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新生男嬰兩月內被拐走兩次,拐走者:沒有兒子會被丈夫拋棄

2021年07月15日21:00:50 國際 1388

據英國媒體報道,住在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甘地那加爾市的貧困勞工米娜·瓦迪 (Meena Wadi)稱,自己的孩子在兩個月內被陌生人拐走了兩次。孩子第一次被拐走時,出生才兩天。

「我不會再讓我的兒子離開我的視線。」米娜說。

印度新生男嬰兩月內被拐走兩次,拐走者:沒有兒子會被丈夫拋棄 - 天天要聞

「如果沒有兒子,我怕丈夫會離開我」

米娜帶着嬰兒回到家後的第二天,噩夢就開始了。當地時間4月1日,一位自稱是醫院護士的陌生女人來到她家拜訪。寒暄過後,「護士」告訴她,新生嬰兒需要儘快接種疫苗。

米娜相信了她,跟着「護士」來了醫院。「護士」告訴米娜,讓她在原地等着,自己則抱着嬰兒去「登記接種」。

幾個小時過去了,那位自稱是護士的女人還沒有回來。米娜覺得大事不妙。「我瘋狂地在醫院尋找我的兒子。保安聽到了我的哭聲,過來問我發生了什麼事。我立馬選擇了報警。」

官方數據顯示,在古吉拉特邦,每年約有3500名兒童失蹤。相關人士表示,由於貧困地區的父母很少登記報案,導致實際兒童被綁數量比官方預估的還要高。

但是,米娜做了一個聰明的決定:她選擇了報警。

在警局做筆錄時,米娜發現自己對那個女人一無所知。「我不記得那個女人長什麼樣了,甚至連她的名字也不知道。」

負責調查該案的警察扎拉(Zala)帶着調查團隊查看了米娜家附近和醫院周圍的監控錄像。扎拉在監控錄像里發現,一個女人用紗布裹着一個包裹經過。

扎拉在走訪附近500名人力車司機後,終於獲得了一條線索:一個目擊者稱,他看見一個女子帶着嬰兒乘車去了鄰村。

扎拉順着線索找到了村落。在一個廢棄的農場里,他發現了一張遺棄的身份證。帶着疑惑,扎拉去了身份證上的地址。他找到了一個女人和一個孩子,但孩子不是米娜的。

「那位婦女告訴我,她的丈夫曾與另一名女子X私奔,他們還偷走了她的身份證。所以我們去找了她的丈夫。最後果然找到了米娜的孩子。」扎拉說。

據稱,女子X承認是她拐走了米娜的嬰兒,並試圖嫁禍給她「現任丈夫」的「前妻」——即警方找到的身份證上的婦女。

「我之前生了一個死胎,所以我迫切地想要一個兒子。如果沒有兒子,我害怕我丈夫會離開我。」女子X說。

「父母都希望生的是兒子。」警官迪帕克·維亞斯 (Deepak Vyas) 說,「無論如何都只要兒子,而不是女兒。妻子擔負著生兒子的壓力,甚至不惜去拐走貧困家庭的孩子。」

米娜帶著兒子回家。她的幸福只維持了兩個月,6月9日,她的兒子被第二次拐走。

每年超過43000名兒童被拐走

扎拉警官再次見到米娜時一臉吃驚。「她告訴我,她的兒子又被拐走了,可這距離第一次拐走才過去兩個月。她說她把嬰兒放在樹下乘涼,自己則去收集廢料。等她回來時,孩子就不見了。」

扎拉根據米娜家附近的監控找到了一名嫌疑人。扎拉立即聯絡拉賈斯坦邦的警方,一齊將嫌疑人抓獲。

被捕嫌疑人的妻子說,他們之所以拐走米娜的孩子,是因為他們自己沒有兒子。這理由與此前拐走米娜兒子的婦女說法如出一轍。

米娜再次與兒子團聚。現在,警察扎拉定期到米娜家拜訪,並帶來很多小玩具。

「我非常感謝警官。警官比我們更愛他。」米娜說。

根據聯合國婦女和兒童發展部的數據,在印度每年有超過43000名兒童被拐走,且被拐走的兒童多為男嬰。同時,印度人口普查顯示,7歲以下女童的數量也正在嚴重下降。

「很多家庭不希望生女孩,只想要男孩。這樣的話,他們就能獲得豐厚的嫁妝。如果超聲波檢驗出來的是女孩,家裡人就會強迫孕婦墮胎。否則的話,就會導致虐待女童、拐走男童的案件發生。」懷孕三次的庫爾萬特(Kulwant)說。她的婆婆曾威脅她如果生不齣兒子,就叫庫爾萬特的丈夫跟她離婚。

儘管印度女性預期壽命比男性更長,但印度的男女出生比嚴重失衡。2011年,每1000名男童出生,只有914名女童出生。2020年,這一數據已下降到904名。印度首屈一指的醫學院全印度醫學科學研究所 (AIIMS)的一名醫生稱,截止到2011年,印度就已經流產了大約 10萬名女胎。目前,選擇性流產的數量還在上升。

印度新生男嬰兩月內被拐走兩次,拐走者:沒有兒子會被丈夫拋棄 - 天天要聞

「性別歧視是存在的。生不出男嬰的家庭很悲痛,但去拐走別人家的孩子就是把這份痛苦施加給了另一個無辜的家庭。」 庫爾萬特說。

武漢晨報實習記者 代怡泠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探尋跨區域非法獵捕野生動物治理鑰匙 - 天天要聞

探尋跨區域非法獵捕野生動物治理鑰匙

被不起訴人的住所地和違法行為地均在不同的州、市甚至不同的省份,如何落實行政處罰?日前,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檢察院通過向異地行政機關制發檢察意見書,並以辦案為契機,實現湘黔四地聯動會簽行刑反向銜接工作協作機制,為一起跨區域涉非法狩獵行刑反向銜接案件畫上圓滿句號。
科技讓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 天天要聞

科技讓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自2024年7月以來,拉薩市城關區已為1263名高齡、空巢、失能等特殊困難老人家裡配備了護理床、制氧機以及床頭「一鍵呼叫」等智能設備,這些設備的數據都會連接到市級智慧養老數據聚合平台,實現統一管理,為老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與安全保障。
2021年,貴州一男子靠養牛發家致富,年收入高達700多萬 - 天天要聞

2021年,貴州一男子靠養牛發家致富,年收入高達700多萬

2021年,貴州一男子憑藉一手獨特的養牛方法,養殖一頭牛他就能凈賺一萬多元,更讓人嘖嘖稱奇的是,他還巧妙地運用自己的智慧,創立了一套以養牛為主的立體循環農業模式,通過使用這種模式,他的年收入高達700多萬元,那麼他的這套養牛方法究竟有何獨特之處呢?
拉林鐵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個「扎西德勒」 - 天天要聞

拉林鐵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個「扎西德勒」

「回溯至2021年,青藏鐵路拉林線開通之際,我便投身到這條線路的工作當中,能夠深度參與拉林鐵路的運營,這份榮耀始終在我心間熠熠生輝。」4月1日,西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攜手青藏鐵路集團公司,於拉林鐵路共同開啟「坐着高鐵看中國·尋訪藏家桃花源」主題採訪活動。身為青藏
戈壁藍莓吃上「定製餐」 - 天天要聞

戈壁藍莓吃上「定製餐」

站在山南市扎囊縣阿扎鄉的戈壁腹地,目之所及不再是記憶中的黃沙漫卷。成片的智能溫室在烈日下泛着銀光,這片曾在戈壁荒灘種出聖女果而聞名的「戈壁田園」,如今,能讓土壤要求極高的藍莓也在此紮根,上演着現代農業最震撼的逆襲劇本。
大貨車雨夜側翻 司機被困 民警變身「人梯」施救 - 天天要聞

大貨車雨夜側翻 司機被困 民警變身「人梯」施救

民警翻過大貨車時發現,司機王某已從駕駛室爬出,坐在車門上。由於腿部受傷,加上氣溫低,王某全身發抖,一時無法自行脫困。於是,民警用身體靠着車身,並提出讓司機王某踩着自己肩膀,助他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