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鄭維山收到來信:還記得當年你帶走的70多名家鄉子弟嗎

1950年,時任我國第19軍司令員的鄭維山和往常一樣,在趕忙查閱、處理下屬軍隊上交的公文,忙得不行。

而恰逢那時,有一封來自河南省新縣的信封抵到鄭維山眼前,他看到這陌生的寄件地址,覺得奇怪且疑惑。

「河南新縣?從來沒聽說過有這地名兒啊,不過寄件到我這兒,按理來說應該是認識我……」

但是當時鄭維山手頭公務繁多,緊急事務一茬接着一茬,於是他並沒有對這封信件多加理會,而是把它擱置到了一邊,繼續處理其他要緊之事去了。

過了幾天,鄭維山得空時,忽然想起前不久被自己擱置在一旁的河南來的信件,於是他便讓秘書將信件取了過來打開看看。

鄭維山看了信件後神情頓時變得嚴肅了起來,並趕忙給上級楊得志打去請假電話,並讓下屬趕快給他買好去武漢的車票。

那麼,這封來自「新縣」的信件里到底說了什麼事讓鄭維山立刻放下了手頭所有公務動身前往武漢的?背後又有什麼故事呢?

赤衛隊的小紅兵到軍隊將領

鄭維山司令出生於1915年的湖北麻城,雖然那時推翻封建專制的辛亥革命已經落下帷幕,但是中國大部分地區還處於國民黨軍閥割據混戰的局面。

芸芸眾生的生活還是非常艱苦,時年還不到10歲的鄭維山就是親歷者之一。

鄭維山的父親鄭國祺是當時的革命老戰士,而且他還曾是村裡的蘇維埃主席,這讓鄭維山受到父輩許多革命思維的強烈影響。

1927年,共產黨在黃麻地區組織多名群眾發起起義,鄭國祺就參與其中。

在鄭維山13歲時,他就毅然決然地加入了當地的童子軍,做了些為軍隊放哨、站崗等基礎性保障工作。

當時黃麻起義結束後,湖北省洪湖周圍的那片地區誕生了幾支游擊隊,這些游擊隊也就是後面人們常說的「赤衛隊」。

為了歌頌赤衛隊當年的英勇戰績,我國劇作家還編寫過一出著名歌劇——《洪湖赤衛隊》,讓後來的人們反覆觀看、口口相傳。

不過,鄭維山的父親和叔叔後來都被國民黨軍隊殘忍殺害了,但這並沒有讓鄭維山在敵人和戰爭面前感到畏懼,而且在15歲時,鄭維山還義無反顧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同年,鄭維山帶着70餘名的赤衛隊隊員加入了紅軍。

又過了3年,鄭維山因為優秀的軍事表現被任命為紅九軍第27師的政治委員。

之後,鄭維山還奉命接任紅三十軍第88師政委,而88師在鄭維山的率領下攻克了許多艱難險阻,打了許多場漂亮的勝仗。

這時,還不到20歲的鄭維山已經展現出了一部分優秀的指揮才能。

而鄭維山的個人魅力還讓其他的優秀將領嘖嘖稱道,比如聶榮臻元帥就曾對鄭維山細緻的的作戰方式表示高度讚賞,並且還說他心細如繡花。

因為戰爭無小事,很多戰鬥方略都是要在全面分析的基礎上來下決定,並且一旦下令,很多時候都沒有迴旋的餘地,而鄭維山在這方面幹得非常漂亮。

當年為了剿滅敵軍王老虎旅,鄭維山靈機一動,採用了「夜摸」的作戰辦法,讓戰士們把身上的武器都包裝好,避免行軍時發出聲響。

他組織作戰隊伍從王老虎旅疏於防備的懸崖上進發,直抵敵方陣營,給敵人打得那叫一個措手不及。

之後就有了「夜老虎」打敗「王老虎」的佳話,在陝西南部地區被口口傳頌。

出生入死的革命軍

1935年後,我軍戰爭局勢開始惡化,於是中央領導經過深思熟慮決定開始長征,朝着川陝蘇地區進發,

但是當時張國燾反對中央的長征決定,反而讓軍隊往南進發,而且還另外設立了「中央」,企圖分裂紅軍和黨的指揮和行動。

當時紅三十軍也因此隨着大部隊南下而去了,不過,後來張國燾又因為種種原因同意了黨中央北上長征的決定,最終,紅三十軍也和其他主力軍順利會師了。

1936年,紅三十軍被劃入西路軍的作戰隊伍中去,他們主要任務是渡過黃河向西部甘肅地區的軍閥征戰。

不過當時的戰鬥場面非常混亂,因為軍委臨時調整了作戰方略,導致當時的紅三十軍並無法按照原定計划進行作戰。

這讓渡過黃河進入荒無人煙的河西走廊的紅軍變得十分被動、孤立無援,無奈之下,西路軍只好硬着頭皮向西前進,並在河西地區那片人跡罕至的大荒野中艱難求生。

直至1937年3月,由李先念帶領的西路軍終於到達了新疆地區。

而當時西路軍大隊伍中活着到達新疆的人數只有七百人,絕大部分戰士都在西進途中壯烈犧牲了。

讓革命老鄉魂有歸處

鄭維山腦海中浮現出早年前西路軍的艱苦奮戰的場景,畢竟當年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鄉親們一個個義無反顧地為了國家的革命事業走上了戰場。

在混戰和西征路途中軍隊成員傷亡慘重,很多人就此奉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最後,只有少數一部分人跟着李先念和他活着抵達了新疆地區,之後又輾轉到了陝西延安,不斷發展,才有今天的光景。

但是,那些和鄭維山一起出生入死的鄉親們卻漸漸被淡忘了,直到1950年鄭維山收到這封「河南新縣」寄來的信件,才讓鄉親們之前的英勇事迹再度浮現出來。

其實鄭維山一直都沒忘記之前西路軍一起作戰的鄉親們。

但是1933年1月,河南和湖北兩省各有100多個鄉村被重新劃分了管轄區。

也就是在這時,原來屬於湖北省管轄的麻城被劃入到河南省管轄,並且麻城再加上光山縣等地組成了一個新的縣——經扶縣

1947年,這個縣又被更名為「新縣」,所以,鄭維山的家鄉其實就是後來信中說的新縣了。

由於這是一個嶄新的地名,鄭維山當時還未有所耳聞,所以在開篇時鄭維山看到來信頗感疑惑,在做返鄉決定時,他也直奔湖北去了。

50年代,河南新縣發起了土改,而那些因為革命戰爭沒能回到家鄉的戰士們也因為種種原因沒有被認定為烈士。

據說,那些在戰爭中壯烈犧牲的鄉親們在後面的日子裏受到了不少的誤會,於是鄭維山了解後便急忙趕回來,為那些鄉親們正名。

鄭維山到了武漢後,就直接去找李先念了,因為李先念當時在湖北省擔任省委書記。

鄭維山與李先念說完實情後,李先念當即拍板說道,「這件事絕對給你辦得明明白白!」

之後,李先念便找到一個叫劉名榜的人過來,這個人是當時負責湖北地區軍人家屬認定的同志。

劉名榜解釋來說,「當時是因為湖北參軍的人太多了,有些軍人後期不知道行蹤的,裏面就包括鄭維山那70多名老鄉。」

鄭維山當即反問道,「於是你就把他們認定為叛徒了?」

劉名榜頓時一愣,李先念當即說道,「我可以給鄭維山做擔保,紅三十軍所在的88師沒有一個孬種!」

劉名榜聽到李先念的發言後才回過神來,趕忙道歉說,「是我們這邊的工作出現了紕漏,往後紅三十軍88師的軍人都按烈士來認定,活下來的軍人給予相應的軍人補助。」

鄭維山聽過這個安排後才放鬆下來,點了點頭。

鄭維山臨走之前,還特地去新縣拜訪了當時的縣長,多次囑咐道:

「在土地問題的分配上一定要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給那些革命烈士家庭給予應有的優待條件。後續在處理革命烈士家庭上發現有無法解決的問題時,請及時寫信給我說。如果當地村民們有困難或問題,也可以向我反映,我一定盡自己最大能力來幫助他們。」

所以,國家如今的繁榮昌盛都是先烈們在戰爭時期拋頭顱灑熱血而來的,而在戰場中廝殺存活下來的老革命家,更是需要我們後代懷着崇高的敬意給予妥善安置。

鄭維山對於上述這件事的高度重視更是給我們新時代的中國人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