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文化教員初上戰場,嚇得不敢動,連長調侃:大姑娘坐轎

作者:九魚亭

1931年,戴篤伯出生在湖南漢壽縣,其父親為了讓兒子有個好出路,便送戴篤伯前去讀書。戴篤伯學習很認真,不久之後,就以優異了成績從高小畢業,還考上了漢壽縣中等師範學校。

1948年7月,戴篤伯從中學畢業。1949年8月,我軍解放漢壽縣。受到我軍的感召,當年戴篤伯就報名參了軍。後來,他被編入第38軍112師335團,擔任文化教員。

1950年,鑒於半島的緊張局勢,38軍被調往東北,戴篤伯也隨部到達吉林通化。戴篤伯的主要工作是教戰士們文化,除了教學之外,戴篤伯也學會了射擊、投擲手榴彈等。不久之後,戴篤伯就從投擲10米,提升到30多米。由於訓練刻苦、進步明顯,甚至還受到表彰。

此時,戴篤伯躊躇滿志,他想要為祖國的安寧,貢獻一份自己的一點力量。

1950年11月4日,38軍112師335團奉命攻下飛虎山,切斷西線敵人退路。戴篤伯作為文化教員,他接到的不是作戰任務,而是帶領一個擔架組去搶運傷員。

儘管戴篤伯曾經參加過訓練,但他畢竟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戰場,到了飛虎山,敵人炮彈在四周炸響,機槍聲震耳欲聾,這讓戴篤伯有些慌亂。

在戴篤伯想來,每一發炮彈都可能衝著自己而來,每一顆子彈都可能要了他的命,一時間,戰場的慘烈氛圍,讓他蹲在山腳下不敢動彈。

此時此刻,戴篤伯才明白,戰爭是如此的猙獰恐怖。片刻之後,戴篤伯開始捫心自問:「我怎麼能害怕?我蹲在這裡做什麼?我在決心書上寫過,要迎接對我的考驗和鍛煉!」

於是,他猛然站了起來,帶着擔架隊就往陣地上走,可是一發炮彈襲來,將不遠處的一棵大樹直接炸斷,巨大的響聲,讓戴篤伯頓時大腦空白,腿一軟就趴在了地上。

這時,他看到我軍一名戰士,從山上滾了下來,可不久之後,這名戰士再度爬起來沖了回去。戰友的勇敢讓戴篤伯再度站了起來,之後他帶人終於衝到了陣地。

5連連長見到戴篤伯,關切地詢問:「怎麼樣啊?戴篤伯,你這是大姑娘上轎子,頭一回哩!」

戴篤伯笑了笑,臉有點紅,他為自己初上戰場的膽怯感到羞愧,他深知自己還不是一個合格的戰鬥員,但戴篤伯也下定了決心,他要在戰場上干出一番功績來!

335團在攻佔飛虎山之後,碰到了一個大難題,戰場之上,攻守轉換隻在旦夕之間,剛剛攻下飛虎山的335團,必須在短時間內挖好工事。否則,敵人的飛機、火炮,會將我軍指戰員置於危險之中。

在進攻飛虎山的時候,由於時間緊急,戰士們被要求輕裝簡行,鐵鍬鐵鎬早就扔了,誰也沒想到,現在卻需要挖掘工事。

此時的半島已經十分寒冷,天空下起淅淅瀝瀝的小雨,戰士們沒有鐵鍬,但工事不能停,為此,戰士們只能用刺刀或者雙手,去挖掘防禦工事。

有的戰士雙手血肉模糊,血水和泥土混在了一起,儘管戰士們的手都被磨破了,但沒有一人叫疼。戰士們的困難被戴篤伯看在眼中,於是他馬上帶了一些戰士走,不久之後,將許多小鐵鍬扛上了陣地。

戰士們看到了小鐵鍬,甚至高興得哭了出來,戴篤伯的行動,真可謂及時雨一般,戰士有了小鐵鍬,干起活來又快又好,戰士紛紛提議,要為戴篤伯請功!

335團團長范天恩,也對戴篤伯刮目相看,並誇獎道:「你這知識分子行啊!」

335團的戰士們在飛虎山堅持了5天5夜,當時最大的問題不是敵人,而是食物、水、彈藥,沒有食物可以忍,沒有彈藥可以從敵人身上搶,最難受的就是沒有水。

5連機槍手梁仁江渴得嘴唇都裂了,他隨手揪下幾片樹葉,就往嘴裏放,他多想飽飽地喝一頓,但陣地上哪裡有水啊。就在此時,梁仁江發現機槍旁邊有不少閃閃發光的小石子,隨即他就把石頭放到嘴裏含了起來。

助手李景龍也是饑渴難耐,見梁仁江嘴裏咕嚕來咕嚕去,就問道:「你吃什麼呢?」梁仁江回答:「石頭!」李景龍表示不信,於是,梁仁江建議:「不信,你試試看,含着石頭,口水會多一點!」隨即,李景龍也將一顆石子放到了嘴裏。

很快,含石子的「解渴做法」傳播開來,全團的戰士們都開始含起了石頭。而事實上,這根本無法解渴,只不過是心理作用罷了。

可是,戴篤伯卻給戰士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東西——水壺。戴篤伯深知,他暫時無法成為一個優秀的戰鬥員,但他可以儘力幫助戰士們。

在槍林彈雨中,他一次次背下傷員,並在身上綁滿了水壺,等再上到陣地上,他不是帶鐵鍬,就是將全身的水壺灌滿。儘管戴篤伯累得氣喘吁吁,腰酸腿疼,他也不願意停下來,因為他知道,戰士們需要他!

每次戴篤伯上陣地,戰士們都喜歡得不得了,有的戰士接過水壺後,甚至會激動地將他抱起來。經過一些天的磨練,戴篤伯不僅學會躲避炮彈,也成了陣地上最受歡迎的人。

一次,戴篤伯再度爬上陣地,恰好碰到了敵人的進攻,戰士們都勸他趕緊走,怕傷着他,這回戴篤伯卻堅定地說:「不,我這回一定要甩一個手榴彈,狠揍敵人!」

戴篤伯和戰士們趴在一起,手中緊緊握着手榴彈,死死盯着眼前的敵人,敵人在向陣地上爬,離得越來越近,戴篤伯很想將手中手榴彈扔出去,但大家都沒開槍,他也只能忍住。

待敵人離得更近了,都看到敵人的相貌時,有人喊了一聲「打」,隨即槍聲大作,戴篤伯用力一揮,將手榴彈擲了出去,伴隨着爆炸聲,戴篤伯明白,他離一個合格的戰鬥員又近了一分!

飛虎山戰鬥後,5連受到軍部嘉獎,戴篤伯記大功,作家魏巍也曾到五連採訪,那篇家喻戶曉的《誰是最可愛的人》,其中的人物原型,就有戴篤伯!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