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江大河推薦官——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常務副秘書長郝玉江
腦袋圓圓,前額凸起,嘴巴上翹似在微笑,素有長江「微笑天使」之稱的江豚,卻一度瀕臨滅絕。2017年的科學考察結果顯示,長江江豚數量約為1012頭,種群極度瀕危。
為了不讓可愛的江豚從長江水域消失,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始終致力於尋找江豚的足跡、為保護江豚的水下棲息地畢生努力。而本次首批「大江大河推薦官」,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常務副秘書長郝玉江,便是其中之一。
兩岸崇山雲伴舞,一川綠水浪彈琴。繼2006年、2012年、2017年之後,長江江豚科學考察隊於今年9月19日第四次揚帆啟程。

↑2022年9月22日,湖北荊州,長江江豚科考成員在江面觀察 圖據視覺中國
迎着每日的朝陽,八艘科考船載着20餘家科研院所和相關單位的120多名人員,在長江流域里分組分江段同步開工,對長江中下游幹流、洞庭湖、鄱陽湖及部分長江支流和汊江開展長江江豚種群數量、分佈考察,並同步開展江豚棲息地環境質量調查等系列工作。
尋找、調查、保護江豚的科考工作,對於郝玉江而言已是再熟悉不過。而今年,已經是他第三次參加並且第二次以隊長的身份帶隊出征。除了對江豚本身的熱愛,郝玉江經年的研究,也讓他對這群生物有着更為科學和深層的認知。
「作為長江中特有的淡水鯨豚類動物,是評估長江生態系統健康的重要指示物種。」郝玉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目前,長江中下游已建成8個長江豚類自然保護區、3個自然遷地保護區、3個人工飼養繁育群體,為長江江豚物種保護和種群恢復奠定了堅實基礎。
儘管江豚保護行動已經持續多年,但郝玉江依舊有着擔憂:「長江『十年禁漁』實施尚且不到兩年,作為生態系統頂級生物的江豚,不會像魚一樣增長那麼快,江豚的增長有滯後效應,需要一個逐步累積的過程。」

↑2022年8月12日,長江江豚在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壩下游大江水域逐浪嬉戲 圖據IC photo
此外,郝玉江補充稱,由於江豚生存環境的修復改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且受江豚繁育周期長、幼豚成活率低等因素的影響,長江江豚自然種群恢復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很難期望在短期內出現大規模增長,我們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定力。
再次帶隊出征江豚科考,讓郝玉江進一步增強了對長江江豚保護的信心。他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與上幾次科考相比,長江環境確實發生了明顯變化。兩岸自然岸線明顯增加,江水也很清澈,原來星羅棋布的非法碼頭沒有了,以前隨處可見的捕魚船和迷魂陣也不見蹤跡,更沒有了直排長江的污水口。同時,遍布長江沿岸的保護江豚志願者組織為助力江豚保護帶來更大的希望,江豚現在的生活環境好了很多。
每一次踏浪前行,都只為守好江豚賴以生存的那片水中樂園。郝玉江特別呼籲:「摸清長江江豚『家底』,保護長江生態,我們一起努力,讓母親河長江的『微笑』更美地綻放!」
【「大江大河推薦官」徵集中】
如果你也想成為一名「大江大河推薦官」,請發送信息到[email protected]。我們誠意邀請你和我們一同講述人與江河的牽掛,告訴我們有關你和江河的記憶,讓我們共同諦聽,河流江湖之潮下,歷史泛起的每一道向前奔涌的漣漪。

紅星新聞記者 楊雨奇 吳陽 實習生 豐庭玉 史焱 席聰聰
編輯 官莉 張莉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