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前後當陽縣匪情概況

董勝群(整理)

1932年,國民黨當陽縣縣長陳秉政在全縣成立反共義勇隊訓練所,先後培訓反共骨幹分子122人。這是全縣解放前後匪情猖獗的基礎。

一、抗日、解放戰爭時期的全縣匪情

抗日戰爭時期全縣有五大總部,魚肉人民。

一為鄭家良部。1940年,當陽淪陷。蔣軍51師撤退時遺棄步槍100餘支,鄭以此為基礎,火併了當陽縣第三區自衛隊的長、短槍30餘支及江陵各匪部的武裝,於是擁有長短槍300餘支,機槍10餘挺。開始稱江當縣自衛隊。1941年被國民黨第六戰區收編為游擊指揮部第一支隊。鄭家良不服,自稱荊、當、江、枝四縣自衛總隊,極盛時期有眾3000餘人,長短槍八九百支,輕重機槍50挺左右,以雙宗祠為指揮中心,以荊門之王家草場,周、卻家集、後港、江陵的裁縫店、馬山、梅瑰橋、穿心店、張家山、棗林崗及當陽之三星寺、富里寺、丁家新場、半月山、龍王廟、孫家場、草埠湖和枝江之問安寺、高廟、袁碼頭等地為騷擾區域。1944年,鄭奉調國民黨第六戰區長官部參議。遺缺由xxx接任,xxx於1945年春投降日軍,部隊被改為鄂西興亞軍,日軍投降時部隊被遣散。

二為國民黨雙蓮鄉蔣和笙部。一九四O年改為挺進大隊,活動於干溪、黑灣一帶。有三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一個特務運輸隊,還有通訊班、偵察班各一個。有步槍327支,手槍33支,輕、重機槍26挺,擲彈筒9個,衝鋒槍2支,電話機6部,官兵約五六百人。今遠安之金鳳山,當陽之清溪場、干溪、雙蓮、長坂及宜昌的鴉雀嶺、龍泉鋪一帶群眾深受其害。

三為黃金章、黃友之部。一九三七年六月,黃金章招兵買馬組織自衛隊。即為國民黨當陽縣收編為第五大隊。後為劉筱約所迫,編為劉部特務大隊。後投鄭家良。不久,黃金章從鄭部私帶手槍四支出走,又收集散兵游勇,另起了爐灶,被國民黨75軍收編為突擊隊。一九四三年黃金章遭日軍襲擊受傷,由其弟黃友之任職。活動於跑馬崗、雙蓮寺一帶。

四為馮國屏部。一九四〇年六月,日軍侵佔當陽縣城,馮逃至今遠安的橫店(原當陽廟前區),收集槍支組織成立了自衛隊,稱遠當自衛總隊,馮任總隊長。轄三個大隊,官兵七八百人,有步槍400餘支,機槍8挺,手槍9支。

五為徐希元部。徐系黃金章的舊部。因鄭家良與黃時相摩擦,徐遂投鄭。後回家別樹一幟,成立一個大隊,自稱大隊長。轄3個中隊,有步槍40餘支,官兵一二百人。駐拗口。周圍之慈化、黑龍、半月、金沙鋪等地為其活動基地。

上述各匪部,除少數人投降日軍外,都是既反共又抗日又殘害人民的罪魁。

解放戰爭時期,全縣有七股慣匪,他們是堅決反共反人民的,他們是:當陽縣國民黨縣長李雲等為首、劉石渠、蔣和笙為副的縣保警總隊,有兵、官950人,步槍540支、手槍80餘支,慣匪趙志甲的當陽縣突擊大隊,有200餘人槍。周世權為司令官、劉敬業為副司令官的江北民眾自救軍,有5個團,官兵380餘人,有步槍153支、機槍13挺、衝鋒槍8支、手槍40來支。江北民眾自救軍於一九四九年春被我軍打垮後,以劉敬業、段福祥、龍鳳泉任正副支隊長。奉鄭家良令組織起來的當陽縣突擊隊,有200餘人槍。國民黨當陽縣長李雲與武勇隊長,黃鳳藻以觀音鄉武裝為基礎組織成立的當陽縣突擊大隊,30餘人,有步槍6支,手槍1支,撇把6支。還有各鄉突擊隊,計有250餘人槍。

這些土匪其首領大都是慣匪、漢奸,長期與共產黨為敵,殘酷剝削壓榨人民,他們雙手都沾滿着人民的鮮血。如大土匪鄭家良從抗日時期到解放戰爭時期,曾先後殺我新四軍戰士、地方幹部和革命群眾470餘人,還有個匪首在任職期間投降日軍後,任過日興亞軍副司令,解放戰爭時期又被國民黨政府任命為沮、漳上游「剿共」總司令。他們的罪行罄竹難書,他們的殘忍令人髮指。他們採用活埋、火燒、挖心、分屍等殘酷手段,整死我新四軍幹部、戰士達40餘人。一九四六年,他們配合國民黨正規軍向我南寧鄉等根據地大舉進攻,使該根據地部分新四軍戰士、地方幹部被俘,並將這些同志列為,「奸匪」「異黨」,進行殘酷迫害,動輒任意殺戮。

二、匪霸活動的特點及我之對策

一九四八年八月後,我軍游襲當陽時,匪霸活動甚為猖獗。他們採取以下八種方式進行破壞、搗亂;

①訓練一批特務扮成教員、學生、商人,混入縣內各地偵察我方情報;

②指使一批人扮成散兵,打入我縣、區武裝部門,伺機策反;

③派逃亡地、富及惡霸分子,回縣假悔過、假登記,然後秘密聯絡反革命勢力,圖謀東山再起;

④派人冒充,「民盟」「民革」成員,到縣要求工作,暗中配合潛伏的反革命分子進行破壞活動;

⑤收買、拉攏我革命陣營里變節分子,合謀反革命勾當;

⑥威脅利誘已起義人員,策動他們反「水」,

⑦竊聽電話、放火、放毒;

⑧組織反革命暴亂,殺害我縣大隊、區中隊戰士和區鄉幹部,搶我軍糧和支前物資。

一九四九年二月十九日,荊當縣獨立營第九連在河溶掩護群眾搭浮橋,遭鄭家良、趙志甲匪部襲擊,打死我戰士8人,俘56人,奪我機槍4挺、步槍43支。同年4月,土匪鄭家良給已起義的半紫鄉鄉長鄭金蘭寫信,要他殺我獨立營幹部王曉平後回隊,可以不咎既往,官復原職。鄭未從,離家出逃江口去了。同年5月23日,特務分子黃傑、牟宗榮、張大全、李大順打入我觀音區中隊發動暴亂,殺害我區中隊長索建新,事務長向世國、文書餘明盛三人。與此同時,特務分子楊祖元、何天喜、宋仁夫等也在花土鄉發動暴亂,殺死鄉長高玉亭,帶步槍3支,手槍1支,投向鄭家良。他們還懸重賞一萬元,捉拿我荊當六區區長郭仁軒未遂。一九四九年五月,大惡霸黃蓮仙指揮縣保警大隊搶我軍糧500餘石,燒我支前物資--馬料80餘萬斤。

針對匪霸的活動特點,我黨採取9條對策:

①對外地回縣的知識分子,要有當地政府的介紹信才予錄用;

②對逃亡回歸的地、富分子,要經政府審查登記,向群眾認錯,並發動群眾秘密監視其行動;

③對逃兵、俘虜慎重審查,要回家者,送回原籍,交群眾監視;

④對投誠來歸者,收繳武器,取消建制,願留者,擇其純潔者留之,余者發給路費,令其回家;

⑤不管以任何黨派名義來談判或接洽工作者,一律經縣審查批准,凡非法活動者,均予取締;

⑥對可疑商人的行動,加倍予以注意;

⑦對通訊電話,經常變換聯絡暗號,嚴防失密;

⑧進一步聯合進步勢力,打擊頑固勢力;

⑨開展強大的政治攻勢,開群眾大會,揭露土匪的罪惡,號召群眾不窩匪,不通匪,開匪屬大會,做其親人的工作,令其棄暗投明,凡自動放下武器者,一律保障其生命財產的安全。

四、全縣清匪反霸情況簡介

一九四八年~一九四九年,全縣對匪霸展開了大舉進攻。匪霸對我進剿,採取少則擊,多則跑,追則疏散,或穿着便衣夾在群眾中就地隱蔽,白天散開,晚間活動,一有機會就進行反撲的策略,我則安插據點,對土匪實行大包圍。我荊當獨立營配合15團在草埠湖、孫家場、富里寺、半月山、黃家場等交通要道口,設防拉網,一下消滅了趙志甲部一個中隊,300餘人,打擊了敵人的主力。

1949年3月,普尖鄉公所班長朱蔚炳,殺了偽鄉長xxx等8人,帶87名戰士、63支步槍、8支手槍、13100發子彈、100元銀圓、6匹戰馬起義來歸,途中還奪取敵安福寺鄉公所步槍50支,手槍5支、機槍2挺、子彈6000發、手榴彈100發,電話機6部,投向了我荊當縣人民政府。

斯時,匪霸大為驚恐,有6個鄉的土匪向人民政府投降。1949年8月,向我繳械投降的有江北民眾自救軍司令劉敬業等269人,登記悔過的有1114人。頑固匪首則潛逃到了邊遠山區。同年8月初至1950年春,縣、區武裝配合宜昌軍分區部隊分三路對殘匪展開大清剿。

一路為追剿、會剿部隊,分進合擊匪中心區(草埠湖一帶)的一點或幾點,打亂匪軍的指揮系統;

二路為駐剿、堵剿部隊,控制遠當、荊當、漢宜等公路及所有交通要道和主要集鎮,在邊遠要地安設據點,協同合擊或伏擊;

三路為封鎖部隊,以縣、區武裝為主,在交界處組織群眾聯防,盤查可疑行人,防止土匪流竄潛逃。

從而爭取了雙蓮、半月、干鞏、武安、雙宗等5個鄉公所武裝投誠起義,以武裝力量消滅了平阪等6個鄉公所頑匪,徹底打垮了以李云為首的保警總隊、江北民眾自救鄉、縣突擊大隊、縣突擊隊、縣黨部突擊隊,抓獲了李雲、軍周世全、鄭家良等重要頭目,繳獲輕重機槍18挺、步槍374支、衝鋒槍18支、手槍21支、六〇炮兩門、炮彈84發、子彈31591發。在基本消滅土匪的基礎上,全縣於1950年春展開了反霸鬥爭。

全縣說理鬥爭了與土匪相勾結惡霸地主1710人、不法地主977人、反動富農214人、首惡分子199人、特務分子90人、有罪惡的壞分子202人。開庭審判271次,有319人被判為死刑,38人被判為無期徒刑,281人被判處有期徒刑,34人被判處勞動改造。在經濟上被清算的有6857戶。沒收糧食48955.62石、沒收地主土地房屋、實物折谷8459.5石、牲畜362頭、傢具21973件,分給了貧苦農民。受益戶為19956戶,71599人。實現了耕者有其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