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部分帶有特殊基因的虎皮鸚鵡來說,通過觀察外形特徵很容易能判斷出鸚鵡的年齡。此處的年齡主要用於區分雛鳥、亞成鳥或成鳥。
還沒有經歷第一次換毛的鸚鵡年齡較難猜。所有尚未換毛的鸚鵡都在4個月以下,除了帶有黃化、白化、隱性派特基因的虎皮,其他都有着像小紐扣一樣黑棕色的眼睛,頭頂遍布「虎斑」,鼻蠟膜不分公母呈現粉色。
四個月以下|顏色啞光,鼻蠟膜粉色
等到4個月的時候,虎皮鸚鵡會進行一次大換羽,褪去兒時的羽毛。頭頂,鳥喙上方的斑紋也會褪去,變成淡色的一片,像頂着一頂帽子,稱為「蓋帽」。眼球四周會出現白圈,鼻蠟膜會開始變化顏色。
四個月以上|毛色明亮,鼻蠟膜藍色
4月齡以下的虎皮鸚鵡頭頂有許多黑色斑紋,眼睛全黑。黃化和白化虎皮鸚鵡則是紅眼。鼻蠟膜呈粉色,其中公鳥偏紫,母鳥偏白。
判斷虎皮鸚鵡的性別
母鳥 01
4個月左右的虎皮鸚鵡鼻蠟膜開始發色,方便區分性別。母鳥鼻蠟膜會由粉紅轉變為白色,鼻孔周圍隱約有白圈,少數情況下,白中透藍,這是未進入繁殖期的母鳥。
母鳥 02
6個月左右準備進入繁殖期的母鳥鼻蠟膜會變為小麥色,第7個月正式進入繁殖期,鼻蠟膜會加深,轉變為巧克力棕,且出現褶皺。雖然說7個月的虎皮鸚鵡就擁有了繁殖的能力,我們還是建議飼養人在鸚鵡滿一歲後再繁殖。
母鳥 03
母鳥在即使沒有公鳥的情況下也會下蛋,為未受精的白蛋。密切關注母鳥是否下蛋,有卡蛋風險,同時,給下蛋的母鳥提供足量鈣質。
母鳥 04
大部分的公鳥在經過換羽後鼻蠟膜會由粉轉紫。但是黃化、白化、隱性派特基因的虎皮鸚鵡鼻蠟膜顏色不會有明顯變化,終身保持粉色。最實用的性別分辨法是觀察它們的行為舉止,公鳥會在棲木之間來回跳躍,上下點頭、發出嘰嘰喳喳的叫聲。公鳥還會用鳥喙敲擊母鳥或棲木、吐食給母鳥吃。一些公鳥的鼻蠟膜會有不太明顯的白色或變為全白色。進入繁殖期的虎皮鸚鵡公鳥鼻蠟膜會變為藍色。
公鳥 01
虎皮鸚鵡公鳥進入發情期後會挑選伴侶並向其吐食表達愛意。所以,當你看見一隻向玩具或伴侶吐食的鸚鵡時,不必過分擔憂。
公鳥 02
資料來源:BUDGIE SEX & AGE, Budgies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