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塵埃——興衰有人定

呂敬榮 /文

1

公元前206年8月,劉邦開始返攻東方。第一個攻擊對象便是雍王章邯,攻打章邯的過程在歷史上算是一次非常著名的軍事案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意為用一種假象迷惑對方,實際上卻另有打算。

《史記·高祖本紀》中描述的很簡單:「漢王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在「諸王再起事端」中說到過,劉邦被封為漢王后定都南鄭,但要去南鄭,路十分難走。路是懸崖峭壁、石空和凌空木板捆綁一起,形成的棧道。如此驚險的棧道再想重建需要花費很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

張良在離開劉邦時給他找了個退路。把棧道燒掉,其用意之一就是迷惑項羽,你看我把棧道都燒了,哪還有回去的意思。我的志向也就是在這偏遠「幽靜」的漢中安度晚年了。但劉邦遇到韓信後,又把「退路」改成了「出路」,這牌直接被韓信打成軍事經典。

2

劉邦和韓信把「退路」改成「出路」的第一步是劉邦讓最信任的大將樊噲等人帶領一萬人去重修被燒毀的五百里棧道,而且軍令要求必須在一個月內修好。章邯等人聽說後就嘲笑劉邦是不是傻子,這麼一個浩大的修復工程別說一個月能修好,就是給你三年能完成就是奇蹟了。麻痹大意的章邯和其陳倉守將把注意力都放在樊噲等人這班人馬身上了——棧道修到什麼程度了,預估棧道什麼時候能修好「通車」。

可他們怎麼也沒想到劉邦不按套路出牌,自己領着一干人並沒有在等棧道修好再出來,而是神不知鬼不覺地不知從一條小路繞道直接奔襲到了陳倉。這下章邯慌了,趕緊在陳倉迎擊劉邦軍,結果卻被劉邦軍毫不費力地就給打退了。沒辦法,章邯只有東逃至好畤(陝西乾縣好畤村境內)迎敵,結果又被劉邦打敗。章邯一邊打一邊跑,一直退守到自己的首府廢丘,結果又被一頓胖揍。劉邦來了個「圍點打援」,直接把章邯圍在廢丘,然後把章邯周邊的隴西北地上郡等其他城池一個個收入囊中,章邯家底被幹了個精光。另外兩個王(司馬欣董翳)一看人家勇猛無比的章邯都扛不住揍,這二位很識趣地投降了。

3

事實上,章邯是秦末一代名將名副其實(多次強調),司馬欣和董翳也不是等閑之輩,卻被劉邦打的如摧枯拉朽般地敗逃以致投降。究其原因,要從他們的將士和自己乾的「好事」說起。這三位都是老秦人,現在地盤上的百姓和將士也是老秦人,可他們在項羽神力下不僅自己投降了,還逼迫着自己的將士投降。結果全部被項羽坑殺。問題在於這三位將領卻沒被坑殺,不僅沒被坑殺,還被封王了。這下,裏面的文章就大了,怎麼說?

試想,坑殺二十萬降卒會造成多少家庭悲劇,又會造成多少個孤苦伶仃的家庭和孤兒寡母,這一批孤魂野鬼總該要找個償債的人,那這筆賬只能記在這三位和項羽頭上。雖然直接造成悲劇的是項羽,這三位老秦人,不僅也被秦人恨之入骨。仁義道德背後的「德與怨」這才是他們三位被快速打敗的原因。

因此,劉邦軍一攻打,他們身邊將士就開始交頭接耳,曾經「出賣」自己老秦人的場景記憶猶新,於是逃跑的逃跑,準備復仇的復仇。這這樣,三個兄弟被劉邦很乾脆利落地幹掉,下一個被攻擊的目標便是西楚霸王項羽了。追尋完「興衰誰人定」,又要試問「勝敗豈無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