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 you know,我國不產任何一種蜂鳥,各地的「蜂鳥」目擊事件基本都是撲棱蛾子在作祟。以前常在這個問題上「好為人師」,最近才意識到本磚家犯了「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錯誤。痛定思痛,乃有此篇,請原諒我現學現賣。
話說前幾天,有位朋友在胖圈發佈了「蜂鳥」在藍花丹叢中流連的視頻,後來自己評論曰「哦哦蜂鳥鷹蛾、長喙蛾、蜂鳥蝶蛾,漲知識了謝謝科普」,於是我作淵博狀補充道,「還是聽我的吧,這個叫小豆長喙天蛾」。多年來我一直認為北方長這模樣就是「小豆」,若非網友@淺二藍 撥冗指教,絕想不到這回蒙錯了......
圖1 青背長喙天蛾/Macroglossum bombylans
圖2 我拍的,也是青背長喙天蛾
失之毫釐,未必謬之千里。天蛾科沒錯,長喙天蛾屬也對,但那是青背長喙天蛾,而非小豆長喙天蛾。零碎細節不用管,認準3點即可:①「頭頂、胸部背面及腹部第3節背面暗綠色」,如柳鶯的羽色,故名「青背」;②「後翅黑褐色,中間有橙黃色斑」,僅在飛行時才會顯露,靜止時後翅收斂,啥也看不見,長喙天蛾都是這種德行;③「腹部第6節後緣有白色橫紋」,非常醒目,現在再看視頻,是不是第一眼就瞅見了?
圖3 小豆長喙天蛾/Macroglossum stellatarum
圖4 小豆長喙天蛾
小豆長喙天蛾也很像「蜂鳥」,「蜂鳥鷹蛾」即源於其英文名「hummingbird hawk-moth」。我認為與「青背」的顯著差異有三:①「背部」灰不溜秋,不如「青背」明艷;②「後翅橙黃色」,僅「基部和外緣有暗褐色帶」,幾可忽略;③「尾部」無白色橫紋或不明顯。過去我拍過一個視頻,由於距離太遠,其中的蛾子「尾部」有無白色橫紋實難分辨,但從後翅部位的「大片橙色」看,大概是「小豆」。「青背」後翅的橙黃色斑所佔比例很小,達不到這種效果。
圖5 黑長喙天蛾/Macroglossum pyrrhosticta
圖6 突緣長喙天蛾/Macroglossum nycteris
據業內人士介紹,北方常見的還有黑長喙天蛾和M. nycteris,與「小豆」、「青背」並稱「四大天蛾」。M. nycteris未被《中國動物志》收錄,因其前翅外緣有明顯凸起,故被愛好者命名為突緣長喙天蛾。二者的後翅都有較寬的黃色橫帶,前者略偏橙色,後者為純正的黃色;前者的腹部背面有深色縱線,後者無。如果你遇到的「蜂鳥」有黃色斑,或為兩種之一,再看「背部」有無縱線就大體知道是誰了。看不清你就擊落它。
圖7 咖啡透翅天蛾/Cephonodes hylas
圖8 甘薯天蛾/Agrius convolvuli
並非所有能cosplay蜂鳥的訪花飛蛾都屬於長喙天蛾。南方的咖啡透翅天蛾亦是著名「蜂鳥」之一,想必各位朋友和我一樣早有耳聞,其設色艷麗不可方物,透明的翅更增幾分飄逸,顏值令所有長喙天蛾望塵莫及。相比之下,甘薯天蛾也有振翅懸停之能,但因體大笨拙,閃展騰挪的技巧不足,很難將其與纖小靈動的「蜂鳥」聯繫起來。更何況這傢伙喜歡在日出和黃昏時出沒,極少涉足城市,連遇到它都難,名聲不彰也是有理由的。
圖9 蜂鳥
啰嗦了小半天假「蜂鳥」,最後放一張真蜂鳥的照片吧,和蛾子還真有那麼一點相像。具體哪種蜂鳥就不討論了,凡事過猶不及,「求知慾」也該有個限度,莊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與諸君共勉。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