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生於01死於01,他榮於918辱於918,揭秘張學良生命中的數字謎團

百歲老人的傳奇色彩

中國近代史上,曾經出現過這樣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人。

生於1901年,死於2001年享年101歲(虛歲),被後人親切地稱為「世紀老人」此人就是張作霖之子張學良

張學良

提起張學良這個名字,近百年來人們對他的評價可謂是各式各樣,五花八門。這彷彿與他這百年歲月的經歷息息相關,一一照應。

一種聲音說:1931年九一八事變,由於張學良及其東北軍採取了不抵抗政策,從而被人稱為「不抵抗將軍」長達數百年之久,時至今日提起張學良還一直被不少人所詬病。

還有一種聲音說:「1936年12月12日,他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逼蔣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抗戰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就說明他衷心愛國。」

張學良和楊虎城

時至今日,已將近百年,不論哪種說法都相對地印證了他曾經多姿多彩的豐富經歷。

然而,相對於張學良的傳奇經歷而言,更能引起人們關注的是蘊藏在他身上的數字謎團,這一個個數字謎團,時至今日仍被人當成飯後的談資。

兩個01的碰撞,世紀老人之稱

熟悉張學良的人應該都知道,他祖籍在遼寧海城。光緒27年,公元1901年出生於遼寧省台安縣,父親是大名鼎鼎的奉系首領張作霖

張學良出生後,早年的他在父親張作霖的庇護下不斷成長。張作霖為他積攢了大量的財富和人脈,因此,張學良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同時也為他以後的一些事情埋下了伏筆。

有的人說,他的一生經過了歷史的洗禮,一件件的傳奇經歷最終使他從最開始的花花公子逐漸地轉變成為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軍事家1995年95歲的張學良從台灣搬往美國,2001年10月14日在美國夏威夷首府的檀香山史特勞比醫院去世,這一年他101歲

他生於01,死於01。

兩個「01」的碰撞讓他擁有了世紀老人之稱兩個「01」經過漫長的歲月已然成為張學良身上的眾多神秘色彩之一

張學良生日恰逢父親去世

張學良的出生於1901年6月3日,農曆四月十七。

然而27年後的1928年卻發生了一件意外。自此他定下了一條準則:「農曆四月十七和公曆6月4日,自己不再過生日。如果自己的生日遇上了這兩個日期那就直接跳過,所以從他27歲開始,他再也沒在這兩天慶過一次生。

後來,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原來民國17年,也就是1928年6月4日清晨5點30分張作霖所乘的列車經過皇姑屯時被日本軍隊炸毀。四個時辰後,9點30分張作霖不治身亡,享年53歲。這就是當時震驚內外的「皇姑屯事件」。而巧合的是這一天剛好是農曆四月十七,張學良的27歲生日。

皇姑屯

他在生日當天卻聽聞了父親的死訊,由於父親遇難這個陰霾在他心裏始終揮散不去。自此,公曆的6月4日和農曆四月十七就成為了他的禁詞,不允許任何人提及。


兩個9.18,榮辱永共存

說起來張學良的光輝事迹,其中有兩個9.18是繞不過的。一個讓他登上了人生的巔峰,而另一個卻讓他背負着世人的罵名

1930年9月18日,張學良發出電報,呼籲擁護中央、呼籲和平,抓住時機地一舉出兵華北。10多天時間,東北軍迅速完成了對平津地區的佔領

閻錫山

10月15日,閻錫山、馮玉祥汪精衛聯合致電張學良,表示接受和平解決。隨後,閻錫山馮玉祥,聯袂下野,晉軍和西北軍分別為張學良和蔣介石收編。

蔣介石

中原大戰後的張學良成為了贏家,他不僅沒有收到任何損失,後來還獲得了晉、冀、察、綏四省和北平、天津、青島三市的地盤以及晉軍西北軍的指揮權。

自此,張學良一躍成為「中華民國海陸空副司令」。

一時間他的威望傳遍各省,他也登上了自己人生的巔峰。

然而一年之後,1931年9月18日,這一天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動震驚海內的918事變

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的夜裡,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按照精心策劃的陰謀,命令手下炸毀瀋陽柳條湖附近的日本鐵路,然後嫁禍於中國軍隊。

此事一出,日軍隨即以此為借口用大炮轟炸中國東北軍隊的大營。一時間九一八事變」震驚海外。

次日,日軍侵佔瀋陽。

張學良聽說後考慮到:「由於之前曾經的萬寶山事件,日本就曾藉此污衊中國人殘害日本僑民。」但後來還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萬寶山事件

所以,他錯誤地認為這次的柳條湖事件是日本人片拋出的誘餌,以此來引中國率先發動衝突,日本好藉此大規模出兵,所以他還是認為此時不適合與日本發生大規模衝突,否則占不到任何便宜。

還認為「現日方對我外交漸趨積極,應付一切,極宜力求穩慎,對於日人無論其如何尋事,我方務須萬方容忍,不可與之反抗,致釀事端。希迅即密電各屬,切實注意為要。」

終於,在他的再三思考之後決定下令撤出東北軍實行「不抵抗政策」

東北軍

無獨有偶,九一八事變後,南京國民政府決定:軍事上不抵抗,外交上不與日本直接交涉,他把自身的希望寄於國際聯盟組織,他認為國際聯盟會根據「非戰公約」出面對日本施壓制裁。

然而隨着張學良和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發出,日本關東軍進展異常順利。1932年2月輕而易舉地佔領東三省,至此東北全部為日本的魔爪所害。

此事一出,張學良立刻成了眾矢之的,瞬間成為了人們口誅筆伐的對象。

從此,九一八和不抵抗也成為了張學良的詬病,自此他被牢牢地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兩個九一八,待遇卻截然相反,時隔一年張學良就從巔峰跌至低谷,受盡世人辱罵,真可謂是造化弄人。


兩個1月13日

1936年12月12日,為了逼迫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張學良楊虎城扣押了蔣介石,發動西安事變,實行「兵諫」發行全國:「要求停止內戰,聯合抗日。」蔣介石迫於當前形勢,同意和平解決後,張學良親自送蔣介石回南京之後卻遭到蔣介石軟禁

西安事變報紙

1937年1月13日張學良被蔣介石武裝押離南京囚禁在位於浙江溪口鎮。

從此正式地踏上了他那漫長的軟禁和顛沛流離的囚徒生涯,他的一切希望由破滅,等待他的卻是一個又一個的黑夜。

此後的張學良長期被軟禁,先後被囚於浙江、江西、湖南、貴州、台灣等地。

一直到1988年1月13日,台灣領導人蔣經國去世之後,囚禁在台灣的張學良這才真正地獲得人身自由。兩個「1月13日」一個是被囚的開始,一個卻是自由的開始。


婚姻遇與知己的兩個36年

在張學良的生命里曾經有兩個女人令他難以忘懷,據他晚年回憶,這兩個女人一個是自己真愛的一個是被自己辜負的。而巧合的是,這兩位女子都與他做了36年的夫妻

其中一位名字叫趙一荻1912年生,在家排行第四,也被稱為趙四小姐。她比張學良小11歲,是張學良口中那個自己真愛過的女人,她雖然只與張學良做了36年夫妻,但是確實實在在的陪伴了他72年之久。

趙一荻

她出生於官宦之家,父親是北洋時代鐵路局局長趙慶華,其父也曾擔任東三省外交顧問。

1928年,張學良在天津蔡公館舞會上結識趙一荻,自此二人就私下聯繫密切。1929年,趙四小姐離家出走,獨自踏上了尋找張學良之路。後來據趙慶華稱,他的四女兒已經被他家除名了。

而此時的張學良已經和妻子于鳳至成親多年,更何況這門親事還是父親張作霖做主承認的。後來知書達理的于鳳至看到張學良在為此事煩惱,就接受了這位比她小10歲的妹妹,一起陪伴丈夫。後來張學良受到幽禁趙一荻更是不離不棄地隨着他一起到了台灣,自此張學良更是把趙一荻視為自己的一切歡樂和希望。

于鳳至

後來張學良在宋美齡的影響下,有意接受基督教的洗禮。但由於規定:要想篤誠地信仰耶穌就必須在趙一荻和于鳳至中間選擇一個。此時的張學良就整天愁眉不展,犯起了難處。

後來經過內心的強烈鬥爭,他終於提筆給於鳳至寫了一封信說明原因。

于鳳至看到了這封信後,面對兒女說:「我是個通情達理的人,他的苦處我知道,趙一荻是個難得的女子,她陪伴了漢卿25年一直與他共患難共進退,我十分感激他對漢卿的照顧。由她陪着漢卿,我也放心。」

後來她給張學良回了信:「你們才是純潔無暇的愛情不摻雜人任何其他外部干涉的,她勇於犧牲了自己的一切,任勞任怨地照顧你,其實你們兩個早就應該走到一塊,我在異鄉祝福你們。」

就這樣,張學良百感交集,後來與于鳳至離婚,而後娶了趙一荻。

張學良和趙一荻

1928年到1964年趙一荻作為知己陪伴了張學良36年從1964年到2001年,趙一荻跟張學良作為夫妻一起生活了36年

又是這麼巧合,從1928年趙一荻結識張學良開始,她一共陪伴了張學良72年,而這72年從1964年分開來算的話,又各是36年。

如果說前36年是愛情至上,那麼後36年則是名正言順。

兩個45年,兩個故居所

從1901年張學良出生,到1946年期間着他一直在中國大陸生活,這期間從未踏出去大陸半步,足足45年。

1946年10月從大陸來到台灣定居生活,此期間他也同樣從未踏出台灣半步,直到1901年他才由台灣僑居美國。巧合的是也是45年

張學良在台灣

兩個星期一,起點和終點

後來人們更是驚奇地發現,1901年張學良出生的那天是6月3日,按農曆是四月十七這一天正好是星期一,後來他於2001年 10月15日去世,當天也正好是星期一。

就這樣很多人就把他的一生用兩個星期一來形容。

然而隨着人們對張學良更加深入地了解之後,我們這才發現在他身上的種種巧合與這個人本身的眾多經歷一樣,絢爛多彩,神秘萬分。

時至今日,很多歷史早已物是人非,人們在談起這位曾經意氣風發的將軍時,總會提及他的一些傳奇經歷。時至今日我們再看,也許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神秘的數字謎團,才使得張學良這一人物形象更加的神秘與鮮活,才使得他更加生動的存在於人們的記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