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階段是公認魚比較難釣的時候,低溫時魚本就難釣,再加上早春階段乍暖還寒,水溫而且不穩,甚至比冬季的魚還要難釣。魚越是難釣時出門時機就不能太盲目,一定要選擇魚開口好,並且時間長的天氣。釣位也不能胡亂選擇,此時依舊是向陽方位棲溫暖的時候,只有高水溫的區域才更可能有魚窩。
一、3不選
3種天氣不能選,這是早春階段野釣的根本所在,因為跟冬季一樣,魚情差的早春階段也不是什麼天氣魚都開口,而是不開口的天氣極多。關於天氣的選擇,可以參考冬季的「3小」,因為水溫低時,氣溫不穩水溫也不穩,魚就不會開口。所以一定也要選擇一段時間氣溫變化幅度不大,晝夜溫差不大,風力不大的天氣出門。首先是不選大風天,不管天氣條件如何,風向如何,只要風大都不建議出門。颳風會降低水溫,也會對拋竿和看漂造成影響。
第二不選降溫天,氣溫驟降的話水溫也會有較大幅度的變化,魚兒調節體溫適應水溫,暫時是不開口的。第三是不選升溫天,氣溫低的季節降溫不釣魚,這個是常識,每個釣友都知道。但是為何不升溫天呢?升溫天其實有多個類型,比如西風天氣溫升高,會非常暖和。會造成水表非常暖和的情況,魚一定會出現浮頭的現象。或者是持續陰天之後放晴,原本水溫極為穩定,因為晴天升溫也會造成水溫有較大波動。或者雪後升溫,氣溫越高水溫越低,因為雪化的更快了,吸熱嚴重,水溫更大幅度的下降。
二、4不釣
選擇釣位時,也不能圖方便,一定要多走走看看。其實找魚窩的方法還是有的,可以逐溫也可以看水面跡象。從水溫的角度來說,早春階段深水比淺水暖和,靜水比深水暖和,向陽比陰涼暖和,避風比迎風、順風暖和,障礙物比明水暖和。對比方位、朝向、風向等多因素,找水溫可能更高的區域,這樣才可能找到魚窩。看跡象的方法是簡單的,實際操作難度是比較大的。比如到達水邊之後找魚星,有魚星的地方就有魚群。或者是看渾水,渾水經常是魚群的活動造成的。
還可以看水色,水色比周圍深的話這裡一定高水溫。水色深要麼是水下有溝坑,水底不平有魚巢,這是冬季的魚過冬的地方。要麼是藻類多,藻類在冬季少量較少,某塊區域藻類多肯定是因為水溫高的緣故。還有可能是水下有暗草等障礙物,隱藏在水下的障礙物經常是有魚扎堆的地方。至於4不釣,就是以下幾個:不釣淺水,不釣陰涼,不釣活水,不釣下風口。氣溫高時淺水比深水暖和,氣溫低時深水比淺水暖和,這是水的特性。陰涼包含很多內容,從方位的角度來說,北岸算陽,南岸算陰;從朝向的角度來說,障礙物的南邊、西邊採光更充足,算是陽面。還有就是蘆葦叢背面,浮草之下,也都是陰涼的範疇。
下風口的本質是活水,有上下水層的對流。此時深水比淺水暖和,下風口位置更冷的淺水層被攪到下層,自然比其他相同水深的區域更冷。敬請關注收藏點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