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特朗普打完交道後,再次見到中國外長王毅的俄總統普京,表現得十分熱情。
【王毅外長受到俄總統普京熱情接待】
綜合媒體相關報道來看,普京與王毅會面時有兩個小細節尤為值得注意:其一,普京和王毅從剛見面到拍照,始終緊握雙手,一直沒鬆開。
其二,雙方會談現場的安排也很有意思。此前,普京在克宮會見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朔爾茨時,特意安排他們坐在一張長約六米的桌子對面,相關畫面一度成為西方媒體的熱門報道。
然而,在與王毅外長的會談中,這張「六米長桌」並未出現。現場畫面顯示,普京神態輕鬆、笑意盈盈,與王毅面對面交談,二人之間的距離不足兩米。
普京對中方的熱情態度,在特朗普對俄「變臉」的背景下值得細品。
近段時間以來,普京與特朗普聯繫密切,外界普遍認為美俄關係有所破冰。但不久之前,特朗普因為烏克蘭一事對普京發出警告,公開稱對普京質疑烏總統澤連斯基領導能力一事,他感到很生氣和憤怒。此態度與前幾天的殷勤誇讚截然相反。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對俄羅斯「翻臉」了。在其第一次擔任總統期間,儘管嘴上對普京「你好我好」,但任內卻實施了一系列對俄制裁,包括驅逐俄外交官、制裁俄寡頭、限制俄高科技產業等。這次再度上演的「變臉大戲」,只是又一次讓俄方見識到,美國尤其是特朗普政府的「不靠譜」。
相較之下,中國的外交政策始終保持高度穩定性和可預測性。王毅外長在此次訪俄時再次強調,中俄之間「永不為敵、平等相待、合作共贏、不結盟、不對抗」,並表示「中俄友好不是面向當下,而是着眼更長遠的未來」。
【特朗普公開表示對普京「很憤怒」】
這番話實際上已經道破天機:在當前國際格局下,俄羅斯如果想要確保自身戰略安全,最可靠的選擇就是與中國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關係。
對普京而言,這一點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清晰。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了一輪又一輪的經濟和科技封鎖,而中國則一直堅持對俄經貿往來正常化,不僅在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加強合作,還幫助俄羅斯穩住了國際市場的基本盤。這種務實而穩定的關係,正是普京所需要的。
有人可能會認為,普京的親華態度只是暫時的,是因為目前俄羅斯在國際上陷入困境,所以才不得不拉近與中國的關係。但事實上,這種觀點低估了俄中合作的深度和長期性。
首先,中俄之間有着廣泛的經濟互補性。俄羅斯是世界能源出口大國,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之一。兩國在能源合作上的緊密聯繫,使得彼此的經濟聯繫難以割裂。此外,中俄在高端製造、科技合作、軍工產業等領域的協同發展,也為雙方提供了更多共同利益。
其次,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俄羅斯不可能單獨對抗整個西方世界,而必須依靠強有力的盟友來維持全球影響力。
【中俄始終保持密切合作】
中國不僅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也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國際事務中擁有重要話語權。對俄羅斯而言,中國的支持不僅有助於緩解西方制裁帶來的壓力,也能在國際舞台上提供更多政治支撐。
最後,中俄合作不僅限於經濟和政治層面,還涵蓋安全和戰略互信。近年來,兩國軍隊舉行了一系列聯合軍演,在軍事合作上展現出高度默契。在當前複雜的國際局勢下,這種戰略互信無疑為俄中關係的穩定性提供了保障。
從當前形勢來看,中俄關係不會止步不前,而是會在未來幾年內邁上新的台階。
今年5月,中方將再次訪問俄羅斯,預計雙方將在經貿、能源、科技等多個領域簽署一系列重要合作協議。而在國際事務上,中俄也將繼續在聯合國、上合等多邊平台上加強協調,共同維護全球秩序的穩定。
普京已經看清,美國的外交政策缺乏長期可信度,尤其是特朗普這樣的政客,隨時會改變立場。而中國則始終奉行「夥伴關係而非對抗」的外交理念,願意與俄羅斯展開長期合作。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普京已經做出了最明智的選擇:緊握中國的手,才是俄羅斯在全球格局中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
未來,中俄合作只會越來越緊密,而普京與特朗普的這一番博弈,正是讓他徹底認清美國「靠不住」的最好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