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特別喜歡買收納袋,尤其是現在的收納袋不再是以前那種編織袋,會有更多的設計,看見了就總忍不住想要入手。
在開始影響囤積狂男同志不再買買買的時候,收納袋這一塊是他的「灰色地帶」。
但是買得易的收納袋,質量往往經不住頻繁使用,不是拉鏈不好用了,就是縫線處勾絲了。
疫情在北京憋了三年,今年終於忍不住把我的各種戶外用品用起來。
頻繁外出,就會頻繁收拾衣物,雖然我已經做到非常極簡出遊了,但是換洗衣物總是需要臨時根據要去的地方、時間、天氣來更換。
往往會出現一個問題,孩子的東西準備齊全了,自己的東西覺得不會出差的情況下最容易丟三落四。比如最近一次露營,忘了帶自己換洗的衣物了。
今天趁着整理,轉換思路,把我外出常用的兩個背包當作我的收納袋,右邊小但是口袋多的登山包,作為日常頻繁換洗內衣、夏衣的收納袋;左邊大但是口袋小的登山包作為長穿的春秋衣物收納袋。
這樣安排後,兩個登山包都還有多餘空間,短途出遊時,把孩子的衣物,洗漱包放小登山包就可以拎包走了;長途出遊時,把孩子的厚衣服、部分食物放大的登山包,就可以拎包走了。
家裡還有更大容量的登山包、各種尺寸的行李箱、背包等,後續根據家庭成員使用習慣,分別用來儲物。
從此不再需要收納袋,也提高了家裡各種包的使用率。
且說。收納袋買的頻率高,每次都要花不少小錢,這筆開支省下來不說,住所空間利用(背包不用單獨佔存儲空間)、出遊時間和工作量縮減,一舉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