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人被老蔣軟禁33年,90年病逝時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不入土

1949年,蔣介石在大陸潰敗後並沒有直接去往台灣本島,而是暫住在澎湖列島。他對台灣感到陌生,加上當時台灣也有不少反對蔣介石的勢力在地下涌動,所以暫時不敢飛往台灣。

直到5月21日,陳誠等台灣軍政要員親自去拜謁蔣介石,才使得蔣介石正式轉駕台灣本島。

不過,暫且他沒有去陳誠所在的台北,而是去了孫立人所在的高雄

蔣介石之所以去孫立人這裡,是因為他知道孫立人的能力要比陳誠強得多。有他在,自己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蔣介石的專機到達高雄之後,孫立人親率部下去迎接。

可是,此時的蔣介石又一驚一乍,說什麼也不願下飛機。為此,孫立人不得不親自進入機艙請他。

蔣介石一開口就問道:「我在此地安全嗎?」

孫立人回答道:「有我在,不用怕!這裡都是自己人。」

蔣介石聞言這才放下心來,而後在蔣經國的攙扶下,戰戰兢兢地走了下來。下來後,蔣介石鄭重地拍了拍一旁孫立人的肩膀,以示撫慰。

此時的孫立人根本想不到,眼前這位看似對自己信任有加的蔣總裁會在今後將自己軟禁,而且這一禁足就是整整三十三年……

一、 被譽為「東方隆美爾」的抗日名將

1900年,孫立人出生於安徽廬江一戶世家大族,其家與桐城派文人及近代淮軍系統淵源相當密切。

1909年,孫父赴山東為官,便帶着一家老小遷居山東青島。

青島的某天早上,年幼的孫立人在海灘上撿彩色石頭玩,好不容易收集到的石頭卻被三個路過的德國小孩不分青紅皂白地搶了過去。

當時的青島已經淪為德國人的殖民地,這幾個德國小孩自然以一種主人的態度來對待前來理論的孫立人。他們不但毫不理會,甚至還轉過身來狠狠地打了他兩個耳光。這件事給孫立人內心予重創,成為了他終生的恥辱。他發誓今後自己定要使國家富強起來,令中國人不再受洋人欺侮!

從此,孫立人開始發奮學習,他於五年後以全省第一的名次考入清華,並在畢業後被保送至美國留學。期間,孫立人始終未能忘記自己的強國夢,於是他又在後來轉入了美國著名的弗傑尼亞軍校。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他與未來美國赫赫有名的五星上將馬歇爾還是同班同學。

1928年,畢業後又遊歷西方各國考察軍事的孫立人回國任職,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

孫立人別具一格的美式作風,很快就得到了同樣有着美國教育背景的財政部長宋子文的賞識。不久以後,他被任命為宋子文所組建的稅警總團的第四團團長。

深受西化思想影響的孫立人,對當時國軍的訓練操典和作風習氣相當不滿,便在宋子文的大力支持下對稅警總團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訓練改革。

就這樣,孫一手將稅警總團打造成了一支有着高度凝聚力、作戰素質過硬和文化水平較高的精銳部隊。

1937年,各路精銳齊聚淞滬戰場抵禦日寇,稅警總團這樣的精銳隊伍自然也不例外。

孫立人在戰鬥中作戰勇猛,身先士卒,以至於一度因負傷過重而生命垂危。

隨着孫立人傷愈歸隊,稅警總團也幾度改編,後於1941年11月改編為新38師。孫立人也一躍成為新38師的少將師長,就此步入了國民黨高級將領的行列。

1942年,新38師被編入六十六軍,作為遠征軍的一員出師緬甸。

仁安羌一役中,孫立人率部以寡敵眾,成功解救出被圍英軍,給盟軍陷入低谷的緬甸戰局帶來了一絲光明,在國際上打出了赫赫聲威。

英王喬治六世後來親自為孫立人頒發了「帝國司令」勳章,而在此前從未有外國將領獲得這巨大的殊榮。

隨着遠征軍失利撤退,孫立人拒絕了上級杜聿明的指令,沒有向北經野人山回國,而是向西撤往了印度蘭姆伽。

在印度休整期間,在美國人的幫助下,孫立人開始了新一輪大練兵。

半年多後,孫立人帶着新38師在緬北發起了反攻。他的迂迴戰術和掃蕩戰法給予了日軍極大殺傷,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聲望,有力地支援了盟軍對日作戰。

孫立人憑藉自己的顯赫戰績,榮升新一軍軍長,被譽為「東方隆美爾」,在國際上具有相當的知名度。

日本人同樣對這位抗日名將敬畏不已。岡村寧次在廣州的受降儀式上甚至主動將隨身佩戴的寶刀呈獻給孫立人,以示敬重。

隨着內戰硝煙的燃起,孫立人又率部奔赴東北。但是,由於他與當時主持東北大局的杜聿明積怨已久,不久便被解除兵權,被調往台灣去編練新兵。

從此,這位虎將再也沒有上過戰場。

二、在台灣深陷囹圄

隨着蔣介石敗退台灣,和陳誠同為駐台大員的孫立人也愈發受蔣介石重視。

蔣介石在台灣「復出」後,當即授予孫高官厚祿。

表面上看,孫立人頗受蔣介石信任與重用,然而,實際上他早已被蔣介石等各方勢力所猜忌和打壓。

由於孫立人有在美國留學的背景,加上其才幹得到美國人的賞識,因此他與美國的關係越來越近。

早在1948年底,美國政府就已經對兵敗如山倒的蔣介石失去了信心,從而開始尋找新的替代人選。

與美國關係友好,能力出眾,又因為出身和性格而超然於國民黨內部各派系之外的孫立人自然成為了美國政府心目中的最佳人選。

1949年5月,美使館參贊就曾向國內彙報說:「應當把孫立人主持大局作為援助台灣的條件。」

1949年12月,美方駐台代表甚至私下裡對孫立人說只要他願意,美國將全力扶持其上台。對此,孫卻不為所動,婉拒了對方。

1950年2月21日,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竟然不與蔣介石打招呼就直接派專機去台灣接孫立人去東京會晤,談及「保衛台灣」的重任。

消息傳到蔣介石耳中之後,他又驚又怒,想不到孫立人竟會瞞着他與美國政客暗中往來。

美國人對孫立人的器重、偏愛令蔣介石內心產生了巨大的猜忌與恐懼,他生怕孫立人有朝一日在美國人的指使下圖謀不軌,因而打算除掉孫立人。

此外,「太子」蔣經國也對孫立人相當不滿。蔣經國在軍事上深受蘇聯影響,主張以政工系統控制軍隊。而深受歐美軍事思想影響的孫立人自然對此深惡痛絕,甚至還在公開場合暗諷蔣經國的做法是「埋沒了良心」,從而成為了蔣經國控制軍權的一大障礙。

孫立人甚至與蔣經國在公開場合發生過衝突。在一次宴會上,蔣經國為了活躍氣氛,就向在座的國民黨高官講了些粗俗的笑話。

在場人士無不樂得哈哈大笑,唯獨孫立人不苟言笑地靜靜坐在位置上感慨道:「在座的都是身居高位之人,怎麼能像市井粗人一樣呢?」

這一番話下來,自然令蔣經國十分難堪,也引得他更為痛恨孫立人。

如果說孫立人與蔣家父子關係不和睦已經相當要命的,那麼,國民黨軍隊內的高級將領則是將他推向深淵的最後「推手」。

孫生性耿直,看不慣國民黨軍中的腐敗及爾虞我詐,更不願趨炎附勢,由此得罪不少人,尤其是蔣介石嫡系的黃埔系將領。而黃埔系的高級將領也早就看不慣孫立人這個特立獨行和倚功自傲的「留洋外來戶」,從而經常排擠和孤立他。

如此種種,孫立人後來的悲慘命運也在情理之中。

三、從總司令到「囚徒」

孫立人在台灣內深受各方勢力排擠和打壓的現狀自然引起了其新一軍舊部的不滿。

少校郭廷亮就因對孫立人於1954年未能擔任參謀總長而不滿,便私下裡與新一軍的同僚相互聯繫,違反了台灣當局禁止自行集會結社的命令。

1955年5月25日,蔣介石派人將郭廷亮逮捕,稱其實為共諜,在台灣從事顛覆活動,意圖發動兵變。

事發幾天後,蔣介石又親自召見了孫立人。

一開始,兩人還是正常的閑聊。但不一會兒,蔣介石就突然很氣憤地說:「你善於訓練部隊,不過打仗不行!」

孫立人不知蔣的話是什麼意思,向來以戰功而自傲的他自然不能忍受這般侮辱,於是,當即正面進行了有理有據的駁斥。

說完,孫立人就憤恨地敬禮離去。他卻全然不知這次談話實際上是蔣對自己動手的信號。

6月24日,蔣介石借郭廷亮「謀反案」革除了孫的陸軍總司令職務,隨後又將其秘密關押。8月20日,蔣介石以「謀反」等罪名先是免去孫的一切職務,後又將其軟禁。

不久,孫的部屬也受到了牽連,紛紛遭到來自各方的打壓。輕則撤職,重則幽禁。

1956年6月,孫立人被驅趕至台中定居,繼續在國民黨特務的監視下過着「囚徒」般的生涯。此時的孫立人不但失去了人身自由,還被剝奪了最起碼的軍人待遇。他整整幾年,都沒拿到半點薪水和補助,甚至連子女的學費減免優待都無法享受。

身為在役將官,他又不得外出工作。為了養家糊口,他不得不多次向蔣介石申請退伍。然而,直到蔣經國時代,孫立人才獲得准許。

很長時間裏,孫立人全靠妻子賣掉自己的首飾來貼補家用。後來,日子實在是難以為繼,孫家人才不得不寫信向蔣介石求助。

蔣介石也不想令自己背上餓死下屬的惡名,於是,每個月都會撥給孫家生活費以保證其基本生存。

就這樣,孫家度過了幾十年窮困潦倒的日子。

不過,孫立人並沒有放棄希望,他將自己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教育子女上。而他四個兒女也不負所望,個個都在美國學有所成,堪稱棟樑之材。

1988年3月20日,孫立人正式結束33年的軟禁生活。

孫的舊屬和親友,乃至台灣各階層人士聞訊後都絡繹不絕地登門拜訪,在場上紛紛痛罵蔣氏父子心狠手辣。

孫立人這時卻已經看淡了不少,只是,對那些被自己連累的舊部而感到十分愧疚:「為了我莫須有的事,你們在軍中一定受到了許多冤屈,這令我感到非常不安。」

1990年11月19日,孫立人病逝。為其送行的出殯隊伍長達一公里,規模甚至與蔣家父子不相上下。

這位歷經人世間種種坎坷的沙場悍將留下的遺言是:「不葬大陸,棺不入土。」他自從五十多年前送父親靈柩回老家安葬後就再也未見過家鄉一面。在台灣的幽禁歲月中,濃厚的思鄉之情也在不斷折磨着他。

只是,礙於兩岸時局以及孫立人特殊的身份,直到現在,他的棺槨依然在台中市的東山墓園內停放,沒有實現回大陸入土安葬的夙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