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滿族佟佳氏、瓜爾佳氏、馬佳氏、索綽羅氏、赫舍里氏、富察氏、那拉氏、鈕祜祿氏等八姓為滿族八個顯赫姓氏,俗呼「滿洲八大姓」。至清末民初,滿人普改漢姓氏。「滿洲八大姓」都改成了什麼?又為何要改呢?
瓜爾佳氏,元代,瓜爾佳氏女真姓氏為「古里甲姓氏」,從清代中期開始,瓜爾佳氏宗族就已大量以漢字「關」冠姓,後一直沿用。由於古姓「古里甲曰汪」,因而也有改為「汪」姓的,此外,還有改為「石」姓,「白」姓等。
佟佳氏,其原始姓氏為女真族大姓「夾谷氏」,《金史·國語》記載「夾穀日仝」,而仝與佟為同音異字。滿改漢姓,佟佳氏主要更為「佟」姓,同時還有部分改為「童、董、趙、高」等姓氏。
馬佳氏,馬佳氏氏族原先散處於綏芬、馬佳等地,元代為「費莫氏」,後也曾改為「裴滿氏」。「裴滿曰麻」,因而後來有部分馬佳氏族人改為「麻」性,但主要還是以改「馬」姓為多。
索綽羅氏,原為海西女真,由元金時期而至於清代,索綽羅氏曾先後使用過「尼忙古氏」、「尼瑪哈氏」等。清末民初,索綽羅氏大多更為「索」姓。
赫舍里氏,元金時期為「紇石烈氏」。赫舍里氏改漢姓主要為三姓,除了「赫」姓,還有與「赫」同音的「何」姓,同時也有部分人改為「紇石烈氏」漢譯後的「高」姓。
富察氏,「富察氏」是女真最古老的姓氏,為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元金時期沿用。清末主要改為「富」姓,同時還有「傅」「付」等同音姓。
那拉氏,在明代散居於葉赫、烏拉、哈拉、輝發等地。明之前,「那拉氏」又稱「納刺氏」,「納刺」漢譯為「康」,因而有部分那拉氏族民改為「康」姓,大部分則改為「那」姓。
鈕祜祿氏,「鈕祜祿」漢譯為「狼」,一般取同音的「郎」。
那麼,當年滿人為何要改漢姓呢?避禍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但並非唯一的原因。辛亥革命爆發後,清王朝迅速走向覆滅,當時散居各地的滿族旗人擔心遭到報復,紛紛以漢姓進行包裝。除避禍外,當時朝代更替,很多八旗子弟流落街頭,迫於生計,須以漢姓包裝以方便獲取工作。再有,事實上,清代中期開始,很多滿人其實就冠以漢姓了,這和滿漢民族融合有很大的關係。
歷史已成煙雲,如今,滿漢一家,同為中華兒女。筆者認為,無論滿人漢人,既都為中國人,自當平等同存,和諧互助,共同為建設偉大祖國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