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榘將軍是湖北人,出生於1909年,父親是早期的同盟會會員,曾經在湖北新軍中擔任過工程營管帶,參加過武昌起義。袁世凱當權之後,陳士榘的父親受到排擠,一氣之下他離開軍營返回了老家。由於家境清貧,陳士榘只讀了幾年私塾就被迫輟學了。為了謀生,父親將他送入鎮子上的一家雜貨鋪當學徒,每天起早貪黑地幹活,吃的卻是殘羹剩飯。
18歲那年,陳士榘加入了革命隊伍,之後他參加了秋收起義,並跟隨毛主席上了井岡山。紅軍時期,陳士榘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鬥爭和長征,擔任過紅30軍參謀長。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陳士榘進入八路軍115師任職,擔任343旅參謀長。之後他跟隨部隊參加了平型關戰役和廣陽伏擊戰。平型關戰役雖然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但部隊卻沒有抓到一個日軍俘虜,陳士榘很不甘心。
廣陽伏擊戰中,他和旅長陳光一起指揮部隊精心設伏,一舉消滅日寇一千餘人。戰鬥的最後關頭,一個日本軍曹躲進一間民房負隅頑抗。戰士們見狀,就準備向裏面投手榴彈,卻被陳士榘給攔住了。他決心活捉這名日寇,在戰士們的掩護射擊下,陳士榘一腳踹開房門,先是奪過了日寇手中的步槍,又繳獲了他的佩刀,最終將這名日寇活捉。
審訊後得知,這名日寇名叫加膝幸夫,是日軍第20師團第79聯隊的一名軍曹。這是八路軍在戰場上捉到的第一個日軍俘虜,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林彪為此專門表揚了陳士榘。1940年,陳士榘率部進入山東,先是擔任115師參謀長,不久後出任濱海軍區司令員。任職期間,他又創造了一個十分經典的戰例。贛榆戰役中,他精心布置,巧妙指揮,消滅日偽軍2000餘人,自身僅傷亡數十人。
在武器裝備不如對手的條件下,還能取得如此驕人的戰績,足見陳士榘的軍事才能之高。抗戰勝利後,陳士榘又參加了解放戰爭,在陳毅和粟裕的指揮下參加了許多重要的戰役和戰鬥。陳官莊戰役的最後關頭,華野代司令員粟裕因為勞累過度病倒,時任華野參謀長的陳士榘代為指揮,全殲杜聿明集團25萬多人,為淮海戰役的勝利畫下了圓滿的句號。新中國成立後,陳士榘出任解放軍工程兵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陳士榘一生有過兩段婚姻,第一任妻子名叫范淑琴,山東日照人,11歲就參加了革命,17歲成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的一名女幹部。1940年,陳士榘跟隨羅榮桓進入山東開闢根據地,因工作關係和范淑琴相識並相戀,一年後結婚。婚後夫妻二人感情很好,一共育有6個子女。長子名叫陳華,出生於1943年。高中畢業後,考入了解放軍軍事學院。
由於父親的關係,陳華接觸過一些蘇聯專家,後來還喜歡上了蘇聯歌曲,並對蘇聯的伏龍芝軍事學院十分感興趣。後來他趁學校放假的機會,一個人乘火車來到了滿洲里,並向人打聽如何才能去蘇聯。當時中蘇關係已經惡化,陳華又穿着軍裝,他的行為引起了人們的懷疑並彙報給了當地的公安機關。很快陳華就被拘留,得知他是陳士榘將軍的兒子之後,公安人員將他送回了北京。
這件事情給陳士榘帶來了很大的麻煩,他在軍隊里受到了極大的質疑,不斷受到批判,有人甚至認為他這是讓兒子打前站,為自己出逃做準備。陳士榘覺得十分冤枉,多次做解釋但就是過不了關。後來事情鬧到了主持軍委工作的林彪那裡,紅軍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陳士榘都曾是林彪的手下,林彪對他十分了解,認為所謂的出逃純屬子虛烏有。很快他就作了批示:「對陳士榘要狠狠地批評、狠狠地信任、狠狠地使用」,那些質疑陳士榘的人這才閉上了嘴巴。
本文主要參考資料:陳人康《一位開國上將眼中的林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