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啟蒙】國史通俗演義04:華夏農神 神農皇
曾一平
華夏農神 神農皇
在距今6000多年前,在現今湖北隨州市境內,一位被後世尊奉為太陽神的神奇人物在這裡降生了,他就是「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傑出人物神農皇。
「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傑出人物神農皇
根據歷史傳說,神農皇的母親有蟜氏安登在一次登山勞作的時候,看到一條巨大的石龍,那石龍全長九十多米,高九米多,龍頭朝着西面,龍尾藏在山中(這就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由來)。石龍的頭頂生有雙角,龍背生有兩隻巨大的翅膀,龍爪從石龍的胸部向前伸出。龍爪着地,通體連貫,三波九折,宛若騰雲駕霧。
有蟜氏安登見到如此奇特的石龍,激動萬分,欣喜不已。回家之後就懷孕了,過了一段時間,就生下了一個兒子,就給他取名為「神龍」。這便是華夏子孫號稱「龍的傳人」的歷史淵源。
神龍天性聰穎。幼小時好奇心特彆強烈,對什麼都非常感興趣,還特別喜歡到處遊玩。三歲左右,就帶着一幫小夥伴,經常跑到山野之中,採集各種花草,做一些突發奇想的遊戲。
有一天,他們在一個地方發現一些長有草籽的野草。他們便採集了許多草籽帶回住地,放到陶罐中加水煮熟之後,發覺這些東西不但可以充饑,而且味道還相當不錯。
從此之後,他們便經常到很多地方去採集草籽,帶回住地煮熟之後當作飯食。
消息傳開之後,不僅小孩子採集種子,連大人們也開始這麼幹了。沒有過多久,他們住地附近的草籽都被採集一空,這就只好到很遠的地方去採集。由於路途遙遠,他們常常累得筋疲力盡。
一天上午,神龍就同小夥伴們商量:「我們的住地周圍有很多空地,為什麼不可以把那些遠地方長有草籽的野草連根拔起,帶回來種在我們住地附近的一大片空地上呢?」
小夥伴們便異口同聲地說道:「就這麼干!」
他們說干就干。一群小夥伴就去遠地方拔了很多的草苗,帶回來種在附近的空地上。雖然存活率不算很高,但那些活下來的,過一段時間就結籽了——這一個偉大的創舉,就是華夏農耕文明的源頭。
後來,神龍在無意中發現,那些灑落在地上的草籽也能夠生根發芽,也同樣能夠結出草籽來。
其後,他便經常進行播種的實驗,經過長期反覆的實驗,他便總結出了播種的相關要領,適合的季節,以及育苗和 管理的一些方法,並且廣為傳授。他的這些舉動,使人們從食用天然食物逐漸過度到食用人工種植的糧食和蔬菜了。華夏農耕文明由此便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也就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農業之神 神農皇
由於神龍開創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華夏農耕文明,於是,人們便推舉神龍成為部落聯盟的首領,神龍也因此獲得了「神農」的尊號。並且被後世尊奉為「農業之神」。
我國之所以能夠成為舉世聞名的農業大國,並且逐步發展成為人口眾多的泱泱大國,與神農皇的偉大創舉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