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學智回憶錄-90


鄧華也說:「老總,你不是讓我們提看法嗎?我們就是這麼看,採納不採納由老總定。老總定了的,我們堅決執行。」

彭總沒作聲。我和鄧華又把我們的意見和理由說了一 通。彭總起身走了,起草電報去了,還是按照他的在金化、鐵原以南的打法起草的。

這時,該吃中午飯了。鄧華吃完飯,走了。只剩下我陪着老總吃飯。我利用這個機會又說道:「老總啊,當參謀的,有3次建議權,我已經向你提了兩次建議,現在他們都走了,我再向你提最後一次建議,最後由你決定。」接着我把自己的想法 又詳細地講了一遍。

彭總聽了以後,沉思良久,嘆了一口氣說:「你的意見也有道理,我就是考慮朝鮮戰場狹窄,把敵人的坦克放進來不好辦呀!」

我說:「敵人坦克開進來固然不好辦,可是我們打出去更不好辦。我們往前進,敵人就要往後退,我們是靠兩條腿,敵人是坐着汽車跑,我們的人又疲勞、地形又不熟,追不上敵人的汽車!另外,打遠了怎麼供應呀,供應線也接不上呀!」

彭總不作聲,我也就沒有再說。

後來,我聽彭總說,他之所以沒有採納我們的意見,是擔心時間拖長了,敵人有從我側後登陸的危險。彭總的擔心也是很有道理的。當時,我們開進去的部隊都是按照正面發動進攻部署的。敵人想從我側後登陸破壞我正面進攻。一旦發生這種情況,我們又得調整部署。部隊都配備在正面,幾十萬大軍,掉頭很困難。所以彭總想趕在敵人未登陸以前發動,粉碎敵人的企圖。

4月6日,彭總在金化的金礦洞召開志願軍黨委第5次擴大會議,布置第五次戰役。參加這次會議的人有彭總、鄧華、朴一禹、我、韓先楚、解沛然、杜平,9兵團司令員兼政委宋時輪,19兵團司令員楊得志、政委李志民,3兵團副司令員王近山、副政委杜義德。

彭總在會上總結了前四次戰役的基本經驗。他指出第四次戰役的經驗教訓主要有兩條:在軍事上,證明我對現代化裝備的敵人堅持固守防禦是困難的,積極運動防禦是必須的;在政治方面,說明抗美援朝戰爭是長期的,以為突破三八線,取得漢城後,即可一帆風順地結束朝鮮戰爭,是一種幻想。彭總還傳達了黨中央和毛主席關於「戰爭準備長期,盡量爭取短期」的總方針。他說:在這個總方針下,我國軍隊今年準備補充60萬人,全國以國防建設為主,經濟建設要圍繞國防建設進行。我軍實行輪番作戰,改善志願軍裝備,加強後勤機構,努力準備空軍、裝甲兵部隊參戰,盡量爭取短期結束戰爭。

彭總着重分析了戰場形勢,說:戰爭仍處於艱苦緊張的階段,各方面的情況及種種跡象表明,敵軍在第四次戰役中進佔三八線後不但還要繼續北進,而且從我側後登陸配合正面進攻的可能性也很大,其目的是為了佔領三九線,即安州、元山一線。如果敵人這一陰謀得逞,我軍的主要供應線就會被切 斷,這將對我造成極大的威脅。因此,對敵人登陸的企圖要做充分的估計,做好充分的準備。

為了粉碎敵人從側後登陸以 配合正面進攻的陰謀,避免陷於兩線作戰的不利境地;我軍必須先敵發起攻擊。彭總說,第四次戰役打到此時,敵人已十分疲憊,傷亡、消耗尚未補充,預備兵力也尚未趕到,我軍立即組 織反擊最為有利。但是,此時我軍的戰略預備隊的集結尚未完成,因此,還須再等一段時間,將敵大體放至金化、文登里、桿城一線再進行反擊。如敵人進展快,我即於4月20日開始反擊,如敵人進展慢,我便於5月上旬開始反擊。彭總對在場的各位兵團司令說:「這個仗怎麼打,大家可以暢抒己見。

這時,各位兵團司令剛剛進入戰場,都想大顯一番身手。他們情緒非常激昂,紛紛發表意見,會場十分活躍。大家都表示贊同彭總的意見。

彭總進一步明確提出,為改變朝鮮戰局,需要消滅敵人五六個師。在第五次戰役中,我們要爭取成建制地更多地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粉碎敵人的計劃,奪回主動權。實施反擊的地域主要是西線汶山至春川一線。該地域有南朝鮮第1師,英第29旅,美第3師、第25師、第24師,土耳其旅和南朝鮮第6師。

根據敵人戰役布置縱深小,其援兵主要來自橫的方向等特點,決定我軍在戰役指導上,實行戰役分割與戰鬥(術)分割相結合,戰役包圍迂迴與戰術包圍迂迴相結合的方針。在兵力布置上擬首先以一部兵力從金化、加平一線,利用這一帶的大山區劈開一個缺口,將東西線敵人割裂。

與此同時,以3兵團由正面突擊,以9兵團和19兵團分別從東西兩翼突擊並實施戰役迂迴,各個分割殲滅敵人,得手後再向縱深發展。東線人民軍金雄集團和西線人民軍1軍團分別向當面之敵進攻,積極配合作戰。

彭總特別就戰役發起的時間徵求意見。他問:20號左右 行不行?部隊集結、趕到攻擊出發地和衝擊位置能否來得及? 幾位司令都表示,沒有問題,保證到時候可以開始。

為了確保戰役勝利,彭總還做了如下部署:第一,即刻抓緊時間進行政治動員和戰術教育;第二,組織第一批參戰部隊的幹部向新參戰的部隊介紹作戰經驗,並派出顧問協助新參戰部隊指揮;第三,按照作戰區域劃分,嚴密組織戰役偵察和戰術偵察;第四,加緊囤集糧弾物質,戰役發起時各參戰部以自帶5天乾糧,另由各分部再準備5天乾糧隨部隊跟進,同時須盡一切努力,克服南進時300里無糧區的困難,使部隊能不斷獲得糧食、彈藥供應;第五,要求衛生部門做好收容4-5萬傷員的準備;第六,工兵部隊立即着手搶修熙川經德峴里寧邊、孟山到陽德的公路,準備在敵一旦從側後登陸,我西線交通被切斷時,作為主要運輸線。

彭總最後強調說:後勤工作再三重複一句,要特別認真保障東線5個軍的糧食供應。如一兩天沒飯吃,再好的(作戰)計劃都完了。如果這次打勝了,全體指戰員的功勞算一半,後勤算一半。

10日彭總把他的設想和部署電告毛主席。13日毛主席回電錶示完全同意,並指出「為防敵從元山登陸,似須以42軍主力位於元山城內及其附近,確保元山」。

11日和18日,志願軍司令部向所屬部隊發出戰役指導與戰術思想的指示,強調只要我軍能緊緊掌握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消滅敵人的原則,在戰役上把敵人東西割裂,並以足夠兵 力,把並進之敵割為幾大塊,集中絕對優勢兵力、火力迅速分別殲滅,我們就一定勝利。此戰役能否大量殲滅敵人,重要環節在於全軍能否堅持白天作戰。

政治部主任杜平和我商量起草了第五次戰役的政治動員 令,19日向全軍發出。動員令中指出:這次戰役是我軍取得主動權與否的關鍵,是朝鮮戰爭的時間縮短或拖長的關鍵,號召全軍動員起來,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以無比的勇敢和智慧,成建制地消滅敵人,爭取每戰必勝。

這期間,我新入朝的19兵團、3兵團和前段時間一直在休整的9兵團已分別集結到預定地區。新入朝的炮兵第2師及炮兵第8師1個團、防坦克殲擊炮兵第31師和高射炮兵第61師均已配屬到了各軍。為保證鐵路、公路暢通,軍委調鐵道兵第3師和4個工兵團入朝,並指派公安第18師擔任鐵路、公路沿線的防空哨,負責對空監視。還成立了前方勤務指揮部,指揮6個分部分別負責對3個兵團的後勤保障工作。

這時,志願軍在朝鮮已共有14個軍6個炮兵師、4個高 炮師及一定數量鐵道兵、工兵、公安、後勤等部隊。其中除38、42軍及新入朝的第47軍在後方休整,並擔任海防與搶修機場任務外,擔任一線正面作戰的部隊已達到3個兵團11個軍和3個炮兵師及1個高炮師

召開志願軍第5次黨委擴大會議那天,北犯敵人已進至 距離志司駐地金化地區的上甘嶺只有幾十公里了。為了彭總和志司的安全,會議剛開完,我們便向位於上甘嶺西北百餘公里的空寺洞轉移了。

為了防止一旦發生意外同時犧牲,我們總部的領導轉移時分成了三批走。彭總是頭一批走的,我是第二批走的,鄧華是第三批走的。彭總走後的第二天,天黑以後,我坐着一輛吉普車上了路,後半夜才趕到空寺洞。

朝鮮這個地方有個特點,到處有金礦,到處有一些金礦洞子。我們司令部進到朝鮮後都是住的金礦。大榆洞是金礦,君子里是金礦,金化是金礦,現在來的空寺洞是金礦,最後轉到檜倉也是金礦。原因是金礦有洞子,好防空。

空寺洞這個地方,也有很多洞子,山上面有,山下面也有。但是,這兒與金化、君子里不同的是,礦洞里經常滴水,很潮濕。彭老總就是不願意住洞,他除了嫌洞子里潮濕、憋悶,還嫌洞子里黑暗,白天也得點蠟燭。正好,那山下有幾間房子,還沒被敵機轟炸過。管理處的同志安排他住了,在他那個房子的門口又給他挖了一個小防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