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最大的遺憾,沒有見到母親最後一面,含淚親自撰寫祭母文

2020年12月17日22:55:21 歷史 1986

文|晨夕

東方紅,太陽升,東方出了個毛澤東…….

當人們唱着《東方紅》,感恩毛主席帶領中國人民開天闢地,建設新中國的時候,在主席心裏,也有一個特別感恩的人。

那個人就是他的母親---文七妹

世人都很好奇,文七妹到底是什麼樣的母親,可以培養出毛主席這樣的偉人呢?

也許我們可以從毛主席給他的同學鄒蘊真的信中,得到答案。在信中毛主席說:

世界上有三種人,損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損人的,可以損己以利人的,自己的母親便屬於第三種人。

1:

1867年,文七妹出生在湖南省湘鄉縣棠佳閣,父母為其取名為文素勤,因在家中排行老七,所以家人就稱她為文七妹,這一叫便是一生。

文家是當地的大戶,文七妹的祖父曾在道光年間買下了許多土地,經過多年的努力,家境漸漸變得殷實起來,不但有數畝良田,還蓋了非常闊綽的院子,大小有十餘間。

而且,文家人都很有文化,很重視子女的教育,文七妹算是出生於書香門第,正因為母親的這個身份,毛主席才有機會走上讀書救國的道路。

童年時的文七妹,接受的是古代女子的傳統教育,父母教導她,要做一個賢良淑德的女子,所以長大後的文七妹,待人寬容恭讓,節儉勤勞,深得毛家人極其鄉人的尊敬。

毛澤東最大的遺憾,沒有見到母親最後一面,含淚親自撰寫祭母文 - 天天要聞

轉眼間,文七妹長成了13歲的少女,在那個早婚的年代,她在父母的安排下,嫁到了毛家,只不過當時毛主席的父親毛順生才10歲,雖然結婚但並沒有正式舉辦儀式。

一直到文七妹18歲,毛順生15歲,二人才正式結為夫妻。

婚後文七妹和毛順生先後有了兩個孩子,但都在襁褓中夭折了,接連失去兩個兒子對善良的文七妹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打擊,也讓她對養孩子多了一絲畏懼和恐慌。

第二個孩子去世八年後,文七妹又順利誕下一位男嬰,就是毛主席,她望着小小的嬰兒,喜極而泣。

因為在此之前,她已經失去了兩個兒子,所以對這個新到來的兒子,她格外的疼愛,更是小心地呵護。

毛澤東最大的遺憾,沒有見到母親最後一面,含淚親自撰寫祭母文 - 天天要聞

為了讓兒子健康成長,她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讓毛澤東拜七舅媽為「乾娘」;

二,替毛澤東向南嶽觀音菩薩許願,答應毛澤東長大成人後去還願;

三,讓毛澤東拜「石觀音」為「乾娘」(所以毛澤東小名又叫石三伢子);

四,自己吃「觀音齋」。

除此外,文七妹還做了一個決定,將兒子送回娘家撫養,文家是個大家庭,老少有40餘口人,家庭氛圍很好,文七妹覺得這樣的家庭更有利於兒子的成長。

對於這個小外孫,外公外婆是疼愛有加,所以毛主席從未有過寄人籬下的卑微感,相反在這裡他生活得無憂無慮,幸福指數很高。

文家世代重視教育,家裡不但藏書多,子女們還會早早地上私塾,毛主席也因此得到了和表兄表弟們一起上私塾的機會,完成了人生啟蒙教育,還完成了人生第一首詩。

毛澤東最大的遺憾,沒有見到母親最後一面,含淚親自撰寫祭母文 - 天天要聞

那年,毛主席剛滿八歲,農曆新年時,有一群耍獅子的隊伍進村來拜年,按照當地的習俗,獅子跳到誰的跟前,誰就要贊幾句吉利話討個頭彩。

當活蹦亂跳的獅子耍到毛主席身邊時,八歲的他靈機一動,脫口贊道:

獅子眼鼓鼓,擦菜子煮豆腐。

酒放熱氣燒,肉放爛些煮u。

雖然只是一首口水詩,但足以證明毛主席的聰慧和機靈了。

毛澤東最大的遺憾,沒有見到母親最後一面,含淚親自撰寫祭母文 - 天天要聞

那年過完年,毛主席就被父親接回了韶山,正式進入私塾讀書,不過離開文家,毛主席心情還是很失落的,這一切只因父親是個脾氣暴躁的人。

毛順生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他性格耿直,對兒子又非常嚴厲,為此毛主席和父親之間總是爭吵不斷,這讓他很苦惱。

和毛順生的暴躁相反,文七妹是個性格溫和的人,每當父子吵架時,她都會用自己的溫柔和賢惠,從中調解,避免父子矛盾升級。

文七妹的溫柔也在無形中影響了毛主席,所以即便成為主席,他為人也很隨和,就算對普通農民,都沒有絲毫的架子。

2:

文七妹不但性格溫和,心地還很善良。

毛家雖然和文家有些差距,但生活也是比較寬裕的,每當鄉鄰們遇到困難時,文七妹都會出手相助。

尤其是趕上災年,窮苦百姓無米下鍋,有些人都被活活餓死了,文七妹看着大家受苦,心裏很難過,她會將自家糧食分出去,救窮苦的鄉鄰於水火之中。

母親的善心在毛主席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耳濡目染之下他也養成了樂善好施的性格,他一生對於底層的窮苦大眾,都始終報以最大的憐憫和同情。

毛主席不但在性格上繼承了母親的優點,他能夠順利求學,也離不開母親的幫助。

毛澤東最大的遺憾,沒有見到母親最後一面,含淚親自撰寫祭母文 - 天天要聞

毛順生雖然是農民出身,但是後來走上了經商的道路,而且頗為成功,於是他就想讓兒子「子承父業」,這遭到了毛主席的強烈反對。

此時的毛主席已經深深地愛上了讀書,他勵志走出韶山繼續求學,父親自然不同意,這時候又是文七妹站出來替兒子說話。

雖然文七妹並沒有什麼文化,但她深知讀書是非常有必要的,於是她苦口婆媳地勸說丈夫:三伢子,是個做大事的人,讓他出去讀書吧!」

在文七妹的堅持和舅舅、老師們的一致勸說下,父親才點頭答應毛主席的讀書要求。那年,毛主席17歲,終於有了去新式學校讀書的機會,離家前一夜他興奮到失眠,當然對母親他充滿了感激。

毛澤東最大的遺憾,沒有見到母親最後一面,含淚親自撰寫祭母文 - 天天要聞

次日他出發的時候,母親將他送到村口卻遲遲不肯回去,毛主席不停地催促:「娘,您快回去吧!」

文七妹卻說:「不着急,娘兒再送你一程。」

最後在毛主席的堅持下,文七妹才停住了腳步,為了避免過度悲傷,毛主席匆匆往前走,只聽文七妹在後面喊了一句:「三伢子,一定要好生做人。」

毛主席聽後,眼淚盈滿了眼眶,隨後回頭衝著娘點點頭。此後餘生,無論走到哪裡,毛主席都記得娘的教誨和囑託。

3:

雖然17歲才接受新式教育,但毛主席的求學之路卻很順遂。在東山學堂讀了半年後,毛主席就順利升入湘鄉中學,隨後他就離開了家鄉,來到了長沙讀書。

那年是1900年,當時的天下局勢很緊張,腐敗的清王朝氣數已盡,只剩最後一口呼吸在苟延殘喘。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王朝徹底退出了歷史的舞台,那會毛主席剛好十八歲,他和許多熱血青年一般,想到了棄筆從戎,要去當兵,於是他不顧校長的反對,從學校中逃離出來,參加到辛亥革命的浪潮中。

毛澤東最大的遺憾,沒有見到母親最後一面,含淚親自撰寫祭母文 - 天天要聞

辛亥革命結束後,毛主席又重返校園,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一中學,最後因為厭煩古板的教學方式,退學改自學了。

之後他又先後在長沙和北京求學,並在北京結識了許多思想先進的重要人物,這對他以後參加革命道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不過,毛主席在外求學的時候,文七妹的身體卻每況愈下,一年不如一年。作為孝子,毛主席只要有時就會回去看望母親。

其實,在毛主席求學的年代,許多人有志之士都紛紛走出國門,到國外留學去了,大多數人都希望通過學習西方文化和先進思想,回來挽救處在水深火之中的祖國。

毛主席也曾得到資助的機會,但最終他卻拒絕了。

後人猜想,大概就是念及母親身體不好,所以才沒有遠渡重洋去求學,畢竟那會留學一走就是幾年,他捨不得母親,母親也捨不得她的三伢子。

4:

留在國內的毛主席,積極投身革命,到了1919年,26歲的他已經成為五四運動的領導人之一,為宣傳新思想,驅除張敬堯,拯救新中國而整日奔波,操勞。

也是在這一年,文七妹患上了淋巴腺炎 正在從事革命的毛主席,急忙將母親接到長沙治療,空閑時間,他還帶着母親和兩個弟弟拍攝了一張的合影 。

照片中,三兄弟長袍加身,頗為英氣,病重的文七妹面容溫柔平靜,一點也看不出疼痛和苦楚。

毛澤東最大的遺憾,沒有見到母親最後一面,含淚親自撰寫祭母文 - 天天要聞

在長沙治療一段時間後,文七妹的病情有所好轉,善良的母親覺得自己留在這裡不但開銷大,還給三個兒子增加負擔,於是提出回老家養病。

起初毛主席三兄弟不同意,但文七妹卻堅持要回去,他們只能將母親送回了老家。

誰也沒想到,這一別便是一生。

回去後不久,文七妹病情加重,其他病症並發,最終醫治無效,於當年10月5日病逝,終年53歲。

當時毛主席正在討伐張敬堯,接到大地毛澤民從韶山寄來的母親病重的信時,毛主席和三弟急忙趕回家,可從長沙到家足足有100多公里,當時交通又不便利,等毛主席和弟弟趕到家的時候,母親已經入棺兩天。

毛澤東最大的遺憾,沒有見到母親最後一面,含淚親自撰寫祭母文 - 天天要聞

望着躺在棺木里的母親,毛主席悲痛不已,當晚他堅持為母親守靈,跪在母親靈堂前他又傷心又自責。

二弟毛澤民告訴哥哥,母親臨終前的一些交代,當時她用盡所有力氣,斷斷續續地說:「澤民……你……,你父親兄弟四人,只有澤建一個女兒,你,你三兄弟都比她大,你們要把她當成親妹妹看。我,我不行了,只希望你們好……。」

文七妹口中的「澤建」並不是文七妹的親生女兒,而是她的養女,但一家人對這位妹妹卻疼愛有加,她的名字也是毛主席取得。

毛澤東最大的遺憾,沒有見到母親最後一面,含淚親自撰寫祭母文 - 天天要聞

交代完遺言後,文七妹唯一的念想就是想見兒子「石三伢子」,她不住地喊:「三伢子、三伢子、三伢子。」只可惜她的三伢子再也聽不見母親的呼喚了。

母親的去世,讓毛主席悲痛不已,傷心之餘他用淚水和墨水寫下了《祭母文》,以下是《祭母文》節選:

吾母高風,首推博愛;遠邇親疏,一皆復載;

愷惻慈祥,感動庶匯。愛力所及,原本真誠;

不作誑言,不存欺心。頭腦精密,物理分清;

事無遺算,物無遁形。病時攬手,酸心結腸;

這也是毛主席生平最長的一首詩,深深地表達了毛主席四兄妹母親平生對他們的養育之恩,也由衷地表達了他們對母親的孝敬之情。

全詩中出現最多的一個字就是「愛」,可見在毛主席心裏,母親給他最深的感受就是這個字,之後的毛主席也用一生詮釋了這個「愛」字,對親人、對人民、對祖國他,他都將這個字發揮到了極致。

文七妹雖然不是知識女性,也不善言辭,但她卻用自己的善良和溫和,詮釋了這個「愛」字,也將這個字種在了四個兒女心中。

5:

母親去世的第二年,父親毛順生也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自此四兄妹就成了無父無母之人,但他們卻並不孤獨,四人結伴而行,共同走上了革命道路。

文七妹的臨終遺言是「希望四兄妹都好好的,」只可惜最後三位為了祖國的解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1929年8月,最小的妹妹毛澤建在游擊戰中不幸犧牲,時年24歲。

1935年4月26日,三弟毛澤民在江西瑞金紅林山區被國民黨軍包圍,為掩護游擊隊員脫險而犧牲,時年29歲。

1943年9月27日,二弟毛澤民等共產黨員被敵人秘密殺害,時年47歲。

毛澤東最大的遺憾,沒有見到母親最後一面,含淚親自撰寫祭母文 - 天天要聞

雖然四子三烈士,但地下若有知,相信文七妹也會深感安慰,如若她在世也一定會支持子女的選擇。

四個子女,唯有毛主席走過了戰火,最後帶領全國人民走向了勝利,開創了新時代,毛主席一生波瀾壯闊,但對於他摯愛的母親,他卻又兩個遺憾。

一是沒有把母親的病治好,二就是沒有送母親最後一程,母親去世32年後,毛主席回到韶山,祭拜父母。

那日清晨,他趟着露水,來到了父母的墳前,以松枝代香火,在父母墓前深深地鞠躬三次,隨後:「前人辛苦,後人幸福,下次再來看你們。」

文七妹的雖然只是一個普通農家女子,她的一生沒有那麼壯烈,但她的善心、愛心和善解人意卻給兒女們帶來了潤物細無聲的滋養,讓長大後的他們甘願放棄安逸的生活,扛起歷史交給的重任,義務反顧地走上了為千千萬萬中國人民謀幸福的革命道路。

兄妹四人用生命詮釋了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無私奉獻精神,這背後文七妹功不可沒。

若沒有文七妹的教導和養育,又何來億萬國人的平安和安穩,這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不應該被後人遺忘。


(本文原創首發,抄者必究!!!)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人物篇】麥克阿瑟10:拋開朝鮮戰爭,他的人生堪稱完美嗎? - 天天要聞

【人物篇】麥克阿瑟10:拋開朝鮮戰爭,他的人生堪稱完美嗎?

早在1944年7月,羅斯福與尼米茲、麥克阿瑟在珍珠港舉行會晤時,就提出過自己的擔憂——如果要攻佔菲律賓群島的呂宋島,是否要付出漫長的時間和巨大的傷亡。如果是那樣的話,美國是承受不起的。     麥克阿瑟不假思索地否定了這種可能性。他強調正面攻擊的時代已經過去,現代武器有更強的火力,只有平庸的將領才會繼續正...
浙大突發訃告!巨星隕落,曾被毛主席接見過 - 天天要聞

浙大突發訃告!巨星隕落,曾被毛主席接見過

浙江大學5月4日晚發佈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的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家、原浙江大學校長韓禎祥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24年5月4日上午8時52分在杭州逝世,享年94歲。韓禎祥同志遺體送別活動定於5月7日上午8時在杭州殯儀館追遠廳舉行。韓禎祥(資料圖 來源:浙江大學網站)公開信息顯示,韓禎祥出...
讓敵人聞聲喪膽的「秘密武器」,「公開」 - 天天要聞

讓敵人聞聲喪膽的「秘密武器」,「公開」

來源:解放軍報·中國軍號聆聽軍號 感悟初心■解放軍報記者 孫偉帥 通訊員 米雙朕晨光中,「中元山英雄連」00後士兵李從強,站在連隊院子中央。面向太陽升起的地方,他拿起手中鋥亮的軍號,吹響了新一天的號角。最後一個音符落定,霞光在那把軍號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每當這時,這名年輕的士兵總會想起連隊珍藏的那把銹跡斑...
18歲西班牙公主閃耀閱兵場,「父親的翻版」,國王王后驕傲同框女兒 - 天天要聞

18歲西班牙公主閃耀閱兵場,「父親的翻版」,國王王后驕傲同框女兒

當地時間5月4日,西班牙公主萊昂諾爾出現在了一場重要的儀式中,慶祝她的國王父親費利佩六世在薩拉戈薩軍事學院晉陞40周年。現年18歲的萊昂諾爾目前是薩拉戈薩軍事學院的一員,作為未來的西班牙女王,這也是她人生中的「必修課」。在薩拉戈薩學習訓練一年後,她還要相繼前往另外兩所軍事學院學習。完成三年的軍事訓練後,萊...
蘇聯發生「朱可夫事件」,和粟裕大將有什麼關係? - 天天要聞

蘇聯發生「朱可夫事件」,和粟裕大將有什麼關係?

粟裕大將,我軍有數的擅長組織大兵團作戰的軍事家,解放戰爭中創造了卓越戰功,其傳奇的指揮藝術成為軍事愛好者中的熱議,甚至還有了「戰神」之譽。1955年粟裕未能授帥,雖為十大將之首,但還是給人留下了強烈....
王安石寫下宋代第一首懷古詞,蘇軾讀後佩服不已:此乃老狐精也! - 天天要聞

王安石寫下宋代第一首懷古詞,蘇軾讀後佩服不已:此乃老狐精也!

王安石,字介甫,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因宋神宗時期的王安石變法而享譽歷史。他的詩、詞、文俱佳,詩風剛勁,尤善七絕,文風雄健峭拔,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至於詞作,留存較少,僅有20餘首,但僅憑一首《桂枝香·金陵懷古》便名垂青史,而且歷代詞評家都給予了高度讚譽,比如楊湜《古今詞話》云:「金陵懷古...
30+9+11!歷史第一,全聯盟都說他老了,但他保持巔峰再創紀錄 - 天天要聞

30+9+11!歷史第一,全聯盟都說他老了,但他保持巔峰再創紀錄

NBA球員最害怕的可能不是對手,而是傷病和年齡,傷病可能直接毀了一位球星的巔峰,年齡更是所有球員都無法逃脫的東西。考辛斯和沃爾,就是被傷病毀了巔峰的球員代表。今年季後賽,字母哥和倫納德等球星都遭遇了傷病,而且倫納德復出的狀態不佳,導致球隊失利。今年季後賽,詹姆斯和杜蘭特無緣次輪季後賽,庫里無緣季後賽,...
北京大學教授、國內口述史學研究重要推動者楊立文去世 - 天天要聞

北京大學教授、國內口述史學研究重要推動者楊立文去世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3日發佈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楊立文,因病醫治無效,於2024年5月2日12時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楊立文於1932年11月出生,籍貫湖南省益陽縣,1953年考入北京大學歷史學系,195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畢業後留系任教,先後任講師、副教授、教授,1994年8月退休。楊立文將自...
日俄戰爭過了40年,俄國人都沒忘?戰鬥民族的特點就是有仇必報 - 天天要聞

日俄戰爭過了40年,俄國人都沒忘?戰鬥民族的特點就是有仇必報

都說俄國人是戰鬥民族,倒不是說他們比較善戰,而是他們比較好戰。很多時候,武力威脅只是一種外交手段,但在俄國這裡,武力威脅極有可能成為一場規模浩大的特別軍事行動。一言不合就亮劍,成為了俄國的典型特徵。除此以外,有仇必報,也是俄國非常重要的標籤。不管相隔多少年,只要你惹了俄國,那俄國早晚都會報仇雪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