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龜群體裏面有一種龜,叫做僵龜,這個想必大家還是知道的吧。有點類似侏儒症了,就是長不大。但是區分它可以看到它的背甲會越來越厚實,同時也可以當做種龜繁衍。但是呢,不知道龜友們有沒有發現,還有一種情況下,其實不少龜友也有遇到,就是你辛辛苦苦養了好多年的龜,動則六七年十來年的,但是龜依然是不上不下的大小。說小吧,算不上,說大吧,理應有種龜的大小了,可是還不夠種龜。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如果在養殖上來說,不少養戶會在餵食一段時間後,就分開一些長得比較慢的個體,然後再開始餵養。同一批苗子,會在同樣的環境餵養下,體格逐漸拉開的。因為生性膽小的個體,會比較害羞,沒有去爭搶食物,這樣久而久之就變得瘦弱,嚴重的還會得上厭食症,那就可能被判死刑了。
那麼一群龜裏面就有可能是強者恆強,弱者越弱。所以對於養殖戶來說,這是要避免的經濟損失。但是我們自己飼養龜,理論上很難遇到這種沒辦法讓龜吃飽的情況,就算多龜混養,由於數量不多,也會很快注意到哪只吃得少,自己會私下給它加餐的。
那麼,為什麼還是會出現有的個體長不大,甚至單獨飼養,也會有這種多年都長不大的效果。或者說是長得很慢。
有的龜友猜測是龜糧的問題,有可能是營養不夠所致。確實龜糧的差異會造成龜生長的快慢,但不至於多年之後龜依舊無法長成。小編個人也有遇到過一次這種情況,個人猜測是有兩種情況:1、一是這隻龜本就是被篩選下來的弱勢個體,你會發現它本身食慾就不是很好,或者吃得就少,這長不大就很正常了;2、就是你在龜苗期間,尤其是出殼後的一段日子裏,並沒有給予足夠的食物和營養,導致它前期生長緩慢。即使很有食慾,也會在後期飼養當中發現,生長就是比較的緩慢。這估計是一開始的時候,身體的機能構建就被弱化了,以後想要彌補,它也吸收不了那麼多的營養了。
當然,這也是本人的猜測罷了,哈哈。但確實是因為龜苗期間我喂得不少,導致以後就算想跟上,也無能為力了。就是長得比較緩慢。所以有時候大家說的,三年可以試蛋,五年成種龜,一年長一斤,還是挺羨慕的,這樣養龜能有點成就感。
不過,也有龜友反其道行之,就是希望龜能長慢點,這樣就不會佔用太大的飼養空間了。這樣說也確實有自己的道理,與其這樣,不如一開始就選擇小龜種比較好,或者你就是你得少餵食點,龜自然生長速度放緩。
如果說遇到這種龜,今後要怎麼飼養才能恢復,這個估計是得看龜個體的具體反應,有些個體即使前期照顧不周,後期也還是有機會趕得上來,有的個體就會像小編的那樣,即使食慾好也追趕不上來了,可惜了一隻龜。
所以在龜還是苗子的時候,溫度又比較適宜的情況下,能好好餵食就盡量不要耽誤它,不然之後就有可能失去競爭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