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裝修常為家裡選擇什麼樣的燈光方案所困擾。
國際上流行的設計趨勢是這樣的:吸頂燈越來越少、無主燈越來越多、藝術燈具不可或缺。
吸頂燈是過去常見的燈具布置方式,現在也有很多人選用。它的優點就是一盞簡單的燈具就能把家全照亮,省錢省電。
它的缺點也很明顯:
- 裝飾性不夠,白白浪費了「舞台中心、光明出處」這一塊兒寶地
- 屬於無差別照明的面光源,沒有燈光層次、缺少藝術性
- 一盞燈照全家,不可避免太亮、產生眩光
任何燈光設計師都被教育:「一個燈具不應該同時用於空間內的整體照明、任務照明和重點照明」。所以隨着專業燈光設計的普及,吸頂燈的使用逐漸減少。
目前吸頂燈的適用範圍大概只有兩種情況:
- 為了省錢
- 特殊的極簡設計
無主燈是目前國際設計界比較流行的一種設計方式。它是把某些空間的主燈取消,用燈帶、射燈、軌道燈來照明和裝飾。注意是「某些空間」——一般不會把所有空間的主燈都取消,因為要產生變化、避免單調。
無主燈設計最核心的燈具是燈帶。燈帶用間接照明代替了直接照明,燈光先打到牆上或者天花上再反射到家裡,更加柔和舒適;同時,燈帶也帶來了獨特的藝術氛圍。其它燈具則起到補充作用,例如筒燈補光、射燈重點照明,軌道燈則避免頂上「光禿禿的」。
無主燈設計是國際潮流,但是目前在國內遇到的問題主要有:
- 成本甚至高於有主燈設計,主要是磁吸軌道等成本較高
- 需要較好的燈光設計師來把握
- 配合比較複雜,例如需要硬裝的配合,對安裝空間有一定要求(例如用燈帶照天花,燈帶最好要距天花350-400mm,大多數住宅的吊頂都是做不到的)
(請看這種無主燈設計就是很失敗的,中間四個光窟窿很難看)
無論是有主燈設計還是無主燈設計,從全家來看,藝術燈具都是不可或缺的。從全家設計的角度來看,一種燈具不可以包打全家,最好綜合運用吊燈、壁燈、落地燈、檯燈、燈帶、射燈等各種燈具。這就是「燈具多樣化、燈光層次化」。
藝術燈具就像首飾一樣,往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用它的精緻把空間美感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有人採訪大名鼎鼎的芬蘭設計師蒂莫•尼斯卡南,問他為什麼這麼熱衷燈具的設計。他說因為燈具設計給予他很大的自由。
是的,藝術燈具不像床、沙發一樣往往受功能限制,設計上「放不開」;它可以是天馬行空、美輪美奐的。所以,裝修我們要特別注意發揮藝術燈具的作用,提升我們家的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