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的品味,不取決於花了多少錢
有人說:品味,是錢堆出來。這話只對了一半,好品味,不僅和錢有關,更離不開個人的審美和素養。新周刊在《中國審美十大病》一文里說,「沒錢空有好品位,有錢買不來好品位。」並辛辣指出,當代年輕人的家,因為缺乏話語權,常被注重實用性的父輩過度設計,花開富貴的牆面,廁所地板下養了魚,紅木傢具,紅色坐墊,飲水機、電視、冰箱上蓋着蕾絲罩布,花了錢,卻只剩土,家也就成了勉強住着。
就不放裝修過度的圖了,這個色調很舒服寫《借山而居》的張二冬,則站到了過度設計的對面。他獨自跑到終南山,用極少的錢,租了箇舊院,一個人依着周圍環境做了簡單修繕,屋裡簡單刷白,地板鋪磚。山裡木頭多,遇到合適的,撿回去做筆架或檯燈架,找來或大或小的粗瓷罐,野花,野草,隨便一插,淡然的意境就有了。住了幾年後,他在屋頂打開一口,嵌上玻璃,抬頭就是天光四季,門前白雲山河,窗外草木星空,屋內不見金錢的影子,卻處處有審美的意趣。家的美麗取決於你的收入,但更在於審美品味。乾淨,一個家最好的氣質,哈佛商學院經過多年研究,發現一個現象:幸福感強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環境十分乾淨整潔;而不幸的人們,通常生活在凌亂骯髒中。他們又摸索着得出一個結論:「你所居住的房間正是你自身的折射,你的人生其實就像你的房間。」家的模樣,最影響居住者的心情,一個家最好的氣質,是乾淨。年前工作忙,時常加班,周日難得休息一天,完全不想動彈,索性放任自己,草草把衣服洗了,地隨便掃掃,也不拖。那兩周下班一進門,看着亂糟糟的屋子,心情總會莫名煩躁,可又懶得去收拾。就這樣將就到第二周周末,實在無法忍受,起個大早整理,先把臟衣服扔洗衣機里洗着,再收拾柜子、桌上的雜物,床頭看完的書,放回書架,暗角處的灰塵,用毛巾一點點擦凈,看着花了2個小時打理,變得整潔明亮的家,心情一下子就好了。開春後,又給家裡添了幾盆綠植,開運竹青翠,滴水觀音的花開得正好,不大的空間里,每一處都是喜歡的樣子,也藏着我對生活的熱愛和期待。一個家,不管在哪,有多大,只要窗明几淨,身心就很舒服,你的家越乾淨,你的精神狀態就越放鬆,也更有能力把生活過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