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所撬開的潘多拉魔盒中不只有戰火,更多的魔鬼正在飄蕩,隨着對俄全面制裁的不斷升級,美國和歐洲凍結了俄羅斯官方及富人的資產,僅賬面看就有幾千億美元,俄羅斯則是以牙還牙,雙方掠來奪去的巨額資產究竟有多少,而西方對俄羅斯的金融大棒打下去,最受傷的是誰?對於燒錢作戰的俄烏衝突以及全球秩序,又有着怎樣的影響?
01
據英國《金融時報》5月11日消息,美國司法部長梅里克·加蘭10日批准,將俄羅斯商人康斯坦丁·馬洛費耶夫手中沒收的540萬美元資產,轉移至烏克蘭並用於重建。也就在同一日,瑞士也發佈聲明稱,再度凍結俄羅斯央行在瑞士存有的80億美元的儲備及資產。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從美國國內法來說,美國曾經凍結過其他國家的資產用來進行賠償,但是還是先從私人、寡頭和金融、工業集團這方面動手。因為私人的錢,相對來說遇到的政治阻力和外交阻力稍微小一點。」
俄烏衝突後,美國聯合其盟友對俄採取了一系列,從能源進出口到金融的全方位制裁,除了凍結俄羅斯海外寡頭個人的財富外,美國財政部第一時間凍結了俄羅斯中央銀行、國家財富基金和財政部在美國的資產,並禁止這些儲備資產在美交易,隨後歐盟也宣布凍結了3000億歐元的俄羅斯外匯儲備和190億歐元俄羅斯個人資產。
全球化智庫副主任 高志凱:
「如此野蠻就扣了別人的錢,也沒有經過一個正當的司法程序,也沒有經過審判,判決等等,在世界範圍內造成了很多有錢階層、大家族的不安全感,紛紛要把錢從美國和歐洲撤出,造成的連鎖反應才剛剛地開始。」
俄羅斯媒體分析稱,鑒於歐美的一貫作風,對於凍結的俄羅斯國有資產,美歐可能會以「扣除援助烏克蘭成本」為借口,從俄外匯中劃撥一部分,剩餘的錢也會加以「援助基金「長期計劃」的名目,繼續扣押滯留。
全球化智庫副主任 高志凱:
「自從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向烏克蘭提供了很多的軍事設備、武器彈藥等等,很多都是要還的,烏克蘭沒有錢,美國和歐洲就在動腦筋 ,把扣的俄羅斯的資產,不管是政府的還是寡頭的,交給烏克蘭,讓它拿出一部分來還烏克蘭欠他的債,所以它還是為了自己的目的。」
近期美國副國務卿紐蘭在美烏夥伴關係論壇上表示,美國正在考慮將俄羅斯央行在外國銀行賬戶中的資產用於烏克蘭的重建;美財長耶倫在接受電視採訪時透露,美國與盟友正在研究如何規避現行法律的限制,來強行挪用被凍結的俄方資產。歐盟主席馮德萊恩提議,創建一個機構來管理這些資金並進行投資,並將投資收益用於援助烏克蘭。
軍史專家 薩蘇:
「馮德萊恩的意思是先試探一步,先不說把這個錢轉移給誰,先把它的利息用來投資,得到的錢不給俄羅斯,可以放到烏克蘭去。先看一看國際上有什麼反應,看一看俄羅斯什麼反應,如果沒有反應的話,下一步就動用本金。」
目前,一個國家的國有資產在現今國際法和國際關係中享有豁免權,也就是說一個國家的財產在另一個國家的管轄範圍內通常不會受到扣押或沒收。這個原則在聯合國《關於國家主權免受法律程序的侵害的規則》中得到了明確的確認。同時國家資產在並未正式宣戰的情況下,凍結甚至沒收一個國家的美元外匯儲備,此前也沒有先例。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國際法上沒有賦予一個國家扣押另外一個國家資產,但是交戰國例外。沒有國際法庭支持的這種凍結資產確實是沒有依據的。」
全球化智庫副主任 高志凱:
「扣押不等於私吞,扣押以後到條件成熟的時候,還要歸還,扣押本身在國際法中發生的概率更高,而且國與國之間經常發生這樣的事,但是扣押了財富以後,擅自動用的很少,因為它的後果不堪設想。」
02
雖然主權國家享有豁免權,然而這一慣例卻被美國打破,2022年,美國借口反恐戰爭對阿富汗的國有財產進行了扣押,2023年 2月11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令,將扣押阿富汗中央銀行約70億美元的在美資產,其中35億美元用來賠償「9·11」受害者,另外一半用作阿富汗人道援助。
全球化智庫副主任 高志凱:
「這是驚天駭俗的一個醜聞。這是赤裸裸地掠奪了屬於阿富汗人民、阿富汗政府的一筆財富,這件事就表明了美國的強盜邏輯。」
美國這一舉動嚴重影響了美元信用。美國經濟學家《貨幣戰爭》的作者瑞卡茲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美國公開凍結他國資產,包括此次凍結俄羅斯外匯資金是一步絕對的「臭棋」;他們這樣做了之後各國都需要考慮一個問題,即如果他們的政策讓美國不滿意,是否資金也有被凍結的可能性?而這直接加速了去美元化,是美國自己害了自己。
軍史專家 薩蘇:
「美國最近屢次把美元作為一種武器來使用,這實際上對它自己的美元的地位也產生了動搖,造成世界上一些國家,不願意採用美元進行結算。從2001年到2020年這段時間裏,美元的交易率從73%降到了55%,而且在一年之後就迅速地降到了47%,貨幣武器化不是一個很好的主意。」
目前,雖然美國不斷釋放沒收俄羅斯海外資產的信號,但歐盟一些成員國,對於凍結俄羅斯資產並支付給烏克蘭的做法,仍然比較擔心,認為這一操作需要涉及外交和國際法等高度複雜的行動,此舉可能因缺少法律依據,引發諸多不測後果。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歐洲沒收俄羅斯資產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首先是對等的制裁,其二就是會引發歐元的信譽嚴重受損。如果歐盟沒收俄羅斯資產的話,還有哪個國家願意持有歐元債,實際上是大家覺得西方不安全了,不是放錢的地方。」
對於歐盟來說,除了擔心引起反噬外,目前俄羅斯央行被歐盟凍結的3000億儲備資產,由於存放在不同的國家,歐盟若想沒收這些資產,需要通過各國的法院來裁決,這一操作有可能花費數年甚至更長時間。
在缺乏法律條款的支持下,甚至要通過制定法律來凍結沒收他國資產。歐洲媒體稱,這一做法嚴重違背了歐洲奉行的契約精神,更是與它們宣揚的金融秩序和規則背道而馳。
全球化智庫副主任 高志凱:
「它圖一時痛快扣了屬於俄羅斯政府和公司機構以及個人的財富,但是它引發的後遺症很嚴重,因為整個資本主義社會最關鍵的一個基礎就是私有財產不可侵犯。如果更多的國家群起而效之,擺脫美元作為主要的國際貿易的貨幣,那對於美元的控制地位,也許會敲響它的喪鐘,這才是對美國最大的威脅。它一旦走上這一條危險的道路,它所謂奉為神聖的資本主義的根基,可能都會轟然倒地。這實際上對於美國、對於西方國家的打擊,甚至高於被它們扣押的資產總額。」
03
據德國《世界報》報道,歐盟委員會近日提交了一份未知名文件,文件中稱歐盟當局有義務,把烏克蘭危機後在歐盟境內被凍結的,俄央行3000億歐元儲備金歸還俄羅斯。同時文件表明俄羅斯被凍結資產不可侵犯,不能用作他途,包括幫助烏克蘭重建,需在戰爭結束後返還俄羅斯。
全球化智庫副主任 高志凱:
「現在歐盟放出風聲來,扣押歸扣押,凍結歸凍結,烏克蘭戰爭結束以後,它還要找到一個合情合理的機會,把這筆財富歸還給俄羅斯。」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看似是3000億美元,但是它背後的影響的市場大概是三十萬億,甚至是更多。它如何能夠維持國際金融秩序的穩定和可預見性。」
此次歐盟有意解凍的俄羅斯3000億歐元,是俄央行在歐洲的外匯儲備金,這些儲備主要分散於歐洲的各大銀行,是俄羅斯用於進出口貿易結算的主要資金。
軍史專家 薩蘇:
「歐盟對於俄羅斯主要是海外資產的凍結,這3000億歐元對於俄羅斯來說是比較傷筋動骨的,這樣一來對於俄羅斯在海外的商業活動,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也杜絕了它把這筆錢拿回國內用於戰爭費用的可能。」
雖然此次歐盟文件中提及歸還俄羅斯被凍結資產,但是並未明確歸還日期,對此歐洲媒體稱,歐洲正在「審時度勢」。
全球化智庫副主任 高志凱:
「現在要看,美國和西方國家是真的要把這個滾燙的山芋吞下肚子,燒灼自己的腸胃,還是說再觀察一下,還是要緊鑼密鼓在美國、在歐盟範圍內,做出新的立法和授權,能夠冠冕堂皇地、名正言順地,去動用被扣押的俄羅斯的財富和資產。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首先是以何種方式來結束。第二個是戰爭何時結束,俄烏衝突持續了一年兩個多月,還沒有絲毫結束的跡象,所以這一種方案,實際上就是給大家畫了一個遠期的大餅,以這種擱置問題的方式,來維護現在歐洲金融市場的穩定。」
面對歐盟手中燙手的山芋,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表示:「侵佔俄羅斯財產和資產的企圖,將被視為搶劫,被視為非法且具有敵對性質的攻擊行為,並會受到俄羅斯的猛烈報復。」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在俄烏衝突之後,俄羅斯對等的扣押了西方投資者對俄羅斯的金融資產,大概是5000億左右,所以歐盟也要考慮如果粗魯地去沒收或者是轉移資產,可能會引發俄羅斯一系列的報復,也就引發了整個西方投資者在俄羅斯投資的損失,所以它們也在慎重地在處置這個問題。」
據塔斯社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近日在克里姆林宮簽署總統令,該總統令規定:若俄羅斯資產在國外被扣押或限制,俄方將對不友好國家在俄羅斯的資產實施臨時管理,時間根據俄羅斯總統的決定而終止,該法令同時還規定,如果在俄羅斯境內沒收俄方資產,將不會賠償損失。
軍史專家 薩蘇:
「普京發佈了一個新的總統令,主要是考慮對於在俄羅斯領土上的西方國家的資產怎樣處理。這裡涉及到兩個概念,首先資產來自於不友好國家。第二點就是對於俄羅斯已經造成了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威脅,也會把你的資產扣下來,不管是屬於國家還是屬於個人。」
就此項總統令俄羅斯總統普京稱,該項法令是防止其他國家或地區在沒有相應法律程序的情況下,隨便沒收俄羅斯的財產的措施。普京同時還補充說,俄羅斯不會容忍任何針對其財產的行為,這被視為侵犯俄羅斯權益的直接行動。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所以普京這次簽署的法案,實際上一是做法律上的準備,第二是作為一種外交施壓的反制手段,向西方傳遞不要輕舉妄動的意思。」
在普京簽署該總統令的當天,俄羅斯政府按照該總統令,對兩家分別來自德國與芬蘭能源公司的在俄資產進行了「臨時管理」,將其管理權臨時轉移到俄羅斯聯邦國有資產管理局手中。
軍史專家 薩蘇:
「槍打出頭鳥,主要是因為德國和芬蘭最近在面對俄羅斯進行制裁的時候,做得都比以前更加積極。德國批准了對烏克蘭出口『豹』2式坦克。芬蘭則是最近完成了加入北約,並且在俄羅斯的邊境線上面,修起了大規模的封鎖牆,這一切都會使俄羅斯對這兩個國家感到不滿,確實有舉動對俄羅斯構成了威脅。俄羅斯也針鋒相對做出了對它的資產進行管理。」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對等制裁與反制裁,這是一個慣例。俄羅斯對於西方的制裁一般都會採取以牙還牙的做法。資產對等的這種扣押或者託管,實際上也在某種程度上作為一種施壓的手段,避免西方國家效仿德國、芬蘭,要保全俄羅斯的海外利益。」
04
去年5月,俄羅斯國家杜馬議長沃洛金表示,為反制西方對俄羅斯的資產凍結,俄羅斯央行也凍結了5000億美元的外國投資者資產。此次普京又簽署總統令,以法律形式明確了俄羅斯可以通過「臨時管理」的方式反制西方。這一做法被俄羅斯媒體認為是「截至目前最可靠,也最合理」的一種方式。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普京剛剛簽署的外國資產的臨時監管的法律,實際上並沒有完全對等扣押或者是沒收外國資產,還是比較謹慎的。因為俄羅斯還寄希望於在俄烏衝突之後繼續與世界經濟接軌,而不是自斷門路,或者說閉門鎖國。他還是希望繼續與跨國公司與外國企業進行合作,畢竟俄羅斯需要參與全球經濟,也需要從全球引進科技管理、技術裝備。所以我覺得俄羅斯在做經濟上、政治上、法律上、外交上的準備,通過外交上的、法律上的一些動作來威懾反制對方。」
3000億歐元對於目前陷於金融危機中的歐洲來說,確實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對於歐洲來說,畢竟朋友可能會離開,但鄰居卻不能。歸還3000億歐元給俄羅斯,這無疑有助於解決歐盟與俄羅斯之間的鄰里之爭,畢竟俄羅斯手裡還握有西方國家的5000億資產。
軍史專家 薩蘇:
「美國的想法肯定是這一次戰爭之中徹底把俄羅斯推垮,但是歐盟就不一樣了,歐盟也受到美國的壓力,希望俄羅斯是衰落下去。因為俄羅斯就在歐盟旁邊,有地理上的威脅。另外一方面,就是希望保留這個對手給美國,以作為較量中的威脅。」
俄羅斯和北約成員國的金融資產凍結大戰進入白熱化,但制裁是雙刃劍,它影響着俄烏戰局,也晃動着現代金融的基石。尤其當中一些措施以制裁為名,越過了法律的邊界,對巨額的財富巧取豪奪,已經令全球感受到不安。
製片人:王瑞
編導:時琳琳
編輯:王津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