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莫斯科恐襲案嫌犯

2024年03月25日20:25:24 國際 1959

「米爾佐耶夫作為有組織武裝團伙的一員,參與槍擊『克羅庫斯城』音樂廳內的俄羅斯公民。之後,被告縱火焚燒『克羅庫斯城』建築。米爾佐耶夫供認不諱。」

當地時間24日,莫斯科市法院新聞部門告訴俄媒,俄羅斯「克羅庫斯城」音樂廳恐怖襲擊事件嫌疑人米爾佐耶夫等人,已完全認罪。

當地時間22日,莫斯科發生的這起恐怖襲擊造成數百人死傷,震驚世界。隨着時間推移,關於嫌疑人身份、襲擊如何發生的信息越來越多,但在真相浮出水面之前,仍有諸多疑問待解。

01 四名嫌犯落網

嫌犯一:「頭目」

32歲的塔吉克斯坦人米爾佐耶夫是被披露的第一名嫌疑人。在「今日俄羅斯」(RT)總編輯西蒙尼揚發佈的視頻中,他被稱作「食屍鬼頭目」。

起底莫斯科恐襲案嫌犯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今日俄羅斯」(RT)網站視頻截圖

據「今日俄羅斯」介紹,米爾佐耶夫是四個孩子的父親,曾在俄羅斯辦理過臨時居住登記,但現在已經過期了。他曾多次違反俄羅斯移民法,自2011年以來一直受到執法機構的關注。當前,米爾佐耶夫以半合法的方式在俄羅斯生活和工作,時而離開,時而返回。

「他能聽懂一些(俄語的)問題,但只能用母語回答。」俄新社寫道。在審訊視頻中,米爾佐耶夫需要在翻譯的幫助下溝通。

根據米爾佐耶夫的敘述,他曾在小旅館裏和朋友同住了大約一個月。事發前近半個月,他通過telegram(一款即時通訊軟件)認識了一個叫「阿卜杜洛」的人,此人建議米爾佐耶夫和室友從自己的親戚那裡購買一輛汽車,並在交易時碰面。之後,他們打算用這輛車開出租掙錢。

嫌犯二:「耳朵」

第二名嫌疑人叫拉恰巴利佐達,俄媒公布的視頻中,他的右耳受傷綁着繃帶,在網絡上被稱作「耳朵」。

起底莫斯科恐襲案嫌犯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今日俄羅斯」(RT)社交媒體視頻截圖

拉恰巴利佐達是塔吉克斯坦公民,同樣通過翻譯接受訊問。拉恰巴利佐達現年30歲,也有孩子。他中學沒有畢業,沒有正式工作,自稱曾經辦理過臨時居住登記,但已不記得自己的登記地點。

「今日俄羅斯」發現,拉恰巴利佐達2018年曾在莫斯科州的波多利斯克居住。這一年,他因為在俄羅斯逗留超過90天,違反規定而被罰5000盧布。當時,他被要求「有序地自行離開」俄羅斯。

與米爾佐耶夫一樣,拉恰巴利佐達承認了自己犯下的罪行。

嫌犯三:「為錢殺人」

嫌疑人法里杜尼出生於1998年9月17日,他曾在波多利斯克的一家鑲木廠工作,有一個8個月大的孩子。

起底莫斯科恐襲案嫌犯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俄新社報道截圖

此前俄媒披露的視頻中,法里杜尼被執法人員控制時,渾身顫抖。他交代說,自己於2024年3月4日從土耳其進入俄羅斯境內,「那裡(土耳其)的證件過期了,我就過境來到了這裡。」

起底莫斯科恐襲案嫌犯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今日俄羅斯」(RT)社交媒體視頻截圖

一個月前,招募者通過telegram與法里杜尼取得聯繫並提供了武器,招募者給他發送了實施恐襲的具體地點,命令他無差別射殺,「沒差別,誰來殺誰」。

「我在音樂廳開槍殺了人,為了錢。」法里杜尼說,招募者當時承諾的報酬大約是50萬盧布(約合人民幣3.87萬元)。一半的錢已經轉到他的銀行卡上,另一半對方承諾事成後再轉。但他在逃避追捕途中丟掉了銀行卡。

在第一次訊問中,法里杜尼說不知道為什麼招募者會選中他。

俄新社在調查中發現,法里杜尼2月23日曾在網上發佈了多張照片,照片的定位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這些照片中有一張法里杜尼的自拍,其似乎是在一座清真寺內。

起底莫斯科恐襲案嫌犯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俄新社社交媒體截圖

嫌犯四:「眼睛」

第四名嫌疑人法伊佐夫在被捕期間眼睛受傷,因此在網絡上被稱作「眼睛」。法伊佐夫被抓獲後在布良斯克醫院接受了手術,坐在輪椅上被推上了法庭。

起底莫斯科恐襲案嫌犯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塔斯社報道截圖

2004年出生的法伊佐夫中學學歷,沒有案底,目前無業。之前,他曾在伊萬諾沃一家理髮店當理髮師。

「他在那裡工作了兩個月,然後辭職了,搬到了另一個城市。」恐怖襲擊發生後,這家理髮店收到了不少侮辱和威脅的信息,「我們沒有用任何方式和他保持聯繫,對他的生活一無所知……我們與這個人沒有任何關係。我們不知道他腦子裡在想什麼。」

「今日俄羅斯」稱,在網上流傳的襲擊的視頻是法伊佐夫拍攝的。

該媒體還推測,恐襲案嫌犯們逃跑時,開車的正是法伊佐夫。他當時撞倒了一個8歲的小男孩,所幸孩子沒有生命危險。

這名男童的父親告訴「今日俄羅斯」,他們一家四口(夫婦和女兒、兒子)當天去聽音樂會,槍擊發生後他們迅速設法逃離大廳,溜出大樓跑到街上。但當他們以為已經安全時,恐怖分子駕車全速衝過來,「它(汽車)故意撞向我們的兒子。」

值得注意的是,俄媒在報道中提到,這4名涉嫌直接參与音樂廳恐襲的嫌疑人均為塔吉克斯坦公民,但塔外交部23日曾發表聲明稱,有消息說莫斯科州「克羅庫斯城」音樂廳恐襲事件中有塔吉克斯坦公民參與,這是「虛假消息」。塔方沒有收到俄羅斯官方有關塔公民參與恐襲的消息。

02 「非傳統恐怖組織」發動襲擊?

俄羅斯《論據與事實》網站在報道中稱,俄羅斯軍事記者尤里·科捷諾克在telegram上表示,一名參與襲擊「克羅庫斯城」音樂廳的恐怖分子曾於3月7日到現場踩點。

科捷諾克說,該消息來自一位在「克羅庫斯城」兼職工作的攝影師,他在自己拍攝的照片中發現了一名嫌疑人。

起底莫斯科恐襲案嫌犯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論據與事實》網站報道截圖

《論據與事實》稱,恐怖分子在實施襲擊前曾到過「克羅庫斯城」音樂廳所在的大樓,他們對樓內布局、保安位置和撤離路線頗感興趣。

俄《消息報》則援引消息人士分析稱,發動襲擊者「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恐怖組織」,認為「這個組織在恐怖襲擊發生前幾周才成立」。

分析稱,「克羅庫斯城」音樂廳恐襲的兩名嫌疑人在前往土耳其期間收到了指示,其餘恐怖分子則是在俄羅斯被招募的。

「調查掌握的初步信息顯示,發動恐怖襲擊的人員大約在三四周前才互相認識。在此之前,他們沒有在公共場所、社交網絡中留下任何與激進組織有聯繫的證據。」反恐安全領域專家稱,這就使得情報部門更難在準備階段阻止恐怖襲擊。

「最有可能的是,他們隨機選擇了襲擊者。這些人缺錢,在事件策劃者的刺激下變得激進。」專家稱,策劃者不必身處俄羅斯境內,一切可以遠程操控,「精通各種招募技巧和心理施壓的策劃者,可以把的士司機和理髮師變成恐怖分子。」

03 「幕後黑手」究竟是誰?

目前,涉嫌直接參与「克羅庫斯城」音樂廳恐襲的4人已在莫斯科巴斯曼區法院接受初審,法院已批准對4人羈押候審至5月22日。如果罪名成立,他們將面臨終身監禁。

當地時間3月22日,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近郊克拉斯諾戈爾斯克市一音樂廳發生槍擊事件,造成嚴重人員傷亡。

這起可怖的襲擊發生後,美國媒體曾報道稱,極端組織「伊斯蘭國」聲稱對莫斯科近郊音樂廳遭襲負責。

24日,極端組織「伊斯蘭國」還通過旗下媒體發佈了一段約90秒的視頻,內容疑似恐襲現場畫面,畫面中槍手在音樂廳內行兇,遠處還有大火燃燒。不過,襲擊者的面部和聲音均經過模糊化處理,難以辨認。

卡塔爾半島電視台援引南卡羅來納州克萊姆森大學助理教授賈杜恩的分析稱,「俄羅斯參與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及其附屬機構的全球鬥爭……標誌着俄羅斯成為『伊斯蘭國』的主要對手。」

賈杜恩認為,如果能明確莫斯科恐襲是「伊斯蘭國」相關組織所為,側面說明該組織希望藉此達到「發展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恐怖組織的目標」。

不過,「伊斯蘭國」發動襲擊的說法並未得到俄方證實,俄羅斯一直沒有排除西方和烏克蘭的嫌疑。

恐襲發生後,俄總統普京也在發表電視講話時稱,4名直接實施恐襲的人員、開槍殺人者,事發後企圖躲藏並逃往烏克蘭方向。根據初步信息,烏克蘭一側為他們準備了穿越國境的「窗口」。

烏總統澤連斯基對此回應稱,俄方「試圖把莫斯科音樂廳襲擊事件的責任推給基輔」。

除此之外,早在恐襲發生前,美國駐俄大使館網站曾在3月7日刊發預警,希望在莫斯科的美國公民不要外出前往人群聚集地,其中就包括音樂廳。

22日的襲擊發生後,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戰略溝通協調員約翰·柯比被問及此事時表示,美國政府「沒有預先掌握有關音樂廳遭襲擊」的信息。他還表示,「沒有跡象表明烏克蘭和烏克蘭人參與其中。」

對於這一說法,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迅速提出質疑稱:「華盛頓官員憑什麼得出悲劇中某人無罪的結論?」

扎哈羅娃言辭激烈地指出,如果美國掌握或曾經掌握過這方面的可靠信息,「那麼必須立即轉交給俄方」;如果美方沒有這樣的信息,就「無權向任何人發放贖罪券」。

25日,扎哈羅娃還在《共青團真理報》發表的專欄文章中指出,是美國有意無意地插手組建極端組織,而該組織肆無忌憚地在世界各地發動恐怖襲擊。

她表示,近年來極端組織「伊斯蘭國」調整了計劃,現在主要針對美國的敵人和對手,包括伊朗、敘利亞的合法政府以及俄羅斯等,「真是一種奇怪的巧合」。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特朗普稱普京「在玩火」,克宮回應:俄羅斯不會犧牲自己的國家利益 - 天天要聞

特朗普稱普京「在玩火」,克宮回應:俄羅斯不會犧牲自己的國家利益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當地時間5月2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再次發文批評俄羅斯總統普京,他宣稱:「普京沒有意識到的是,要不是因為我,俄羅斯早就發生很多非常糟糕的事情,我的意思是非常糟糕……他正在玩火!」他沒有說明「糟糕的事情」是什麼,也沒有提出任何具體威脅。據俄羅斯塔斯社報道,對於特朗普的言論...
日本網民熱議:外國人上了中國的廁所,受到了「文化衝擊」 - 天天要聞

日本網民熱議:外國人上了中國的廁所,受到了「文化衝擊」

最近,日本一網民發帖吐槽了「中國廁所」。該網民曬出了某外國網民發佈在視頻平台上的短視頻,視頻中,博主稱在中國受到了「文化震撼」(Culture shock,文化衝突,文化衝擊)。他看到公共廁所里所有的單間竟然都是沒有門的,大便的時候完全可以
日本學歷貶值30年:博士批量失業、大學生無奈啃老 - 天天要聞

日本學歷貶值30年:博士批量失業、大學生無奈啃老

十年苦讀付流水,一代人的血與淚。作 者丨大南華商韜略出品丨ID:hstl88881222萬——這一創紀錄的數字,是今年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數量。正在奔赴職場的他們組成了「史上最大應屆生求職潮」。與這一龐大求職群體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智聯招聘數據顯示,2024屆碩士及博士畢業生offer獲取率為44.4%,不僅同比下降12.3%,更是低於本...
英國利物浦汽車衝撞人群事件致65人傷,事發細節公布 - 天天要聞

英國利物浦汽車衝撞人群事件致65人傷,事發細節公布

當地時間5月26日,英國利物浦市中心發生一起汽車衝撞人群事件。英國警方28日發佈消息稱,事件造成包括兒童在內的65人受傷,其中50多人在不同醫院接受救治。警方在發佈會上表示,事發時約有100萬人聚集在利物浦街頭,慶祝該市球隊贏得英超聯賽冠軍。事發前一名救護人員正在對一位突發心臟病的患者進行急救,有關路障因此被臨...
社會思想的混亂,是當前中國社會最顯著且亟待解決的問題! - 天天要聞

社會思想的混亂,是當前中國社會最顯著且亟待解決的問題!

隨着國家反腐敗的不斷推進,一些政府官員、國有企業的高管紛紛落馬。面對這種反腐高壓態勢社會上有一些人對這種現象竟不以為然,認為做官不搞點錢,誰去做官。管中窺豹可見一斑,這種思想混亂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正日益凸顯,對社會的穩定、發展與進步造成了嚴
美國又出幺蛾子:停發國際學生簽證!細品之下,背後有2個原因 - 天天要聞

美國又出幺蛾子:停發國際學生簽證!細品之下,背後有2個原因

這兩日,想要留學美國的留學生們,頭有點大。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竟然通知各領事館:停發任何學生簽證。讓人很不明白的是,美國依靠留學生,每年多收入幾百億美元。這麼大一筆錢,說放棄就放棄嗎?美國到底打的什麼算盤,安的什麼心?第一,特朗普政府認為,國
資訊很有聊|以色列總理聲稱 加沙沒有人因飢餓而消瘦 - 天天要聞

資訊很有聊|以色列總理聲稱 加沙沒有人因飢餓而消瘦

加沙地帶巴勒斯坦人因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和長時間封鎖而陷入人道災難。世界糧食計劃署日前曾發佈消息稱,加沙地帶有超過7萬名兒童面臨嚴重的營養不良。挑戰世界的謊言:加沙沒有人因飢餓而消瘦? 針對國際社會批評以色列政府將飢餓作為武器。據以色列媒體報道,以總理內塔尼亞胡5月27日居然聲稱,以軍在安全檢查中拍攝的被拘...
韓國首爾市中心發生火災,傷亡暫不明 - 天天要聞

韓國首爾市中心發生火災,傷亡暫不明

央視新聞援引韓聯社5月28日報道,韓國首爾市中心乙支路一帶當天發生火災,目前人員傷亡情況不明。來源:央視新聞編輯 杜海鋒 審核 蔣波 謝珂編輯 杜海鋒 審核 蔣波 謝珂...
菲律賓81歲退休校長街頭拾荒被學生認出:生活不總按劇本走 - 天天要聞

菲律賓81歲退休校長街頭拾荒被學生認出:生活不總按劇本走

5月中旬,菲律賓女子克拉麗絲在肯德基快餐店外偶遇一位撿紙箱的老人,認出她竟是自己小學時的校長埃爾維拉·巴塞洛博士。克拉麗絲回憶道,昔日的巴塞洛校長總是穿着高跟鞋,塗著口紅,頭髮梳得整整齊齊,充滿活力,備受尊敬,「她的名字本身就很有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