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重塑民族脊樑,消弭國恥之痕

1900(庚子年),清政府和國際列強開戰,最後被八國聯軍打敗攻進北京,慈禧和光緒皇帝出逃西安,之後全權委託李鴻章和奕劻與侵華八國以及參與和議的比、西、荷共十一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及其附件。

其中第六項規定大清國需向諸國賠償軍費、損失費等共計白銀4.5億兩,從1902年開始到1940年共計39年還清,利息為4%,本息共計9.8億兩。

看到這些今天的房奴應該很熟悉。

9.8億兩白銀是什麼概念呢?相當於當時大清朝25年的財政收入總和,要知道當時的吉野號鐵甲艦售價為206萬兩,也就是說能夠買500艘,整個北洋艦隊七鎮八遠共15艘主力,這筆錢能建30多支北洋艦隊,這就等於是給你套牢了,另外這個4.5億是怎麼來的呢,並不是實實在在算出來的戰爭的損失費,而是列強們說我們有4.5億人,人人都有罪,每個人都要賠一兩合計4.5億兩,朋友們,無能的政府帶給人民的只能是奇恥大辱啊。

這麼多的錢他們是怎麼分配的呢,其中俄國佔比28.9%,美國其實出力不多,但是會計統計上做了手腳,虛報戰損,最後他們佔了7.32%,這些錢大概是他們當年陸軍軍費的6倍。

他們擔心清政府不能按時賠償,就拿海關稅和鹽稅做了抵押,咱們的海關直接被英國人佔領,他們來代你收稅,收完後先把欠的錢拿走,扣掉剩下的再給清政府,這是國恥最嚴重的一種形式。

清朝滅亡後,民國政府繼承了其還款責任,不繼承也沒辦法,第一海關本來就在人家手上,然後又打不過。

重點說一下美國的情況,美國當時報損的時候,通過會計做了很多假賬,使得賠償額幾乎多了一倍,1904年被梁誠發現,於是通過各種手段想追回這筆錢,梁誠從小留美,他很了解美國既當又立的特性,硬要肯定是要不回來,得找個明面上讓他們不好反駁的理由,後來梁誠就表示:你們美國人一貫深明大義,非要不退的話也說不過去,我們也不硬要,不如把多出的錢拿來做中美合作,用來培養優秀的學生,然後把他們送去美國留學,也給美國培養人才。

美國一看這個方案好,錢實際上也沒退,還變相發展了人才,於是這事就這麼定了。1909年,清政府成立「游美學務處」,附設「游美肆業館」,也就是清華大學的前身,專門培養赴美留學的學生,到20世紀,在中國學生留美的比例上清華仍然是國內最多的學校之一,百年來,數不勝數的中國優秀青年通過清華大學最後成了美國人,為美國的發展可謂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這樣的歷史我們不能忘,這樣的恥辱我們不能忘,最後是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讓我們真真正正的成為了一名站直了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