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天津全國第一:第一支警察部隊——天津巡警

《辛丑條約》簽訂後,清政府迫於內外形勢,施行新政。袁世凱表示極力擁護。1902年,袁世凱兼任政務處參與政務大臣和練兵大臣,在保定編練北洋常備軍(簡稱北洋軍)。為了行使國家對天津的主權,袁世凱將3000名北洋軍就地轉換身份,由軍人轉為警察,由段芝貴率領派往天津駐紮,由此,創建了中國第一支警察隊伍,維護了國家對天津的主權。


民國初年的天津警察廳


1900年庚子國難,天津淪陷。英、法、美、俄、德、日、意,七國組成「天津城臨時政府」,史稱「都統衙門」。


1902年8月15日,袁世凱從都統衙門,也就是八國聯軍手中接管天津。雙方談判約定,外國租借地10公里內,不準中國駐兵。

為解決此問題,袁世凱決定參照都統衙門和日本的巡警制度,建立中國自己的警察隊伍——天津巡警總局。這是中國歷史上除租界外,最早出現的警察機構。


曹嘉祥

曹嘉祥(1864-1926),男,廣東順德人。1874年作為第三批留美幼童赴美留學。中國近代警察制度的創始人。


趙秉鈞

趙秉鈞(1859年—1914年),河南汝州人,清末民初著名政治人物。在袁世凱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期間,被提拔重用為第三任國務總理。曾擬訂警務章程,創設警務學堂。是中國近現代警察制度創始人


第一任局長是曹嘉祥,第二任局長是趙秉鈞。總局設南、北兩個分局,各1500名警察。南局負責天津城區治安,局址設在金湯橋西側;北局負責西沽、北塘、塘沽、秦皇島、山海關等地治安,局址設在河北賈家口。

隨後,袁世凱又在陸續建立了直屬馬巡隊、河巡隊、拘留所、差遣隊、消防隊、軍樂隊、電線巡警隊和偵緝隊等。可以說,最早的水上警察也誕生於天津。至是年10月份,袁世凱從直隸淮軍中抽調2000名士兵,成立鐵路巡警總局,負責京山鐵路的治安。鐵路巡警總局局址位於北京火車站,受天津南段巡警總局的領導。故此,中國現代的鐵路警察亦肇始於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