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國際博物館日】吉林省博物院活動豐富多彩

白山巍巍,松水湯湯,

作為東北地區重要的文化地標,

吉林省博物院(東北抗日聯軍紀念館)

不僅鐫刻着黑土地的滄桑與榮光,

更以文物為筆、以創新為墨,

在時代的畫卷上書寫博物館的嶄新篇章,

我們以文化之名相聚,

以未來之約共襄盛舉,

共同慶祝第49個「國際博物館日」的到來。

活動一:院長致辭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吉林省博物院院長韓戾軍致歡迎詞,向所有以熱忱澆灌文博熱土的各界摯友致以最深摯的敬意和感謝。同時,韓院長表示,博物館的未來,是文化的未來,也是人類的未來。在快速變化的時代浪潮中,吉林省博物院願與各界朋友同心同行,以文載道,以博致遠,讓文化傳承的火炬在代際傳遞中生生不息,讓文明的星火永續燎原!

活動剪影

活動二:共建基地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為增強博物館的服務能力和文化供給,讓更多公眾走進、了解和關注博物館。吉林省博物院與長春市奮進強制隔離戒毒所、長春市兒童福利院、吉林建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長春北湖學校、長春凈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德正街道農大社區5家單位進行基地共建活動,現場,吉林省博物院(東北抗日聯軍紀念館)院長韓戾軍與各單位代表簽署雙方協議並授牌。

  黨建共建基地  

長春市奮進強制隔離戒毒所黨委委員,副所長魏洪斌接受共建牌匾(右一)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長春市兒童福利院副院長湯曉紅接受共建牌匾(右一)

社會實踐教學基地

吉林建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邱丹丹接受共建牌匾(右一)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長春北湖學校黨委副書記於悅接受共建牌匾(右一)

黨建共建基地

長春凈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德正街道農大社區副書記趙丹接受共建牌匾(右一)

活動三:傳承非遺之美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和寶貴的共同財富,承載着人類的智慧、人類歷史的文明與輝煌,是世界文化多樣性的體現。吉林省博物院聯合吉林建築大學邀請非遺傳承人走進博物館,與師生共同體驗傳統非遺項目,感悟吉林傳統文化的傳承之美。

非遺之麵塑

非遺傳承人李晶老師為學生們介紹了傳統泥塑的製作過程:捏段、鑲手、着衣、彩飾……這些普通的原材料,在傳承人手中一點一點變得栩栩如生。

活動剪影

因地域文化的不同,南北及各地的麵塑也有不同的製作工藝和風格流派。李老師為學生們分發了事先和好其他顏色的麵糰,用着專用的麵塑工具,同學們製作出了顏色各異的玫瑰花,十分逼真。

活動剪影

非遺之剪紙

非遺傳承人李修鳳老師為師生們展示其創作併兼具自然靈韻與藝術巧思的剪紙作品。

活動剪影

剪紙藝術又叫刻紙,是一種鏤空藝術,是中國漢族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李老師與大家分享如何選擇一把適合剪紙的剪刀,同學們通過體驗,感受着包羅萬象的剪紙藝術,品鑒着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瑰寶。

活動剪影

活動四:博物館教育課程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博物館裏藏着無數珍寶,其中髮飾、耳飾、服飾配飾等尤為引人入勝。它們是歷史的見證,承載着古代的工藝與美學。從精美的玉佩到華麗的鳳冠,從古老的扳指到精美的荷包,每一件都訴說著過往的故事。專場活動由講解員王俊涵主講,讓我們一起探尋這些古老物件背後的文化魅力,感受歲月沉澱的美。

博物館的力量

經過系統和詳盡的介紹後,王俊涵帶領青少年走進「風尚與變革」展廳,欣賞藍色團花花鳥紋緞短襖、青色暗花綢綉牡丹蝴蝶紋裙、銀鍍金鑲珠翠寶石如意形別針等文物在展廳中交相輝映。課程最後,大家體驗了「螺鈿鑲嵌」工藝,為媽媽們獻上自己製作的精美手鏈。

博物館的力量

活動五:「吉聚一堂」公益講解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講解是將「文物」以一種全新的、活態的、時尚的方式呈現在公眾面前,國際博物館日當天,吉林省博物院為公眾提供了10場公益講解,包括由韓戾軍院長進行的「專家導覽」,為公眾提供的四場免費定時講解,為學生團隊提供的紅色專題講解,還有志願講解員們提供義務宣講。

活動剪影

活動剪影

2025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博物館未來」,在技術迭代、文化交融、社會轉型的浪潮中,博物館作為承載文明基因的「種子庫」——既以敬畏之心守護文明根系,更以先鋒之姿播撒時代新芽。未來,我們願以文化為舟、以科技為楫、以教育為帆,與諸君共繪博物館發展的壯闊藍圖!

來源:吉林省博物院

校對:邢圓圓

初審:卜聰

複審:劉卓群

終審:王雪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