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審計部」上月公布「前瞻計劃」第3期特別預算,民進黨當局共補助各縣市5358億元(新台幣,下同),人口佔全台九分之一的高雄市,居然分到四分之一的份額,包括台北、新北、台中等多個縣市紛紛喊「不公」。對此,民進黨上下說得冠冕堂皇,稱是出於區域平衡的考量,事實上背後則是選票至上的邏輯,是赤裸裸地在拼政治。
民進黨對高雄市有特殊的情結,早期全台只有兩大「直轄市」,南部重鎮高雄是其中一個,並成為黨外勢力以及民進黨活動的主要據點,1979年爆發的「美麗島事件」就是在高雄。早在1985年,黨外人士余陳月瑛(後加入民進黨)就成功當選高雄縣長。1998年之後,原高雄市也由民進黨攻下。2010年高雄縣市合併升格為大高雄市,「綠色執政」持續延續,期間只有國民黨韓國瑜做了一年多市長,最後以被罷免收場。如今的高雄市長是陳其邁,則被戲稱為「蔡英文的寵兒」。
可以說,在綠營政治人物心中,高雄是所謂的「民主聖地」,有着特殊的地位。所以,不管是財稅分配還是重大建設,民進黨當局都明目張胆地偏袒高雄市,像是「台積電落戶高雄」的消息就時不時地登上媒體版面,在重大選舉前夕更是如此。
高雄市長陳其邁
這次「前瞻計劃」第3期特別預算分配更是赤裸裸,擁有277萬人口的高雄市分到1265億元,比高雄還多5萬人的台中只有218億元,不足其零頭。作為全台首善之區的台北,更是只有184億元,分配如此不公,這兩天在島內引發討論。
綠營政治人物給的理由冠冕堂皇,稱國民黨執政長期「重北輕南」,現在是出於「區域平衡」。諷刺的是,民進黨當局投入那麼多資源,但高雄這些年發展乏善可陳,人口流失嚴重,已從昔日島內第二大城市淪為「老三」,「又老又窮」成為其標籤。
民進黨獨厚高雄除了有特殊的心理情結外,還有現實上的考量。按照當前的島內政治格局,民進黨在中北部的選票通常是小輸,這就需要在南部大贏來彌補,這就是「南票北送」。但近幾年綠營在台南、屏東等傳統優勢區出現「鐵票生鏽」的狀況,相比較高雄還算穩定。面對明年的「大選」,民進黨勢必在高雄注入龐大資源,來穩定全台選情。本質上,這些「前瞻」預算很多是用來綁樁的。
「前瞻計劃」本來是用來興建基礎設施的,屬於重大經濟建設,如今卻淪為民進黨拼政治的工具,這就預示着這項計劃的結局註定是一地雞毛。
海峽導報駐台記者 薛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