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館
一場秋雨一場寒
夏天悄悄過去
它留給你的印象有什麼?
曾經的高溫+汗濕的衣服
還有半夜嗡嗡的蚊子……
8月20日「世界蚊子日」
雖然掛名為「蚊子」
但它並不是為了紀念蚊子而設立
而是用以提高公眾對瘧疾
以及其他蚊子傳播疾病的意識
「世界蚊子日」的由來
1897年8月20日,英國微生物學家、醫生羅納德·羅斯在實驗室里發現蚊子是傳播瘧疾的媒介,由於這一發現,他在1902年獲得了諾貝爾獎中的生理學或醫學獎。雖然一直到現在,人類還是未能找到很好的瘧疾疫苗,但羅納德的研究至少指出了一條避免感染瘧疾的好方法:遠離蚊子的叮咬。因此,人們便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世界蚊子日。
當然了,蚊子的「罪證」可不只傳播瘧疾這一條,流行性乙型腦炎、絲蟲病和登革熱等均有它的參與。這樣看來,專門提出一個日子來「紀念」它,真是一點都不過分!
蚊子靠什麼來精準「打擊」人類呢?
其實,蚊子的定位系統主要分為三部分:嗅覺、視覺和溫度,掌握了這三項基本功能,蚊子還真就不愁找不到獵物!
人體在日常生活中會產生多種揮發性化學物質,而這些物質可以隨着外界風向、人體移動和呼吸氣流形成羽毛樣的小氣流,也稱之為羽流。而蚊子的下頜器可以通過受體感受到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形成的羽流。所以,蚊子只要盯住,哪裡有羽流,哪裡就可以找到人了。
除了嗅覺,視覺也是蚊子追蹤人體的一大途徑,在相對近的距離,由於蚊子的趨暗習性,它會通過視覺途徑更傾向於攻擊黑色物體。這也是為什麼穿深色衣服的人更受蚊子歡迎的原因。
還有更明顯一點就是通過溫度來追蹤人體的所在,這一點在晚上的時候會尤為明顯,大家肯定都體會過,開了燈找不到蚊子,關了燈卻總有一群蚊子在耳邊嗡嗡叫的情景,真是一隻蚊子都沒看見,臉上的巴掌印倒是添了不少。
這是因為當我們關燈睡覺時,後腦緊貼枕頭,熱量會相對增加,所以蚊子會根據人體的熱量尋找而來,嗡嗡聲也就隨之而來了。開燈後,燈散發出的熱量會干擾蚊子的判斷,讓蚊子躲在角落裡不敢亂飛。而關燈後房間里最大的熱源就是人體了,蚊子就可以進行精準定位了。
蚊子嗡嗡聲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蚊子一沒肺,二沒鳴管,這嗡嗡聲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不得不提到蚊子的翅膀了。在飛行尋找目標時,蚊子的翅翼振動頻率很快,每秒鐘可達到幾百次,能夠推動空氣快速來回運動,它的嗡嗡聲也就是從這兒來的,至於為什麼只有飛到耳朵旁邊才能聽到,那是因為它們發出的聲音實在是太小了,能聽到的範圍也就只局限於耳朵附近。
對於整天與我們「鬥智斗勇」的生物
我們了解越深
贏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世界蚊子日
對蚊子說「再也不見」!
製圖:祁芳竺
校對:於凌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