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汽車廠的大門變化,到現在仍然挺樸素的

1932年1月1日,高爾基汽車廠始建,到1932年11月10日,記者為其拍下了一張照片。

廠門上方懸掛的是莫洛托夫肖像,廠大門有鐵塔、牆繪和標語,這種堆疊裝飾的設計叫構成主義風格,每個元素都有象徵意義,在這意味着對工業進步的追求。

圖片中門口標語是「日產60輛GAZ-AA型半噸卡車」,這就是當時的追求。

第二張照片來自1943年,那時還是戰爭時期。

拍下照片的兩個月前,廠區剛經歷德軍轟炸,但俄羅斯工人用兩個月就將它修復好了。

畫面中,戰時簡配版GAZ-MM型半噸卡車正列隊出廠——這些車輛省去了前燈、保險杠與剎車系統,採用簡易擋泥板與木製貨箱。

廠門裝飾元素已發生變化,莫洛托夫肖像移至門衛室旁的領袖畫像廊,斯大林肖像佔據中心位置且尺寸最大。

接下來是1946年

門口肖像再次換成外交部長莫洛托夫,仍是構成主義風格,橫幅標語號召工人為國家重建研發更多車型。

畫面中,首輛量產的GAZ-51型卡車正駛出廠門,其稜角分明的木製駕駛室覆蓋帆布頂棚。

緊隨其後的是戰前罕見的六缸GAZ-11-415型皮卡,而駛入廠區的KIM-10型微型車則來自莫斯科分廠。

隨後是1961年拍下的一張照片

這時大門已經變成厚重石質拱門,這種風格被稱為赫魯曉夫時代建築。

圖中有一支車隊,車型為GAZ-53F型卡車,它是為蘇聯二十二大獻禮而生的。

緊接着是1981年3月

這裡能看到石拱門的細節,右下角鐵門上有諾夫哥羅德城徽,當時是麋鹿圖案。

牆面標語是號召工人為第十一個五年計劃努力奮鬥,在標語下方,一台黃色伏爾加的士,和一台慶祝版GAZ-53A卡車正緩緩駛出。

1984年4月

此時拱門已懸掛高爾基汽車聯合體的廠徽與四枚勳章(兩枚列寧勳章勞動紅旗勳章紅星勳章各一),標語聚焦落實1982年制定的食品供應計劃。

首輛配備風冷柴油機的GAZ-SAZ-4509型自卸車從側門駛出,四周有人在見證這一刻。

2011年3月

這是GAZelle商用車試駕活動啟程前,一位媒體人拍下的大門照片。

大門兩側不再掛標語,新增歷代車型浮雕名錄,左側為乘用車系,右側為商用車系。

諾夫哥羅德的麋鹿城徽,高懸於上。

當下

現在的廠門,相較於10年前,甚至40年前基本沒啥變化,只有拱門銘牌逐年增補新車型記錄,一切顯得樸實無華,但又讓人舒適了。

圖片中,駛過拱門的是GAZelle NN輕型卡車,歷史與現代融合。俄羅斯,其實有自己的汽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