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目驚心的數據背後:每隻瘋狗背後都站着失職的人類
一、2018年11月16日,溫州市連續出現流浪狗傷人事件,據不完全統計,已有73名市民被咬傷,最小的傷者2歲,最大的傷者71歲。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及時刪除
二、中國醫學救援協會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被貓狗咬傷的人數約有4000萬。根據深圳市疾控中心發佈的數據,2023年1-8月,深圳就有6.3萬人被狗舔舐、抓傷或咬傷,造成犬傷暴露。在過去的一年,狗咬人相關新聞事件的熱搜多達90餘件。(段落摘抄於新浪圖數室官方澎湃號)狂犬病死亡率接近100%。但鮮有人追問:這些流浪狗從何而來?
數據表明:中國91.67%的狂犬病由犬引起,其中半數來自家養犬,一犬傷多人事件佔比17.39%。那些攻擊人類的"瘋狗",90%以上是被遺棄的寵物犬,它們或因搬家、生病、繁殖過剩被主人拋棄。正如網友所言:"狗禍的根源實為人禍"。
停止救助=放任隱患?科學治理的三重價值
一、阻斷病毒傳播鏈
我國狗隻狂犬疫苗免疫率僅29.84%,遠低於世衛組織70%的阻斷標準。石龍區義工團隊通過集中免疫、絕育,成功降低區域狂犬病風險,印證科學救助比事後撲殺更具長遠價值;
二、減少攻擊性行為
長期流浪的狗隻會因飢餓、受傷產生攻擊性。深圳救助者@純記錄 將重傷流浪犬治療康復後,原本兇悍的狗狗變得親人溫順,證明妥善救助能消除安全隱患。
三、節約公共醫療成本
全球每年狂犬病造成的經濟負擔高達86億美元。美國通過狗隻免疫使人用疫苗年消耗量僅數千支,而我國超1/3狂犬疫苗存在濫用,源頭治理刻不容緩。
爭議中的曙光:這些救助故事正在改變生態
▶️ 內蒙古大學生眾籌救治骨折幼犬,200元捐款讓生命重啟
▶️ 深圳志願者團隊懸崖救狗,完成絕育後幫其找到領養家庭
▶️ 平頂山建立流浪狗收容站,實施"免疫-絕育-領養"閉環管理
這些實踐印證:人道關懷與公共安全從不對立。
終極解決方案:給每份善意裝上制度枷鎖
● 強化養犬登記與芯片植入,讓遺棄行為可追溯
● 推廣"領養代替購買",北京某基地已為5000+流浪犬找到家
● 建立政企民合作機制,如溫州引入專業捕犬公司處理傷人狗隻
正如杭州城管委強調:"治理對象從不是狗,而是不文明養犬行為"。當我們為遛狗拴繩點贊,為流浪犬捐獻一碗糧,就是在構築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