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艾黎紀念館感受大愛情懷 兩萬多件文物資料「講述」六十載中國情

六月的山丹,山花爛漫,青松挺拔。6月28日,「您好!路易·艾黎」網絡媒體主題採訪活動走進山丹艾黎紀念館,透過一件件文物感受艾黎精神,講述艾黎故事。

山丹艾黎紀念館前身是1982年甘肅省政府撥款修建的艾黎捐贈文物陳列館。2014年山丹縣委縣政府決定新建艾黎紀念館,2020年7月1日向社會開放。山丹艾黎紀念館展覽分為「艾黎精神永放光芒」主題展和公共互區「艾黎情園」兩大區域。一走進紀念館,記者首先被一張百年前的退伍證吸引:在第一單元的展櫃中,有一張略微發黃、有些許內容已丟失的英文文書,內容為艾黎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退伍證明,簽發日期為1919年3月13日,這張一百多年前的證明將時光帶回艾黎的青春年代。

據陳列館工作人員介紹,1916年末,中學尚未畢業的艾黎參軍入伍,被編入新西蘭遠征軍派往歐洲作戰。在戰場上,艾黎第一次真正接觸到中國的北方人,他「第一次對中國是怎樣的國家略有所知」。幾年後,艾黎前往中國,一待就是60個春秋。

在培黎學校單元的展櫃中,陳列着各式各樣的勞動學習工具、物資捐助證明等。據了解,1944年底,培黎工藝學校從陝西鳳縣雙石鋪遷往山丹後遇到了很大的困難,當時國際社會給予了極大支持,聯合國救濟總署、公益服務會、工合國際等組織不僅給予學校資金、物資、機器設備、書籍和運輸工具等方面的援助,還為學校派來了教師和技術人員,為山丹培黎工藝學校建設奠定了基礎,也為山丹乃至河西走廊的現代工業、農業和醫療技術發展作出了貢獻。

走訪參觀就是瞻仰一種精神。 「艾黎精神永放光芒」主題展由上海歲月、工合運動、培黎學校、情系山丹等十二個部分組成。「艾黎情園」通過快樂少年、參加一戰、初到上海等九組玻璃鋼雕塑形象展示了艾黎的一生。據了解,艾黎紀念館目前共徵集到圖片2萬多張、文字資料1800餘件、實物資料近1000件、影視資料近150小時。珍貴而豐富的館藏為挖掘艾黎事迹,講好艾黎故事,傳承艾黎文化,弘揚艾黎精神提供了詳實依據,山丹艾黎紀念館已成為全省紅色教育研學站點,是集瞻仰紀念、愛國主義、國際主義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教育基地。(全媒體記者 郭雲蓮)

稿源:中國蘭州網 編輯:劉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