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霉橘子500元一個,為啥有人買?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山東一女子將一個表皮發綠、長滿黴菌的腐爛橘子以500元的高價在二手交易平台售出,引髮網絡熱議。
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有多名用戶掛出發霉橘子的商品鏈接。這些橘子的外皮通常覆蓋有一層厚厚的黴菌,售價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一位商家介紹,有些買家購買霉橘子是為了做生物實驗,用來培養青黴菌。
發霉橘子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出售。圖源:平台頁面截圖
「實驗室內會使用人工培育的培養基,培育需要的真菌,這也是標準的科學操作。」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周麗偉告訴新京報記者,無論是在二手平台買賣發霉的柑橘,還是之前在網絡上比較火的買賣霉米飯,可能是出於科研或實驗的需求,也有可能是出於好奇和探究的心理。
值得注意的是,像這種遍布在橘子上的綠色黴菌具有致病性,可能導致呼吸道疾病、肺炎等。周麗偉提醒,家裡有橘子發霉,應用塑料袋把發霉的橘子裝起來及時丟棄,避免青黴菌的孢子亂飛。如果出售,除了要包裝好發霉橘子,買賣雙方也應做好防護。
━━━━━
發霉橘子湧現交易平台
「發霉橘子賣出500元」的消息,讓很多網友直呼「錯過了商機」:沒想到這還能賣錢!
二手交易平台上,很快冒出了一批售賣「發霉橘子」的交易帖。3月20日,新京報記者以「發霉橘子」為關鍵詞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搜索,發現多名賣家掛出了發霉橘子的商品鏈接,售價在幾十元到數百元不等。在商品介紹中,有商家宣稱:「橘子青霉素長勢良好,非常適合微生物實驗和教育用途。而且這屬於特殊物品,不退。」
一名商家告訴記者,此前曾在社交平台上看到許多網友出售發霉的橘子,所以也試試。「我售賣的橘子都是在陰涼環境下自然發霉的,之前已經賣出過一個。」這名商家說,發霉的橘子會用透明袋子打包,之後放入泡沫箱中快遞到家。
另一名商家透露,他此前已售出過多個發霉的橘子,部分買家是為了做實驗,專門用來培養青黴菌。
此外,記者還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搜索「黴菌」,頁面隨即跳出「酒瓶里長的黴菌」「米飯黴菌」「酸奶黴菌」「蘑菇黴菌」等一系列發霉物品。許多商品鏈接發佈時間顯示為近三天。
記者注意到,售賣「發霉物品」這股風潮並非第一次出現。據媒體報道,2024年,浙江德清鄧女士有一朵長在蘋果上的蘑菇被中國科學院博士私信求購,網絡上買賣「發霉物品」就此開始增多。而今,當初長在蘋果上的蘑菇已經成功繁育出下一代,而鄧女士也已經嘗上這個「果菌王」的後代——白參。

━━━━━
「發霉柑橘沒有太大的科研價值」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周麗偉告訴新京報記者,這種通過二手交易平台購買發霉橘子的做法,會對接觸者的身體健康產生一定的危害。
「遍布在橘子上的綠色黴菌,一般都是青黴菌。青黴菌是一種機會病原菌,具有致病性,會在人體免疫力降低時伺機入侵,引發呼吸道疾病。嚴重的話還可能侵染肺部,導致肺炎。而且青黴菌在生長過程中會產生代謝物,若積累到一定劑量,有致癌風險。」周麗偉提醒,不管買還是賣,都要做好最基本的防護,戴好口罩、手套,而且要妥善包裝。若無密封,在銷售和運輸過程中也會對接觸者產生一定的風險。
不過,無論是發霉的橘子,還是長菌絲的米飯,在周麗偉看來,都沒有太大的科研價值。
網上售賣的發霉柑橘是否能達到實驗的標準,取決於做什麼實驗,以及實驗目的是什麼。他說,如果是想鑒定橘子上面長的是什麼真菌物種,是哪種真菌引起了霉變,那確實可以直接用這種發霉橘子來研究,「我們在實驗室中,一般不會用這種發霉的橘子,而是會用人工配製的營養基質,在培養皿中培養所需要的真菌,這是標準的、科學的操作。」
周麗偉表示,人們所生活的環境中有各種各樣的黴菌存在,只不過沒有適合它們生長的環境,無法大面積生長,所以才不被人們肉眼所見。但家裡的橘子存放的時間長了,不是那麼健康了,就變成了培養基,周圍的黴菌就在它上面繁殖,橘子也就腐爛了。
「我們自己在家裡放一個橘子,時間長了都可能會得到一個發霉的橘子,獲取的難度比較低,也不是一個稀缺的資源」。他談道,在線上交易平台以幾百塊的高價去買這樣一個橘子,可能是出於科研或實驗的需求,也可能是出於好奇和探究的心理。
「這是一次嚴謹的、具備一定門檻的科研工作,和大眾網絡文化的戲劇性相遇。」周麗偉表示,二手交易平台買賣發霉的橘子,聽起來確實有意思,但沒有太大的意義。正常來說,遇到這種情況,應該用塑料袋把發霉的橘子裝起來,不要讓真菌的孢子飛出來,對人體造成傷害。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