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姐們最憎恨的人,是他

改革開放後,商鞅秦國遭到了全方位的抹黑,好事者甚至發明了「秦制」這個概念。在他們看來,中國落後的根源就是商鞅,就是秦制。

秦制反民主、反自由,所以導致了落後,商鞅罪大惡極,竟然還寫了個《商君書》,提出「馭民術」,教君主們怎麼進行愚民,簡直十惡不赦。

直到今天,財經圈、學術圈、金融圈、法律圈、傳媒圈等所謂的精英圈子裡,提起商鞅和秦代,也是沒好話的,一句好話都不會有。

然而,「董小姐們」不會告訴你,以上並非真相,至少不是全部真相。

首先,《商君書》被嚴重曲解了,裏面很多話的意思,壓根不是教君主愚民。

比如,被討論得最多的「弱民」,被「董小姐們」曲解為要讓民眾變弱,這是欺負大部分人不懂文言文,「弱民」的真實意思,是嚴格落實法律,讓民眾不敢違法。

不敢違法,法治清明,國家就會富強。

其次,《商君書》提出了許多促進社會流動性的思想,頗有可取之處。

如,「治國能令貧者富、富者貧,則國多力,多力者王」。

這句話的意思,你可以理解均貧富,或者能者居之,有能力就上去,變富,沒能力就下來,變窮。

最後,《商君書》是不是商鞅寫的,存在很大爭議。

商鞅變法」是人類歷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第一次實行軍功爵制,在此之前,人類社會就是貴族社會,各大洲哪裡都沒有區別。

社會是不存在流動性的。

而軍功爵制,第一次把社會流動性進行了制度化,軍功爵制瓦解了傳統的貴族制。

秦國是第一次個,系統性驅逐貴族的國家。

商鞅變法後,形成了這樣的局面:你有本事就能上位,沒本事就得接受下滑,別佔著位子。

貴族們很憎恨商鞅,畢竟誰不想一輩子當貴族?董小姐們哪裡願意下來。

於是商鞅就要被車裂。

秦惠文王不傻,商鞅雖死,變法卻不會廢除,劉邦同樣很聰明,推翻秦朝,不等於全盤否定秦朝的一切,漢朝事實上繼承了秦朝,只是在局部有所調整。

很遺憾,改革開放後,在西方的影響下,和秦代一切相關的東西,都被打為了反民主。為了虛無縹緲的民主自由,必須打倒秦制。

於是商鞅被踩在了地上,整個秦朝,都被踩在了地上,他們害怕的不是商鞅,而是社會流動性,他們希望,能永遠當貴族,貴族是政治正確

那麼,變法自然就不正確了。

當我們只在乎所謂的自由民主時,當我們徹底打倒商鞅、秦代乃至漢代時,就會得到看不見、摸不着的民主,代價是失去看得見、摸得着的社會流動性。

五千年中華文明,被董小姐們徹底否定。

如果繼續全盤否定五千年傳統,我們將失去軍功爵制,失去科舉制。是時候重新看待傳統了,也是時候,為商鞅、為秦代、為漢代正名了。

秦代從來不是愚民的代名詞,只是貴族的噩夢,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貴族的噩夢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