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發五文批評李嘉誠的大公報,到底什麼來頭?

大公報是吉尼斯認證的「全球最長壽中文報紙」。1902年在天津創刊,已經有‬123年‬歷史‬。創始人是滿族人英斂之當時清朝快完了,報紙一出來就敢罵慈禧、罵貪官,還支持維新派,屬於「敢說話」的進步媒體。後來袁世凱當權時,它又懟過老袁,結果被整得很慘,1916年停刊了。

1926年,兩個留日學生吳鼎昌、胡政之、張季鸞把《大公報》重新搞起來,口號是「不黨、不賣、不私、不盲」(意思是不站隊、不收黑錢、不為私利、不瞎跟風)。這時期它靠深度報道和敢批評政府出了名,比如揭發官員腐敗、批評蔣介石不抵抗政策」,還捧過紅軍長征「有理想」,成了當時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報紙之一。

抗戰時,《大公報》堅決抗日,天津版被日軍逼停,上海版直接被日軍炸了報社。後來它搬到漢口、重慶、香港繼續辦報,還派記者去前線,報道台兒庄大捷之類的新聞,成了中國人的「精神彈藥庫」。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創始人之一的王芸生選擇「棄暗投明」,《大公報》被接管,成了「進步報紙」,在內地‬逐步‬成為‬機關報‬。

香港版從1938年就存在,後來成了「主陣地」。香港回歸前,它旗幟鮮明支持中央,懟過港英政府,回歸後更是堅定維護「一國兩制」,被看作香港「左派」媒體的代表。簡單來說,《大公報》從清末的「刺兒頭」變成現在的「國家隊」,見證了中國的百年巨變,也算是個傳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