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神奇大國的虛假繁榮

印度國土面積約29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4100多個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名副其實的「大國」。2022上半年,印度gdp增長率達到8.4%,遠超同期世界水平普華永道按照購買力平價測算,預計到2050年印度將反超美國,成為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人口紅利還是人口陷阱

作為人口紅利的最大受益國我們都很清楚龐大的人口基礎和好的人口結構意味着什麼當今中國老齡化現象嚴重人口結構堪憂而當前的印度人口結構卻非常「年輕」,年齡中位25.1歲,15-24歲的青壯年佔比接近20%,而老年人只佔5.3%,生產潛力和消費潛力都很大但是這樣就能複製中國的人口紅利模式實現莫迪政府「中國產業替代政策」的小目標嗎

中國的人口紅利那是有特定背景的並不是說只是人口規模差不多就能照搬的首先是人口素質不一樣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一直致力於基礎教育的普及。《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指出,2021年,中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57.8%,在學總規模達4430萬人,居世界第一。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5.4%。而印度受其傳統種姓制度的限制上升通道幾乎是完全關閉的人民普遍素質不高文盲高達2.7是全球之最其次是政治體制不一樣印度是聯邦制政體,中央政府缺乏自上而下的權威各邦分治力量強大再加上民族宗教甚至是語言的巨大差異導致很多政策很難高效落地執行還有不同的勞動制度和法律我們的人民非常勤勞被日新月異的GDP推動着向前9960072359各種工作制度卷到飛起然後正向反饋給GDP。而神奇國度卻是拿着第三世界的工資,享受閑適歐洲的勞工法。還沒崛起就已經躺平還野心不小想要「躺贏」

追着喂飯VS關門打狗

近幾年印度的國際環境好得不得了西方世界為了遏制中國崛起追着印度政府喂飯在美國提出的「印太經濟框架」中,印度更是被擺放在了關鍵位置。佔據了天時地利卻稍有遜色印度地處歐亞大陸中心是整個南亞大陸的攪屎棍與其鄰國巴基斯坦不丹斯里蘭卡尼泊爾等國一直摩擦不斷加上北方還有第二超級強國中國坐鎮威懾處境也並不樂觀西方世界的虛偽示好導致印度的外交一直左右逢源反覆橫跳至於「人和」前面也說了印度受「種姓制度」的影響社會上10%的富人就佔據了國民總收入57%,底層50%的人僅占13%,馬太效應如此突出人要怎麼和再加上印度政府信仰「滴涓效應」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追着給今首富阿達尼喂飯剩下的人不管了等着財富「滴涓」和滲透這樣人要怎麼和不可能有「人和」

印度政府本身大抵也是清楚自己處境艱難所以很雞賊的趁着能割韭菜的時候揮起鋒利的鐮刀招商引資先引進來然後關門打狗下場搶錢。9月30日,印度執法局宣告小米印度公司違反印度外匯法,扣押555.1億盧比,約合人民幣48.45億。在印度遭遇這種殺豬盤待遇的,不光是小米還有VivoOPPO華為要說奇葩的印度有多瘋歐美企業也不能倖免。美國全球最大搜索引擎Google、英國電信巨頭沃達豐也都被開過天價罰單這樣的營商環境外資是真不敢來了印度的本意其實也很好理解主要是為了保護國內原本就薄弱的產業短期來看這個小目標確實見效奇快但長期來看腦子怕不是有啥大病

劍指中國不足為懼

中國一直都是印度的「假想敵」好像努努力就真能超過似的實際上印度發展的最大問題還是它自身的產業結構。印度的產業結構發展非常不均衡。服務業佔GDP的比重高達50%左右,但製造業卻只有15%,且製造業仍普遍停留在低端製造水平。農業就更是先天不足熱帶氣候本就不適合農業發展但是它70%的人口在從事農業生產,貢獻的gdp只佔總量的30%。印度目前的gdp基本上都是第三產業貢獻的就是給歐美大公司做外包客服之類的所以才會有那個小目標取代「MadeinChina」成為世界工廠

再加上這兩年全球普遍存在的高通脹和高失業更使印度的「大國夢」變得遙不可及急不可耐這兩年我們都能普遍感受到日子難過然而值得慶幸的是別人的日子更難過。2020年我國GDP增長2.3%,同年的歐美日韓印度都是負增長;2021年,我國GDP增長8.1%,比印度低一點全球第二,但是2021年的印度GDP總值還沒恢復2019年的水平。新冠疫情改變了全球競爭邏輯。以前是「走着就比站着強」而現在卻要比誰更能「苟住」就像今年的股市動得多賠得多不如早早清倉或者就地躺下

只要我們能苟住,未來內部外部都有機會。

只要我們能苟住就沒有鐮刀能收割我們

印度啊印度你以為你是鐮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