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7月7日),青島大學發佈聲明,就一位宿管工作人員送醫治療不幸離世做出回應:原因正在調查,學校深表惋惜。

ta是誰?年齡幾何?經歷了什麼?在一份ai式回應里,看不到任何蛛絲馬跡。
他叫張培生,是青島大學瀅園宿舍區的宿管大爺。
7月6日早上送醫,當天去世。

他的工作場所,宿舍區的一間6平米小房子。
出事後,學生在房子外面擺上鮮花以示悼念。
現在鮮花已經被收走了。

哥試圖通過學生分享的記錄,拼湊出他的形象。
不過,寫到這裡時,哥發現學生分享在小某書的帖子,很多無法打開了。
好在還有很多零星的內容。
他之所以能成為學生鏡頭裡的形象,因為大爺喜歡貓,照顧收留了很多流浪貓。

雖然他自己並不寬裕,甚至有同學發帖,宿管工作人員被欠了好幾個月的薪水。
但大爺省吃儉用買貓糧,照顧的小貓很健康。


大爺是一位熱心腸的人,愛護貓貓,善待同學。

最近畢業生離校,大爺撿到了一些別人不要的衣服鞋子,他留着冬天用。
他沒等到穿上舊衣服。
也沒等到青島大學轟轟烈烈的裝空調熱潮滾過他的鐵皮房。
人沒了。
那天,房內桌子上有個電子溫度計,顯示為43.2攝氏度。

隨後學校回應,學校把宿管業務外包給了物業公司,但物業公司把球踢了回來,說這個崗位不在物業管轄內。

不過,物業的球沒踢出去。
這份回應很快被撤回,看來雙方還在協商。
事關大爺的工傷認定,涉及不菲的賠償。
他去世了,職業身份還在爭執中。
能確定的只有小房子里沒有空調。
而山東今年的溫度,超過了吐魯番。

已經這麼熱了,為什麼沒有空調呢?
青島大學有話說,空調正在安裝啊。
去年校長在開學典禮曾回應學生對宿舍裝空調的訴求,贏得台下學生一片歡呼。


為了證明學校對空調的重視,青大公布了在政府採購網站上的招標信息。

7217台空調機在今年陸續安裝中。

學校說並不是因為出了事才裝空調,而是按部就班裝空調。
只不過,張培生去世那天的高溫下,確實也沒有空調。
他去世當天,瀅園宿舍內有一名學生中暑被救護車送醫治療。
學校否認大爺去世與當下空調安裝熱潮的關聯性,似乎這樣就可以扯遠與不幸事件的距離。
但大爺去世的當天,前天,去年,前年……高溫下沒有製冷手段也是事實。

死者工作環境縱然難堪,但他沒有去校領導或者物業領導的辦公室乘涼,甚至沒有哪怕一絲過激行為。
要知道,k1373綠皮列車上的悶熱三小時,有人中暑有人不適,一個小伙砸破了車窗,沒有管理方對列車故障表示道歉,反而用三篇大稿扣了他幾頂帽子。
張培生沒有「情緒脫軌」,他「守序」「守規」,正是那幾篇文章所述的有擔當。

應該讓自己的聲音被聽見的。
不過,在國內輿論場,高溫難耐並不構成裝空調訴求的必要條件。
往往會被激情澎湃的博主視為矯情。

天氣熱,是事實。
而宿舍熱,則是可以被對沖的負面聲音。
對衝掉,宿舍可以不熱。

(內容via東北某校老師)
其中慣用的邏輯,常看哥文章的同學,大概對這些口徑很熟悉。
「你的問題不是問題」,把普遍面臨的困境扭曲為你個人的矯情。
「學費比國外便宜,要求咋這麼多」,無視學校花巨款辦一個演唱會級別的畢業典禮,卻抹掉正常訴求。
「曾經不熱」可以否定當下的熱,並作為當下拒絕解決問題的理由。
「別有用心」的動機揣測,可以否定對當下問題的描述,並讓表達訴求變得動機可疑。

當然,還有最經典的「為你好」。

說你好就好,不好也好,說你不好就不好,好也不好。
想到這些,普通人也就無力說話了。
直到問題爆發,有人付出了實打實的代價,詭辯才會失色。
相同的事情還發生在煙台南山學院,一名學生因為高溫中暑,被救護車拉走了。

此前學校以線路老化,沒法安裝為由,搪塞多年。
7月7日,南山學院已經明確表示,安排專項資金裝空調。

局座張召忠有個論斷——空調就是戰鬥力,當時遭到網絡調侃。
事實證明確實如此。
某知名高校曾說,宿舍沒空調但圖書館有,這樣可以避免學生宅在宿舍。
非在校的擁護者為此歡呼,不學習者不得空調。
似乎高溫難熬睡不好,有助於第二天學習。
熱,就需要空調。
在必須經過別人批准才能裝空調的地方,你能做的是讓自己的聲音被聽見,否則少有人會主動為你散熱。
縱然開學典禮上充斥着諸如鼓勵你立命立心立言立德的諄諄教誨,招生簡章也不乏光鮮亮麗的宣講說辭。
只要有一筆經費,在給學生安裝空調還是新建一處花壇之間,學校選擇後者。
那他平日里的甜言蜜語,你能信幾分?
或許他愛的只是學生概念,而非具體的學生個體。
新聞來源
《宿管大爺疑中暑離世,青島大學凌晨發情況說明》新聞晨報
《青島大學已開始裝空調》中國新聞周刊
主理 | 大寶
出品 | 騰訊新聞 新聞哥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