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被央媒猛批的「點贊在看轉發」,居然發展到了律師身上

2024年01月25日22:55:20 國際 1259

都說律師是自由職業者,可自由安排工作時間,可自由決定工作內容,沒有必要非要受人管理的必須完成某項工作任務,更不用參加某些評比考核。這樣的認識,吸引了不少青睞這種工作方式的人員,包括體制內的,投身到律師行業。

可是,這兩天,某地司法行政管理部門,通過管理律師事務所之便,硬性要求轄區內的所有律師對司法廳召開工作述職會文章進行攤派任務的「閱讀點贊轉發到朋友圈」的幾張內容截圖,在微信群里流傳到處都是。甚至有律師認為這是搞形象工程予以抵制,請求監察部門予以查處。

沒想到,被央媒猛批的「點贊在看轉發」,居然發展到了律師身上 - 天天要聞

沒想到,被央媒猛批的「點贊在看轉發」,居然發展到了律師身上 - 天天要聞

沒想到,被央媒猛批的「點贊在看轉發」,居然發展到了律師身上 - 天天要聞

以上截圖顯示,這分明是一個完整的從司法局通知到律師事務所通知到每個律師的任務下派過程,再到每個律師按要求完成「閱讀在看轉發」任務,再一一截圖證明完成由律師事務所統計上報到司法局的反饋任務完成過程。

如果說,讓某個人完成一篇文章的閱讀等任務也就罷了,這動輒組織幾萬名的律師「三連」任務的下派到統計反饋,需要耗費多少的人力物力?尤其是值得注意的是,任務下派的日期「1月19日」是周五,任務統計的日期「1月22日」是周一,這不是擺明了就是告訴這工作完成的期間是周末嗎?誰說律師不用加班?

沒想到,被央媒猛批的「點贊在看轉發」,居然發展到了律師身上 - 天天要聞

關於「為追求網絡評選排名,要求幹部集中投票、點贊、轉發」等「「指尖上的形式主義」,2023年12月,「人民網」曾經連發三篇文章予以評論批評。

「人民網」認為,數字時代,一些指尖上的事務給基層增添了不必要的負擔,形成了新的形式主義風氣,讓基層幹部苦不堪言。主要表現在,濫建平台、政務應用程序建設,動輒硬性要求每個人每天關注、在看、轉發;濫用政務事項,脫離工作實際的將非本職工作設成每天工作打卡簽到、積分排名、在線時長等必須完成內容;強制使用,強制推廣下載、定期登錄,將處處留痕作為考核評價、評比評選的依據;攤牌式考核要求,人為的加入不重實效的工作內容,還不惜成本和社會影響的要求每個人進行「套路式回復」……

如此這般,還打着各種工作內容考核辦法和指標的名義,就是「典型的不作為、亂作為,也是懶政、怠政的表現」。不考慮基層實際,搞層層加碼花樣翻新的打卡留痕,目的是為了規避自身責任;把群里「說了」等於「做了」,圖片「傳了」等於「幹了」,實質是不敢動真碰硬、撲下身子解決真問題;工作落實停留在「指尖上」,熱衷「轟轟烈烈走過場」、信奉「幹得好不如曬得好」那一套,這種懶政思維讓政策懸空、群眾利益受損......

令人沒想到的是,這飽受體制內詬病的形式主義,居然發展到了體制外。讓一個個自收自支、溫飽自行解決的律師,也參和到了這體制內的評比考核排名里。還顧忌不顧忌社會影響了?

2023年12月,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印發了《關於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到,「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是形式主義問題在數字化背景下的變異翻新,也是加重基層負擔的主要形式之一,亟需築牢思想堤壩、強化制度約束。

不得隨意攤派任務、索要材料,不得簡單以工作留痕代替實際工作成效評價,不得濫用政務應用程序、政務公眾賬號的關注點贊、轉發評論功能,不得隨意要求下級和基層單位通過政務應用程序、工作群組上傳不必要的截圖或視頻,不得隨意攤派任務、索要材料……這些都是明令禁止的,要將「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問題納入群眾監督範圍,壓實主體責任,夯實屬地責任,落實監督責任。

同時,也應該看到,「指尖上的形式主義」之所以到了發文明確予以禁止的程度,說明情況的形成及發展,已經不是一個兩個地區,一個兩個部門這麼簡單,而是已經被納入了上下級之間的管理內容之中,按入了不同地區之間排名評比之中。已經不是哪個人、哪個部門想不想如此,能不能制止的問題了。

包括那些任務部署的人、那些任務下派的人、那些完成任務的人......大家都知道這麼做不對,這麼做是在搞形式主義。即便形成的「工作成果」再大,也都是一時而已,但還是都是在搞,而且以自己不這麼弄,別人也在這麼弄,自己反而會吃虧來寬慰自己、安撫他人、要求下級。

沒想到,被央媒猛批的「點贊在看轉發」,居然發展到了律師身上 - 天天要聞

以各類官媒發佈的文章為例,每年的年末歲初乃至每個季度每個月,不少部門都在熱衷搞什麼粉絲量、閱讀量等功能性的排名考核,而且張榜公布。擴大政務內容的影響力,調動政務單位創作優秀內容的初衷是好的,但一旦跟業務考核、評比排名等實際工作利益掛鈎,就會有人大搞弄虛作假、任務攤牌等等形式主義,最終背離了製作政務內容、考核內容推廣的初衷,甚至成了物極必反的每個人的「工作包袱」、影響基層人員專心主業、不堪重負的「工作負擔」。

以律師不勝其擾的「拍案而起」為例,律所、律師本是接受司法行政管理機關的行政事務管理,怎麼還要接受他們的轉發點贊分享機關內部文章的工作內容管理?試問,就算是律師按照「不得不完成」的任務安排完成了閱讀、點贊、分享了,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及社會評價如何、造成的社會影響如何?是否已經背離了就算是要求閱讀轉發的政務文章內容本身的「內容要求」?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特朗普稱普京「在玩火」,克宮回應:俄羅斯不會犧牲自己的國家利益 - 天天要聞

特朗普稱普京「在玩火」,克宮回應:俄羅斯不會犧牲自己的國家利益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當地時間5月2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再次發文批評俄羅斯總統普京,他宣稱:「普京沒有意識到的是,要不是因為我,俄羅斯早就發生很多非常糟糕的事情,我的意思是非常糟糕……他正在玩火!」他沒有說明「糟糕的事情」是什麼,也沒有提出任何具體威脅。據俄羅斯塔斯社報道,對於特朗普的言論...
日本網民熱議:外國人上了中國的廁所,受到了「文化衝擊」 - 天天要聞

日本網民熱議:外國人上了中國的廁所,受到了「文化衝擊」

最近,日本一網民發帖吐槽了「中國廁所」。該網民曬出了某外國網民發佈在視頻平台上的短視頻,視頻中,博主稱在中國受到了「文化震撼」(Culture shock,文化衝突,文化衝擊)。他看到公共廁所里所有的單間竟然都是沒有門的,大便的時候完全可以
日本學歷貶值30年:博士批量失業、大學生無奈啃老 - 天天要聞

日本學歷貶值30年:博士批量失業、大學生無奈啃老

十年苦讀付流水,一代人的血與淚。作 者丨大南華商韜略出品丨ID:hstl88881222萬——這一創紀錄的數字,是今年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數量。正在奔赴職場的他們組成了「史上最大應屆生求職潮」。與這一龐大求職群體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智聯招聘數據顯示,2024屆碩士及博士畢業生offer獲取率為44.4%,不僅同比下降12.3%,更是低於本...
英國利物浦汽車衝撞人群事件致65人傷,事發細節公布 - 天天要聞

英國利物浦汽車衝撞人群事件致65人傷,事發細節公布

當地時間5月26日,英國利物浦市中心發生一起汽車衝撞人群事件。英國警方28日發佈消息稱,事件造成包括兒童在內的65人受傷,其中50多人在不同醫院接受救治。警方在發佈會上表示,事發時約有100萬人聚集在利物浦街頭,慶祝該市球隊贏得英超聯賽冠軍。事發前一名救護人員正在對一位突發心臟病的患者進行急救,有關路障因此被臨...
社會思想的混亂,是當前中國社會最顯著且亟待解決的問題! - 天天要聞

社會思想的混亂,是當前中國社會最顯著且亟待解決的問題!

隨着國家反腐敗的不斷推進,一些政府官員、國有企業的高管紛紛落馬。面對這種反腐高壓態勢社會上有一些人對這種現象竟不以為然,認為做官不搞點錢,誰去做官。管中窺豹可見一斑,這種思想混亂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正日益凸顯,對社會的穩定、發展與進步造成了嚴
美國又出幺蛾子:停發國際學生簽證!細品之下,背後有2個原因 - 天天要聞

美國又出幺蛾子:停發國際學生簽證!細品之下,背後有2個原因

這兩日,想要留學美國的留學生們,頭有點大。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竟然通知各領事館:停發任何學生簽證。讓人很不明白的是,美國依靠留學生,每年多收入幾百億美元。這麼大一筆錢,說放棄就放棄嗎?美國到底打的什麼算盤,安的什麼心?第一,特朗普政府認為,國
資訊很有聊|以色列總理聲稱 加沙沒有人因飢餓而消瘦 - 天天要聞

資訊很有聊|以色列總理聲稱 加沙沒有人因飢餓而消瘦

加沙地帶巴勒斯坦人因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和長時間封鎖而陷入人道災難。世界糧食計劃署日前曾發佈消息稱,加沙地帶有超過7萬名兒童面臨嚴重的營養不良。挑戰世界的謊言:加沙沒有人因飢餓而消瘦? 針對國際社會批評以色列政府將飢餓作為武器。據以色列媒體報道,以總理內塔尼亞胡5月27日居然聲稱,以軍在安全檢查中拍攝的被拘...
韓國首爾市中心發生火災,傷亡暫不明 - 天天要聞

韓國首爾市中心發生火災,傷亡暫不明

央視新聞援引韓聯社5月28日報道,韓國首爾市中心乙支路一帶當天發生火災,目前人員傷亡情況不明。來源:央視新聞編輯 杜海鋒 審核 蔣波 謝珂編輯 杜海鋒 審核 蔣波 謝珂...
菲律賓81歲退休校長街頭拾荒被學生認出:生活不總按劇本走 - 天天要聞

菲律賓81歲退休校長街頭拾荒被學生認出:生活不總按劇本走

5月中旬,菲律賓女子克拉麗絲在肯德基快餐店外偶遇一位撿紙箱的老人,認出她竟是自己小學時的校長埃爾維拉·巴塞洛博士。克拉麗絲回憶道,昔日的巴塞洛校長總是穿着高跟鞋,塗著口紅,頭髮梳得整整齊齊,充滿活力,備受尊敬,「她的名字本身就很有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