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銳士的血性!我們要學習嗎?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這是電視劇大秦帝國之縱橫里的台詞。六國之間的戰爭打了整整兩百年,秦能一統的難度可想而知。


「奮六世之餘烈」,秦國連續六代明君,實屬罕見!放眼後世,也無人能打破。孝公用商鞅,走上變法圖強之路。惠王用張儀,吞巴蜀,連橫之術破合縱之策。昭襄王用范睢,提出「遠交近攻」的策略。


秦國君主慧眼識金,代代出名相,但為秦國統一天下貢獻最大的是大秦銳士!

本圖片來源與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商鞅變法以來,實行軍功制。秦軍的作戰力迅速提升。打敗了當時最強大的魏國,在秦昭襄王時期,五國伐齊,打殘了齊國,使得戰國中期秦國一家獨大。長平之戰歷時三年之久,差點滅掉了趙國。經過「胡服騎射」的趙國國力蒸蒸日上,是唯一能正面硬剛秦國的軍隊,此戰,使戰國後期,無人再是秦國的對手!由此可見,秦軍勇猛的戰鬥力,坑殺了趙軍三十萬。


這樣的軍隊,後世再也沒有了,我們不僅要感嘆大秦銳士的勇猛之外,更加要學習它們身上的血性,為了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現在的某些男青年,成天打扮成「菇涼似的」,老祖宗的血性消失殆盡!


血性是中華民族血液里必須要有的東西,教育、軍事、科技各方面,要為國家和個人利益不懈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