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速度」助力馬東鐵路!中國馬來西亞紮實推進重大項目建設

2024年06月20日07:20:08 國際 1404

【環球時報赴馬來西亞特派記者 張矜若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任重】中馬建交50周年之際,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正在對馬來西亞進行為期3天的正式訪問。19日上午,李強在與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的會談中表示,過去半個世紀,不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馬始終以心相交、合作共贏、交流互鑒,兩國關係不斷穩步向前,走在地區國家前列,發揮了標杆和示範作用。安瓦爾表示,馬中關係正站在新的起點上。當天下午,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項目鵝嘜車站動工儀式舉行。「中馬深化關係」「全力邁向共同的未來」「兩國關係已經從豐收期進入收割期」……對於與中國的合作,馬來西亞媒體充滿期待。據外媒報道,安瓦爾18日再次表示,馬來西亞尋求加入金磚國家。分析人士認為,此舉將為馬來西亞帶來更多貿易和投資選擇,與此同時,它傳遞了一個重要信息:馬政府已準備好按照自己的方式應對挑戰。

「中國速度」助力馬東鐵路!中國馬來西亞紮實推進重大項目建設 - 天天要聞

當地時間6月19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強在馬來西亞總理府同安瓦爾總理舉行會談。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 攝

「馬方珍視馬中友誼」

李強18日晚抵達吉隆坡國際機場,19日上午與安瓦爾舉行會談。李強表示,去年,習近平主席同總理先生就共建中馬命運共同體達成重要共識,為新時期雙邊關係發展擘畫了藍圖。中方願同馬方繼續把兩國關係放在各自對外政策的優先位置,以共慶建交50周年為契機,加快推進中馬命運共同體建設,保持密切高層交往,持續深化各領域合作,不斷豐富兩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內涵。中方願同馬方更緊密對接發展戰略,更充分發揮互補優勢,紮實推進東海岸鐵路、「兩國雙園」等重大項目建設。

安瓦爾表示,馬方珍視馬中友誼,堅定致力於鞏固馬中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馬方堅定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堅定支持中國實現國家統一,不支持任何主張「台獨」的言行。

雙方同意,將堅定不移加強並深化雙邊合作,將中馬命運共同體建設提升至更高水平。雙方將持續推進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推動儘快完成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

雙方同意,中國與有關東盟國家應自主妥善處理南海問題,管控矛盾分歧,促進對話合作,堅持雙邊解決問題的大方向。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9日報道,會談結束後,雙方簽署了14項合作協議,涵蓋經貿、科技、旅遊、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領域。報道特別提及,其中一份文件是關於馬來西亞鮮食榴槤輸華植物檢疫要求的議定書。這意味着從今年開始,馬來西亞有望直接將新鮮榴槤出口至中國,此前,僅帶殼冷凍榴槤被允許輸華。馬來西亞《星洲日報》19日在報道標題中稱之為「好消息」。路透社說,中國的榴槤市場十分龐大。

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項目鵝嘜車站動工儀式於19日下午舉行。安瓦爾表示,相信在馬中雙方共同努力下,藉助「中國速度」和先進科技,東海岸鐵路項目將只爭朝夕、早日建成,為馬來西亞和地區國家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北起哥打巴魯,向南至關丹後折向西至巴生港,全長665公里,是中國企業目前在海外承建的最大單體交通基礎設施項目。香港《南華早報》19日說,預計該項目將在2026年年底完工,並在2027年運營。馬新社稱,這一通過20個車站將東西海岸連接起來的龐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是馬中兩國強勁雙邊關係的象徵。該項目已完成了約67%的進度。   

馬來西亞尋求加入金磚國家

在中馬關係的相關報道中,一系列數據被反覆提及。《南華早報》稱,按美元計算,中國與馬來西亞2024年前5個月的進出口貿易同比增長了11.4%。2023年,中國連續15年成為馬來西亞最大的貿易夥伴,中馬之間的貿易總額為989億美元,佔馬方國際貿易17.1%,幾乎是馬來西亞與美國貿易額的兩倍。在東盟國家中,馬來西亞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最大進口來源國。

「馬中兩國關係已經從豐收期進入收割期。」《星洲日報》19日以此為題的社論列舉了更多凸顯兩國交往緊密的事實:開放免簽後,今年前4個月中國赴馬旅客多達95.6萬人次,較去年同期暴增 231.9%;在高等教育領域,目前有逾4萬中國學生在馬來西亞深造,占該國國際學生30.5%。文章說,馬中之間的緊密合作不僅有助於提升雙方的經濟效益,進一步加強政治、文化和社會等多方面的交流與理解,還能為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作出貢獻。

英國《金融時報》19日稱,自2022年就任馬總理以來,安瓦爾尋求與中國建立更密切的關係,以提振馬來西亞的經濟增長。去年安瓦爾兩次到訪中國,這些訪問促成馬來西亞獲得上千億林吉特(1馬來西亞林吉特約合1.5元人民幣)的投資承諾,以及煉油廠項目、港口擴建項目、與中國汽車製造商建合資企業等合作。知情人士透露,安瓦爾今年11月計劃再次訪問上海,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馬來西亞國立大學一名學者說,對於安瓦爾而言,在馬來西亞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政治動蕩後,促進經濟增長和恢復社會穩定至關重要。

另據《聯合早報》18日報道,安瓦爾當天參加一場活動後表示,馬來西亞已向巴西總統盧拉表明有意加入金磚國家,並將根據程序提出申請。上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安瓦爾首次宣布馬來西亞尋求加入金磚國家。《日經亞洲評論》19日援引馬政府消息人士的話披露稱,安瓦爾在當天與中方的會談中也談到了加入金磚國家的意向,並希望北京在申請過程中予以支持。

馬來西亞《星報》引述該國外長穆罕默德18日的話說,馬來西亞希望通過加入金磚國家提升國際影響力,並且能更加有效地解決國際舞台上的各項課題。地緣政治專家哈山表示,這並不意味着馬來西亞「站在了中國或俄羅斯一邊,而是我們需要一個表達意見的平台」。馬來西亞伊斯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拉希德說,金磚國家將為馬來西亞在貿易、投資以及進入更廣闊市場方面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選擇,加入該組織還將有助於減少對美元在貿易結算中的過度集中,並有效地使該國和本地區少受美國貨幣政策變化和匯率波動的影響。

外媒:馬來西亞公眾情緒開始向中國傾斜

馬來西亞戰略與國際研究所分析師路易斯認為,加入金磚國家是馬來西亞如何看待正處在新興區域秩序中的自己「一個很好的信號」,它展現了馬來西亞在多個地區利益相關者和合作夥伴之間取得平衡的能力。

今年以來,安瓦爾一再表示,馬來西亞不會在中美之間選邊站。《日經亞洲評論》說,他在本月舉辦的一場活動上說,認為馬來西亞傾向於一個超級大國而不是另一個超級大國,這是對該國利益的「嚴重誤解」。今年早些時候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安瓦爾批評西方國家日益高漲的「中國恐懼症」。

馬來西亞國立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郭清水近日在澳媒撰文說,雖然菲律賓等國正與美國更緊密地結盟,但大多數東南亞國家採取更具包容性和選擇性的方式發展夥伴關係,確保與中國和美國同時接觸。

《日經亞洲評論》稱,與此同時,馬來西亞的公眾情緒開始向中國傾斜。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東盟研究中心今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如果東盟被迫要在大國之間作出選擇,75%的馬來西亞受訪者表示支持中國。報道說,這顯然反映了中國的經濟影響力與馬來西亞對美國的負面情緒。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湖南日報》:決勝「最後一公里」 ——懷化兩級人民法院以高效執行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天天要聞

《湖南日報》:決勝「最後一公里」 ——懷化兩級人民法院以高效執行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湖南日報》2024年6月21日7版報道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而執行工作是維護司法公正的「最後一公里」,是保障勝訴當事人實現合法權益的有效途徑。2021年來,懷化兩級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不斷深化執行機制和管理模式改革,持續加強執行隊伍和執行保...
閆景軍同志因公犧牲 - 天天要聞

閆景軍同志因公犧牲

「生態環境部」微信公眾號6月27日消息,2024年6月26日,生態環境部西北督察局分黨組書記、局長閆景軍同志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舉行。6月18日,閆景軍同志在青海省海西州執行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工作情況調研任務途中,所乘坐的車輛突發交
某大V:仇恨日本就是害中國 - 天天要聞

某大V:仇恨日本就是害中國

7萬粉絲的大V呼籲國人放下對日本的仇恨,因為仇恨會害了中國,我們應該和日本相向而行,合作共贏。很顯然,這位大作家「恨鐵不成鋼」的言論針對的就是6月24日發生在蘇州日本人學校的傷人事件。
巫溪縣舉辦「寧河金喇叭」巡迴宣講活動 - 天天要聞

巫溪縣舉辦「寧河金喇叭」巡迴宣講活動

理論宣講是黨的理論武裝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播黨的創新理論成果的有效途徑,也是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巫溪縣創新基層理論宣講方式,推進基層理論宣講深入開展,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以色列的糾結 - 天天要聞

以色列的糾結

雖然內塔尼亞胡說和哈馬斯的戰鬥快結束了,但這可不代表他們會立馬收手。你知道以色列人嘛,他們信奉「我是天選之子」,「誰惹我我就打誰」的原則,只要有人"威脅"他們,那就得狠狠反擊。所以,哈馬斯和黎巴嫩真主黨這兩個「對頭」,自然就成了他們的眼中釘
霍步剛講授黨紀學習教育專題黨課 - 天天要聞

霍步剛講授黨紀學習教育專題黨課

6月26日,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霍步剛圍繞「學條例、守紀律、作表率,聚力打造『六講』模範政法機關」講授黨紀學習教育專題黨課,引導委機關全體黨員幹部學紀、知紀、明紀、守紀,把全部精力用在想幹事、能幹事、干成事上,奮力推進政法工作現代化遼寧實踐
面臨援烏和國防開支等難題 呂特將開啟高強度北約首腦生涯 - 天天要聞

面臨援烏和國防開支等難題 呂特將開啟高強度北約首腦生涯

北約當地時間6月26日發表聲明表示,北大西洋理事會,也就是北約的最高政治決策機構,決定任命荷蘭首相呂特為下一任北約秘書長。呂特將於10月接替現任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任期五年。北約為何選擇呂特?他上任後會面臨哪些難題?來看總台記者從布魯塞爾帶來的觀察。總台記者 顧鑫:事實上,從今年上半年開始,關於呂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