯是改口風了:
由過去的24小時、6個月內、100天內,到現在的可能無法促成,這似乎充分表明其很可能實質上延長烏克蘭戰爭的結束期限,另一方面卻又要求歐洲國家將國防開支提升至GDP的5%和挑起援烏大梁——這實際不就是為美國軍工出口創造條件么!
而更絕的是,有英國和歐盟承擔更多援烏責任,美國將可以更好地在俄烏雙方騰挪,與它們都做筆大生意,主打一個「生意人本色」和「和平締造者」,誰也不得罪
——截止目前,據公開報道,美烏即將簽署礦產協議了。
而俄方也稱,俄稀土儲量多於烏,願同包括美國在內的夥伴合作;俄準備恢復對美供應200萬噸的鋁,俄美可能會同意削減50%的軍費開支。
可以說,特朗普這三大戰略意圖,似乎目前的進度還不錯。
此外,更重要的是,其實,削弱歐盟很可能也是美國的長期戰略!
事實上,回顧特朗普上任這38天,相信很多人最大感受都是——如果說拜登喜歡搞價值觀外交,奉行的是激進的全球擴張主義,那麼特朗普則顯然要務實靈活得多,奉行的是共和黨的歷來傳統-孤立主義:有觀點指出,這並不是閉關鎖國,更類似於戰略收縮,或者可以粗暴理解成只要拿到更多好處卻不想承擔相應責任和義務的帝國主義
換言之,不管是拜登,還是特朗普,他們的最終目的都是鞏固美國霸權,只不過方法不一樣,特朗普表現得更為赤裸罷了!
事實,似乎也確實如此!
道理很多簡單,很多人可能並沒有意識的事實是——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前,歐元曾一度超過美元在國際市場的佔有量,這無疑嚴重挑戰了美元的霸權。
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數據顯示,2021年5月,歐元在基於金額統計的全球支付貨幣當月排名中佔比39%,超越美元的38.3%!
然而烏克蘭戰爭突然爆發,則迅速改變了這一切,截至目前,歐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比例僅為20.5%,與其巔峰時期可謂是相差甚遠!
歐元
而從經濟與政治角度來看,歐盟在經濟上與美國存在較強競爭,例如在世界航空市場,是歐盟的空客和美國的波音兩大巨頭競爭。美國對歐盟也存在較大貿易逆差,這導致美國方面認為歐盟利用各種理由拒絕美國汽車、農產品等,是佔了美國便宜。
並且,儘管歐盟對外宣布,其成立主要是為了防止歐洲大陸爆發戰爭,促進歐洲經濟一體化和政治合作,對抗美國並非其成立的初衷,但是不管否認的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歐盟在發展過種中確實與美國在經濟、政治等方面出現一些分歧和競爭,歐元曾一度被視為美元的替代者!
更重要的是,就目前而言,從一些結果和現象來看,其實,拜登時期,美國就有借烏克蘭戰爭削弱歐盟之嫌了!
畢竟,這場戰爭,導致歐洲能源供應緊張、物價上漲、供應鏈受阻,經濟遭受衝擊。而美國卻藉機向歐洲出售高價能源,一些歐洲製造業企業因成本上升而面臨困境,部分產業甚至轉移到美國,這對歐盟經濟實力有負面影響,進而削弱了歐盟在國際經濟格局中的地位。
同時,戰爭還使歐洲安全局勢惡化,歐盟更加依賴美國的安全保護,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歐盟在國際地緣政治中獨立自主的地位和影響力,美國則進一步鞏固了其在歐洲安全事務中的主導權
換言之,現在特朗普只不過是將拜登的這一套發揚光大罷了!
並且,不難預見:
美國宣布對歐盟商品徵收25%關稅後,不僅會導致歐洲股市震蕩,而且還會市場避險情緒和通脹預期提升,推動美元走強、歐元下跌。同時,歐洲需要以更高價格進口能源等以美元計價的原料和半成品,這將導致歐元區通脹壓力上升,進一步影響歐元的實際購買力和價值。
而對整個歐洲而言,這也將可能導致其經濟增長受阻:美國「關稅大棒」讓歐洲鋼鐵、汽車等重要產業首當其衝,產品出口受限。同時,部分企業為應對關稅衝擊,可能將生產線外遷到美國,加劇歐洲重要產業外流,投資水平下降,經濟增長前景黯淡。
24日,馬克龍訪美期間還勸特朗普不要對歐盟加征關稅,現在來看,美國顯然並沒有將之放在心在
至於,烏克蘭,歐盟都要被削弱了,烏克蘭自然更沒有實力講條件了!
從這個角度來講,如果戰爭持續,特別是仍然無法逆轉戰局,反而烏克蘭失去更多領土、資源和人口,而歐盟經濟進一步下滑的話,那麼,某種程度上來看,烏歐都被擺上餐桌了——或者說都成了地緣政治博弈的犧牲品
當然了,說話回來,特朗普現在這些如意算盤打得響,但最終能否實現,或者說實現幾分,還得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畢竟,他的任期只有四年,其還需要整頓梳理國內各項事宜!而且,歐盟不是烏克蘭,其實力潛力擺在那兒,美國對其加征25%關稅,很可能會引發對等報復,同時,這也是破壞了美歐長期以來的政治合作基礎,會讓歐盟各國對美國的信任度急劇下降,未來雙方在國際事務中的協作可能會受到極大阻礙。
並且,歐盟為減少損失,也有可能會加大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合作,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全球經濟格局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此外,不排除,特朗普這是擔心歐盟因不滿美俄和談結果而單獨支持烏克蘭,破壞美俄和談,所以率先出招警告歐盟,以便配合美俄談判。
結語
種種跡象表明,特朗普這四年,註定是不平凡的四年,特別是對於歐洲而言,不僅烏克蘭戰爭可能仍會繼續,而且美歐關係、俄歐關係都可能遭遇更多挑戰。甚至即使烏克蘭戰爭結束,俄羅斯廉價能源也可能一去不復返了,因為美國可能會說服俄羅斯一道管控能源市場...
總之,讓我們持續關注,並期待早日結束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