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觀察者網》報道,近日,在第77屆聯合國大會上,拜登上台發表講話時,在指責完俄羅斯之後,又不出意料地提到了中國。在講話中,拜登表示美國不尋求和中國發生衝突和冷戰,也不會要求其他國家選邊站隊。
對此,中方回應了4個字——「落到實處」,我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希望美國能夠將拜登總統的表態落到實處,同中方一起尋求中美關係的和平共贏之道。
在2021年拜登首登聯大講台時,其實也發表過相同的講話,當時,拜登就強調,美國不會尋求製造「新冷戰」,然而事實卻是,美國的實際做法與拜登的表態大相徑庭。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位期間,對中國商品加征了高達25%的不合理關稅,在當時,外界普遍認為這是美國主動打響了同中國的「貿易爭端」。而在此後,聲稱「不尋求冷戰」的拜登上台後,也依舊大致延續這一策略。
其實,美國這一做法就是在給中美之間的經濟合作設置貿易壁壘,美國除了自己在經濟發展上對中國加以遏制外,還頻繁在盟友耳邊鼓噪「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這也就導致了最近一段時間,「與華脫鉤論」在不少西方媒體的炒作下持續發酵。
不僅是經濟,在科技領域,美國也將其「霸權主義」展現得淋漓盡致。迄今為止,美國已經拉黑了600多家中國實體,其中涉及的大多都是信息技術、航天航空等科技產業實體。此外,美國還多次在半導體領域圍堵中國,多次施壓相關企業,要求其禁止與中國相關企業合作。
美國多次為自己貼上「公平競爭」的標籤,卻一次又一次地打着「國家安全」的旗號,遏制中國企業的發展,說白了美國就是將科技的發展融入了政治的色彩,然後藉此來打壓中國科技的發展。
可以看出,美國嘴上喊着「不尋求新冷戰」,而實際上卻時刻高舉着「科技霸權」的旗幟,甚至有些政客還公開表示,絕不能讓中國在高端科技領域超過美國。由此可見,美國為了確保自己在科技領域的霸主地位,不惜打破公平競爭的規則,從自身的政治目的出發,將「美國優先」貫徹到底。
即便是在經濟、科技兩個重要領域已經對中國實施了多重打壓,但這依舊沒有讓美國「滿足」。北約作為冷戰時期遺留下來的產物,在冷戰結束後卻保存至今,而美國作為北約最大的「操盤手」,也多次企圖利用北約將中國排除在國際社會之外。
在今年北約所公布的文件中,就公然表示,中國對北約構成了所謂的「系統性威脅」。此外,外界普遍認為,美國是想要在亞太地區再建立一個「新北約」,其目的就是在該地區打造一個新的「遏華陣線」。
另外,在前段時間美國還親力親為地打造了一個所謂的「印太經濟框架」,美其名曰「建立自由開放的印太」,但實際上就是想在經濟領域對沖中國。
說白了,美國其實就是想要藉此削弱中國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值得一提的是,美國與英國、澳大利亞的核潛艇合作仍在繼續,這也進一步加劇了地區局勢的緊張化,挑起了軍備競賽的風險。
其實說白了,美國這些動作其實就是想要與中國展開地緣政治上的競爭。從美國在世界各地建立「排華小圈子」就能看出,美國就是想將中國從國際舞台上排擠出去,為此美國不惜多次將「民主、人權」等作為它操弄政治的工具,堅定地將中國視作「威脅」。
不難看出,在對華認知上,美國多數政客的思維依舊停留在20世紀,死抱冷戰思維,妄圖將冷戰重演。但時至今日,全世界都應該明白,和平與發展才是時代主流, 美國這種行為只會進一步加劇全球局勢的動蕩。
值得注意的是,在拜登承諾「不尋求與中國製造冷戰」之前,中俄外長剛剛舉行了一場面對面會談,此外,雙方還在反對強權政治、反對單邊主義上達成了共識。這也表明了中俄雙方在今後的全球發展中對抗霸權主義、反對冷戰思維的共同立場。
現在國際局勢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全球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而美國卻依舊在頻繁地渲染所謂的「中國威脅論」,企圖重操「冷戰」之舊業。
從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出發,美國必須在對華政策上懸崖勒馬,改弦更張,只有摒棄冷戰思維以及零和博弈的思維,才能避免中美兩國滑向「新冷戰」,從而保證世界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