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至19日,中國-中亞峰會將在陝西省西安市舉行,外媒對此次峰會高度關注。
俄羅斯《消息報》網站近日刊文稱,中亞五國總統將齊聚中國,討論包括烏克蘭危機在內的眾多國際問題。此外,各國領導人還將就地區合作問題進行討論,例如取消簽證限制和鋪設新的天然氣管線等。
報道援引中國外交部的消息稱,這是今年中國首場重大主場外交活動,也是相關國家建交31年來六國元首首次以實體形式舉辦峰會。
報道稱,中國與中亞關係有着廣泛的經濟基礎。
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與中亞五國的貿易額增長了40%,達到702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2023年第一季度的貿易額同比增長了22%。截至2022年底,中國對中亞五國直接投資存量接近150億美元。
報道稱,中國是中亞國家的主要經貿夥伴之一。中亞國家對華出口包括石油、天然氣、黃金和鋁在內的原材料;中國則向它們提供機械、設備、機電產品和零部件等高附加值商品。
報道援引專家的話說,北京致力於解決疫情後的經濟問題,並視自己為全球性的地緣政治參與者,「它正在構建與中亞國家關係的新模式」。

俄羅斯《消息報》網站報道截圖
俄羅斯《獨立報》報道稱,中國-中亞峰會將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西安舉行,它是中國的古都之一,也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如今,中國視西安為「北京與中亞各國合作的中心」。
報道援引專家的話預測,各國在峰會上將討論「新絲綢之路」,尤其是連通各國的「中部走廊」(跨裏海國際運輸通道)和鐵路貨運大動脈。
專家們還注意到,越來越多的中歐班列以中亞為終點,這說明,中國正不斷夯實其與該地區的經濟往來。

俄羅斯《獨立報》網站報道截圖
美國「自由歐洲」電台網站評論稱,中國當前在中亞作出努力的背景是,中國尋求為其規模巨大的「一帶一路」倡議注入新的活力。
報道援引專家的話稱,隨着中國經濟在疫情後快速復蘇,中國正尋求向中亞地區發出一個象徵性信號,即:中國與中亞國家應積極開展商業合作。

美國「自由歐洲」電台網站報道截圖
黎巴嫩「廣場」電視台網站近日刊發題為《中國想在中亞尋找什麼?》的評論文章指出,中國能在中亞地區尋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
文章稱,自上世紀90年代初建立外交關係以來,中國從未試圖干涉中亞國家的內政。中國一貫支持中亞國家的領土完整。
文章指出,中國對中亞的外交方針代表了當今國際關係中真正的公平正義。反過來看,該地區國家也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中國。
文章還稱,由於美國試圖加強所謂的「印太聯盟」以遏制中國,中國在東部前沿可以說正面對越來越多的敵對行動,這和中國與中亞接壤的西線形成鮮明對比。因此,中國尋求加強與中亞的關係是很自然的。
文章強調,中國希望為中亞地區的和平、安全與繁榮作出貢獻。

黎巴嫩「廣場」電視台網站報道截圖
中亞各國對於峰會以及中國與中亞國家的關係也寄予厚望。
塔吉克斯坦「亞洲之聲」通訊社近日在報道中提到,拉赫蒙總統此次訪問的隨行代表團成員包括外長、經濟和貿易部長等在內的多名高級官員。
土庫曼斯坦國家通訊社近日發表文章稱,即將舉行的中國-中亞峰會將開啟中亞五國與中國關係的新紀元。
專家認為,中亞五國與中國未來的合作將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物流、投資、經貿等領域。
報道指出,各國在峰會上將討論跨裏海國際運輸通道的建設前景,若建設成功,可以大大縮短大規模貨物流動的距離和運輸時間,使亞洲和歐洲國家之間的經濟和貿易合作獲得質的飛躍。

土庫曼斯坦國家通訊社網站報道截圖
吉爾吉斯斯坦「StanRadar」網站近日援引該國政治分析家謝斯塔科夫的話稱,近30年來,中國成為中亞的主要貿易和經濟夥伴之一,通過實施「一帶一路」項目,為該地區各國融入世界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
報道還稱,中國領導人不斷強調致力於國家和平發展的官方路線,這對與吉爾吉斯斯坦和其他中亞國家建立睦鄰友好關係產生重大影響。
烏茲別克斯坦「Anhor」網報道稱,參加中國-中亞峰會是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此次訪華的重要行程之一。
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時報》近日報道稱,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日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對即將舉行的峰會抱有很高的期望。
托卡耶夫稱,哈薩克斯坦與中國有着良好的經濟合作。
托卡耶夫說:「中國在中亞地區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是很自然的。我想我在中亞的所有同事都會同意我的看法,我們都從與中國的關係中受益。我們將盡最大努力促進這種合作。」

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時報》網站報道截圖
《日本時報》此前報道稱,長期以來,中國一直將中亞視為對外貿易、能源安全、民族穩定的關鍵前沿陣地;近年來,通過在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建設鐵路、港口和高速公路等舉措,中國與中東歐國家更加緊密地聯繫起來。
報道援引美國哈佛大學中國史教授威廉·柯比的話稱,中國在中亞的影響力,現在可能達到了自公元618年至907年唐朝古絲綢之路鼎盛時期以來的最高水平。

《日本時報》報道截圖
編譯丨林維 楊楠
簽審丨江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