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展四川古蜀之地?黃帝做出這樣的部署,由此產生寶墩文化

從黃帝六十三年到黃帝七十七年,盆地內的開發進度卻是極為緩慢,昌意部和玄囂部遺留的人力非常有限,而昌意根本沒辦法做到兩頭兼顧。

在原來考察成都平原的一兩年時間裏,昌意發現成都平原也有好些地方可以開發和利用的,於是派族人向父親黃帝和兄長玄囂做了盆地的情況說明。

玄囂在盆地內待過的,自然知道盆地的一些情況,於是找了個時間把盆地情況當面向黃帝做了說明。

此時已近耄耋之年的黃帝人老志不老,依舊充滿了雄心壯志,要力拓華夏版圖。

黃帝決意不放棄四川盆地,既然人手不夠就從中原派人過去。

然而派誰過去呢?

當時齊魯豫一帶生活水平已經提高了許多許多,派其他的部落過去,誰樂意去那偏遠苦寒之地?

思前想後,看來也只有派自己的子嗣過去,黃帝的妻妾裏面就嫘祖是西邊的,其他多是中原一帶,找誰都不樂意。

最後實在沒轍,玄囂建言曰:「自吾地擇人前往西海,以觀後效!」

黃帝頷首允諾,這就是古蜀地後來的「玄囂部」。

黃帝七十八年,盆地內迎來了第三批來自齊魯的客人。他們隨着嚮導,沿着黃河流域逆流而上到了西安入寶雞取道嘉陵江(黑水),沿着古陳倉道一路南下,過略陽廣元綿陽

在綿竹和什邡一帶和昌意和玄囂遺留的部叢匯合後,沒過多久就繼續南下,向西跨過了金馬河,在今天崇州西河以西的大邑高地區域駐紮了下來。

這是第一批次來自齊魯一帶的中原人,自然保留齊魯一帶的生活習性和習俗,以致後來大邑高山古城有着些許齊魯人習俗的遺留,他們主要的活動區域是岷江西南的大邑、崇州、新津、邛崍和浦江大部。

黃帝八十五年,此時的黃帝確已有心無力執掌政事,於是把政事全權交給玄囂即少昊以後,把心思轉到了後續人才的培養上,黃帝派專人到各個子嗣分支中考察,擇取天賦良好的後輩專門培養。

此時天資聰穎和備受嫘祖關愛的顓頊脫穎而出,此時的顓頊已在叔父玄鴞輔助處理政事。

很明顯,黃帝是要把顓頊作為接班人着力培養。

黃帝九十二年,六十五歲的少昊玄囂積勞成疾,卒。

六年後黃帝崩,顓頊繼任帝位。

從黃帝九十二年到黃帝九十八年,顓頊和共工氏為爭奪大首領位,大打出手,黃帝雖老但餘威尚存,最終共工氏不敵決黃河堤淹顓頊地,搞得顓頊苦不堪言,這就是神話傳說共工氏「怒觸不周山」的由來。

顓頊執帝位後,也斷斷續續地派出了許多部從和族人到盆地內協助開拓,其中就有望族柏皇氏的後裔。

這就是古蜀地後來的「顓頊部」。

「玄囂部」和「顓頊部」到了盆地後和與古蜀土著一起生活棲息,留下了今天我們所知的寶墩文化

寶墩文化起自公元前2300年~前2500年的古蜀土著的手筆,「玄囂部」和「顓頊部」到來之後,則加速了寶墩文化的形成。

寶墩文化應有着古蜀早期和此時段齊魯地區的雙重特點,這也是古蜀文化和中原文化的早期交集。

川北地理因素的原因,居住和活動區域很分散,古蜀早期文化保存不明顯不集中,直到後來昌意和古羌融合後的羌漢後裔蠶叢氏誕生後才慢慢有了比較明顯的遺址留存。

此期間四川盆地的格局逐漸清晰,成都平原西部今郫都區西部和都江堰小部分,地勢平坦有少許人活動外,成都平原中部是飛禽走獸的天堂,人類活動足跡極少的;

盆地東邊以龍泉山為界,龍泉山以東是巫山巴山人,以西是資陽內江人;

盆地南部宜賓一帶長江流域主要是百濮(不是一個民族,而是各種遊離的小型部落的統稱),還有朱提的昌意及其部從;

盆地西邊以岷江和湔山為界,西面和西南面是川西古羌人活動地界;

平原西北和北部,主要是昌意族裔和玄囂族裔,平原西南部漸漸有來自齊魯和中原地區的玄囂和顓頊的部分族人。

從公元前2300年到前2150年,前後約150年,四川盆地內沒有什麼日新月異的變化,也沒有什麼驚世艷艷的天才橫空出世,更沒有什麼異地文化入侵然後不帶一片雲彩的離開,沒有,什麼都沒有。

只有默默放牧的古羌人、茹毛飲血的古蜀土著和在成都平原周邊苦苦墾荒的昌意玄囂顓頊族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