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造反之後寧藩被廢,朱宸濠兒子和寧藩各支系的下場如何?

2020年08月10日01:28:08 歷史 1069

現江西南昌的明藩王墓仍然有人祭拜看護,這些人就是寧藩後裔,也就是說寧王之亂雖然至寧藩被革除,但寧王系子孫並未遭遇清洗。禍首朱宸濠被俘後處死,並焚屍揚灰,寧王諸子伏誅,除正妃投河自盡外,其餘妾室或被迫改嫁,或不明下落。寧國被除後,由三王分治封土,寧藩正宗算是終結,但寧藩還有宗支旁系的封土,並不是全受株連。

寧王造反之後寧藩被廢,朱宸濠兒子和寧藩各支系的下場如何? - 天天要聞

寧藩的來歷

朱元璋開國之後便一心搭建維護朱家統治的制度,最終創立了親王分封制,而由於開國之後北方邊境不穩,朱元璋又以宗王出鎮制度加以補充,形成了所謂的「九塞親王」。其中先後分封了北平燕王、大寧寧王、太原晉王、大同代王、廣寧遼王、西安秦王、宣府谷王、甘州肅王、寧夏慶王、平涼安王、開平齊王、瀋陽沈王、開原韓王,分佈在從東北到西北的漠北邊防線上。由於他們擁有軍權,鎮守着邊塞,所以稱之為塞王,每個王府約配備三個護衛指揮使司、二個圍子手所、一個儀衛司,約有萬餘人。

寧王造反之後寧藩被廢,朱宸濠兒子和寧藩各支系的下場如何? - 天天要聞

朱元璋共有子女42人,其中皇子26人,皇子中除長子朱標被立為皇太子,皇26子朱楠出生逾月即殤而未封,其餘24人皆封親王。朱權是朱元璋第16子,於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四月封為寧王,三年後就藩,大寧就在今天的內蒙古寧城附近,位於喜峰口外,是絕對的軍事重鎮,所以寧王可以「帶甲八萬,革車六千」,其屬下的朵顏三衛騎兵更是明朝騎兵中的精銳。

寧王造反之後寧藩被廢,朱宸濠兒子和寧藩各支系的下場如何? - 天天要聞

同為塞王的朱棣在起兵時就想拉攏寧王,所以許諾「事成,當中分天下」,因此寧王在靖難中對朱棣的助攻很大,主要體現在兵馬支援上,而且靖難檄文就是朱權幫着起草的。然而朱棣稱帝後,中分天下是不可能了,朱權也明白兔死狗烹的道理,於是主動提出解除兵權,想遷藩於蘇州、錢塘一帶頤養天年。朱棣雖然早有內遷塞王的意願,但不可能隨着藩王的要求進行,所以最終將寧王安置在南昌就藩。這件事其實也是寧王系與皇帝產生矛盾的開始,朱棣的承諾不僅沒有兌現,而且寧王提出的要求未得認可,這一系等於是被「發配」到南昌的。

寧王造反之後寧藩被廢,朱宸濠兒子和寧藩各支系的下場如何? - 天天要聞

寧藩世系

朱元璋在世時就給自己的子孫想好了宗譜,為了不讓子孫後代名字重複,他給每一宗支都擬下二十字,代表輩分。又規定以火、土、金、水、木為偏旁的字為名,輩分加名字就組成了每個宗支後裔的全名。朱權算是寧藩始祖,這一支的輩分為「磐奠覲宸拱,多謀統議中,總添支庶闊,作哲向親衷」。朱權的五個兒子都被封為郡王,長子朱磐烒為寧惠王,次子朱磐燁為臨川康僖王;三子朱磐烑為宜春安簡王;四子朱磐炷為新昌安僖王;五子朱磐㷬為信豐悼惠王。

寧王造反之後寧藩被廢,朱宸濠兒子和寧藩各支系的下場如何? - 天天要聞

朱磐烒本為世子,而且很賢明,但他沒能熬過父親,在正統二年(1437)先寧王去世,未能襲爵。所以第二代寧王由朱權嫡長孫朱奠培繼承,也就是朱磐烒的嫡長子,後來寧王都是由這一脈傳承的,類似朱標死後朱允炆繼承皇位一樣。朱奠培一共做了43年的寧王,於弘治四年(1491年)去世後,由其庶子朱覲鈞繼承寧王位,朱覲鈞僅在位五年便去世,寧王位由其庶長子朱宸濠繼承。

寧王造反之後寧藩被廢,朱宸濠兒子和寧藩各支系的下場如何? - 天天要聞

「宸濠世子外不請名。蓋有異志。它日欲自賜名。立嗣立國也。故宮中止以行敘。曰某哥某哥雲。」——《涌幢小品》

朱宸濠是一個很有抱負的人,但他在起事時遇到了王陽明這種對手,有些生不逢時,30多天的造反就是被不掌兵權的王陽明給平定了。結果就是明武宗革除寧王爵,廢為庶人,朱宸濠與幾個兒子被處死。值得一提的是朱宸濠的兒子在歷史上並未留名,《涌幢小品》解釋為朱宸濠早有謀反之心,所以在府上給幾個兒子按大小陳號,如老大、老二,其意圖是待稱帝後更改宗譜,重新擬訂後裔名譜。所以宜春王朱拱樤不是他兒子,而是朱宸澮的兒子,算是朱宸濠的堂侄,至於朱君照這些就純屬編造了,這種名字就不符合朱元璋立下的規矩。另外,寧王妃婁氏投水自盡,翠妃被一位知縣納,趣妃被福建市舶司副提舉舒芬納,朱宸濠死後還被焚屍揚灰。

寧王造反之後寧藩被廢,朱宸濠兒子和寧藩各支系的下場如何? - 天天要聞

寧藩其餘宗支

朱宸濠的造反在某種程度上成就了嘉靖帝,因為明武宗是個玩世不恭的人,王陽明活捉朱宸濠並不能解武宗心頭之恨,他非要御駕親征體驗一下平叛的感覺。也就是在平叛凱旋的路途中,明武宗游鎮江,於瓜州渡落水,回京後不久便一命嗚呼,這才有了嘉靖帝即位。嘉靖前期並未將寧藩除國,而是以旁系代管,如嘉靖二年以戈陽王兼理寧府事務,這個戈陽王最早就是朱權的兒子,即朱奠培的弟弟朱奠壏,這一脈到了宸字輩兒仍有嫡子,名朱拱樻,嘉靖帝就是以他作為「寧府宗理」,即代管的意思。

寧王造反之後寧藩被廢,朱宸濠兒子和寧藩各支系的下場如何? - 天天要聞

在朱拱樻去世後,嘉靖帝又以寧藩另一支系中挑選了一人代理,即樂安王朱奠壘,他也是朱權嫡孫,景泰三年封的樂安昭定王。嘉靖二十四年,朱奠壘——朱宸湔這一脈的嫡子朱拱欏襲爵,待嘉靖三十年朱拱樻去世後,嘉靖帝又以樂安王朱拱欏為「寧府宗理」。八年之後,朱拱欏去世,嘉靖帝才徹底以建安國、樂安國、戈陽國分治寧國八支,至此寧國宗理撤除。

寧王造反之後寧藩被廢,朱宸濠兒子和寧藩各支系的下場如何? - 天天要聞

除這三國外,其餘八支分別是臨川、宜春、新昌、信豐、瑞昌、石城、上高、鍾陵。其中臨川國是朱權庶二子朱磐輝的封地,但兩代臨川王都因罪貶為庶人,至拱子輩兒就沒有子嗣的文獻記載了,很可能一直處於「宗理」狀態。宜春國是朱權庶三子朱磐烑的封地,這一脈一直到南明永曆三年仍在續封,此時已是議字輩。而庶四子朱磐炷的新昌國、庶五子朱磐㷬的信豐國都因無子除國。

寧王造反之後寧藩被廢,朱宸濠兒子和寧藩各支系的下場如何? - 天天要聞

瑞昌國是朱權孫子開國的,即朱磐烒的庶二子首封瑞昌王,但文獻只知奠字輩兒,具體名字失考。朱宸濠叛亂時,瑞昌王為朱拱栟,他是受到叛亂連坐的一位,因此解京自盡,並將兒子送往鳳陽看護祖陵。瑞昌國並未除國,而是由旁系宗理,直到隆武年間才得以續封,但此系已經不是原來一脈,而是宗理一脈得以正式續封,即朱宸渥嫡三子朱拱樹這一脈。瑞昌國傳至南明到了中字輩兒,最後一位瑞昌王名字失考,但他父親,即倒數第二任瑞昌王名叫朱議瀝,是在隆武二年(1646)抗清的戰鬥中戰死的。

寧王造反之後寧藩被廢,朱宸濠兒子和寧藩各支系的下場如何? - 天天要聞

與瑞昌國相同的是鍾陵國,這是朱奠培庶三子朱覲錐的封地,第二代鍾陵王名為朱宸湤,父子倆都在弘治十八年(1505)坐罪,廢為庶人後押往鳳陽看護祖陵。只不過鍾陵國沒有實行宗理,經一代半傳承便除國。石城國也與瑞昌國相似,這是朱盤烒庶四子朱奠堵的封土,傳至朱宸浮時被格爵,嘉靖二十四年復爵,但因無子而除國。到了萬曆年間,以寧藩旁系朱多燽續奉石城王祀,之後又因無子而被宗理,第一任石城宗理名叫朱謀㙔,後來便無記載。直到南明永曆三年,才有記載稱石城王朱議淄於福建大田起兵抗清,之後戰死。這也有可能是為起兵造勢的自稱,因為按譜查詢,其父朱統鍡並無石城王的爵封。

寧王造反之後寧藩被廢,朱宸濠兒子和寧藩各支系的下場如何? - 天天要聞

比較特殊的是上高國,這是朱奠培任寧王時,其嫡長子朱覲鈞的暫封之土,即天順八年建立的郡王封土,待朱覲鈞於弘治五年嗣寧國封土後,朱宸濠就成了上高王,待朱宸濠於弘治七年襲寧國封土後,郡爵就自然廢止了,也可以說上高國在朱宸濠這一代除國了。

寧王造反之後寧藩被廢,朱宸濠兒子和寧藩各支系的下場如何? - 天天要聞

綜上所述,寧藩其實是一個龐大的體系,也能反應出明朝宗室的特點,朱元璋分封的子孫繁衍越來越多,為大明王朝帶來極其沉重的財政負擔。寧藩體系並沒有因朱宸濠叛亂而全部遭到清算,只是幾個典型被格爵除國,無直接參与反叛者都是發往鳳陽看護皇陵,就像朱棣把建文帝的兒子廢為「建庶人」一樣,不至於全部殺害,畢竟都是老朱家的血脈。時至今日,江西南昌還有一些朱姓後裔時常拜謁寧王墓,在此墓旁邊還有一個朱家自然村,據說都是寧王朱權後裔聚居而成。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巷道里的 「中國脊樑」,原來是他! - 天天要聞

巷道里的 「中國脊樑」,原來是他!

近日一段貴州榕江搶險一線的視頻讓無數網友淚目這個背影被稱為巷道里的「中國脊樑」這名只留下背影的戰士被找到了!他叫馬東昇是武警貴州總隊的一名戰士7月1日武警貴州總隊官兵深入貴州榕江縣城的小區、巷道清淤排障馬東昇所在的任務地點在一處巷道內那裡地勢低洼、空間狹小還有一段長約25米、傾斜近45度的斜坡他回憶當時巷...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近日,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等國內外多家科研單位合作,通過對甘棠箐遺址發掘出土的遺存進行分析研究,發現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約為距今30萬年的木器,與木器伴生的文化遺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 天天要聞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1942年,新四軍指揮部,粟裕看着手中的香煙盒,臉色平靜,接連下達了多道重要命令:全軍保持無線電靜默,派騎兵,火速追上高級幹部,讓他們緊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個新四軍的指揮體系,可能就被日軍給一鍋端了。粟裕將軍究竟在香煙盒上看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 天天要聞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在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簡稱「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資區普查隊發現兩座承載着歷史記憶的古橋——梅嶺惠安橋和上侖石塔及水尾橋。它們不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節點,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有趣的民間傳說。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 天天要聞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7月3日,一場承載着歷史記憶與家國情懷的捐贈儀式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舉行。捐贈人王曉思先生將其父親——老戰士、老黨員、著名文藝工作者王雲同志生前珍藏的一批珍貴抗戰文物及史料,無償捐贈給該館永久收藏。把個人記憶、家庭記憶變為社會記憶王雲同志(1920-1980)是一位經歷豐富、貢獻卓著的老戰士和文藝工作者。...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 天天要聞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7月4日,香港培僑中學在校內舉行活動,喜迎2023年7月24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據了解,培僑中學在2025年7月1日組織60名師生代表團到北京參加天安門升旗儀式,並獲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贈予2023年7月24日在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編號2023-0205號)。圖為迎國旗儀式。中新社記者 陳永諾 攝7月4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