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庚遷殷為何不得不遷,又為何如此重要

2020年04月16日13:28:32 歷史 1443

盤庚遷殷是商的第十三次遷都。自商人始祖契至湯,共十四代,其間八次遷徙;自湯至盤庚,共十代,有五次遷徙。商族的遷徙,見於記載的前後達十三次。

盤庚遷殷是商朝歷史的轉折點。自從遷至殷後,商朝穩定發展,不久後出現武丁中興。而此前頻繁遷都時,也正是商朝的中衰期。由此可推知,商前期數次遷都與商朝的不穩定有關。

下面說說商朝前期的不穩定局面:

一、王權弱小

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伊尹放太甲」,誠然這是段佳話,原本是無道昏君的商王太甲在被伊尹流放到桐宮為祖父商湯守陵,三年後反省錯誤而被伊尹迎回,成為一代賢君。

盤庚遷殷為何不得不遷,又為何如此重要 - 天天要聞

但這足以說明商初王權的弱小。伊尹品格高尚,這便是段佳話,若是碰上奸臣,恐怕就成了政變,甚至大亂。

之後,從第十代商王仲丁開始,王室內部連續爆發王位之爭,商朝前期的兄終弟及王位繼承製度遭破壞。當繼位之弟死時,弟之子都不肯把王位交還給兄之子,因此造成了廢嫡面更立諸弟子,弟子或爭相代立的混亂局面。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陽甲在位時期,共經歷五代、九王,史稱九世之亂。

到九世之亂後期,商王陽甲已無法控制內亂的貴族勢力,司馬遷《史記》中載:「比九世亂,於是諸侯莫朝」。陽甲在絕望中去世後,弟弟盤庚即位,有感於貴族之難制,盤庚遂決心遷都。

盤庚遷殷為何不得不遷,又為何如此重要 - 天天要聞

說回盤庚遷殷這件事本身,盤庚就受到了貴族勢力的極大抵制。因為遷都以後,一切都得從頭做起,宗室、貴族勢力離開了經營已久的大本營,必會受到抑制。遷都也使商王避開叛亂勢力的攻擊,貴族們再難干預王權,插手政治。最終,盤庚以強制手段實現遷都,商朝自此復興。

由此可知,都城所在與貴族勢力息息相關,盤庚以前都城屢遷正是由於王位爭奪的激烈,以及商王和宗室貴族矛盾的尖銳。

盤庚遷殷為何不得不遷,又為何如此重要 - 天天要聞

二、生產落後

商朝處於我國農業由遷移農業向定居農業過渡的時期。

何為「遷移農業」?就是刀耕火種的粗放種植,先以斧劈、火燒等方法開墾出一片荒地,然後隨意播種,不特意施肥。幾年後地力下降,產量降低,又另尋新地開墾。

盤庚遷殷為何不得不遷,又為何如此重要 - 天天要聞

商朝已具有了相對高級的社會形態,耕作技術已有初步發展,但在商初仍十分有限,這是商人頻繁遷徙的經濟原因。

到盤庚所在的商朝中期,商人的生產技術已大幅進步,包括對農業生產的認識,也包括農具的製造。總之,隨着農業的精耕細作化,商人的定居習俗得以鞏固,遷都不再必要,也不再方便。因此,盤庚遷殷也標誌着商朝生產模式的進步。

盤庚遷殷為何不得不遷,又為何如此重要 - 天天要聞

最後,再講遷都的地理因素

商朝發源於華北東部,位在黃河下游地區,而黃河下游的泛濫和改道極其頻繁。

例如:商王祖乙在位時,都城相(今河南內黃)遭洪水,祖乙把國都遷到了耿(今山西河津),祖乙遷至耿的第二年,因發生河患,耿城被摧毀而遷都至庇(今山東鄆城)。

盤庚遷殷為何不得不遷,又為何如此重要 - 天天要聞

盤庚選擇的殷地,位於黃河以北,太行山以東,不會經常遭受黃河水患,相對此前的都城而言比較安全。殷附近有漳水、洹水、淇水等,雖然也有水患,但遠較黃河為輕,又能保證都城用水,從地理因素看相對適宜久居。

盤庚遷殷後,王權得以加強,商朝結束了長達九世的內亂,進入穩定發展時期。盤庚去世四十年後,侄子武丁繼位,商朝在其統治下臻於鼎盛。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新民一周 | 殲10為何一鳴驚人 - 天天要聞

新民一周 | 殲10為何一鳴驚人

這是一次偶發的戰果,也是一次必然的勝利。文 | 朱國順歷史的必然性,常常是以偶然的方式表達出來的。1982年2月,航空工業部召開評審會,研究確定中國新一代殲擊機方案。參加競標的分別是瀋陽601所的殲13方案和南昌650所的強6改方案。討論時氣氛有些沉悶。會議間隙,航空部軍機局副局長問參加評審的成都611所專家宋文驄:你...
北京市僑界捐贈華僑抗戰實物資料 - 天天要聞

北京市僑界捐贈華僑抗戰實物資料

中新網北京5月22日電 21日,北京市僑聯、丰台區僑聯、王穎女士向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捐贈抗戰相關實物資料。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匯款給美國歸僑飛行員馬鴻安的信匯委託書和匯款副收條。(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供圖) 此次捐贈的實物包括:古巴「旅古華僑抗日後援總會」代銷的民國26年救國公債伍圓券、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匯款給美...
一棍三用!馮玉祥「打軍棍」里藏着怎樣的治軍奇招 - 天天要聞

一棍三用!馮玉祥「打軍棍」里藏着怎樣的治軍奇招

馮玉祥(1882—1948),字煥章,人稱「布衣將軍」。生於直隸青縣(今河北滄州滄縣),後隨父到保定(今河北保定),因父親是下層舊軍官,馮玉祥實際上是在軍營中長大,未滿十六歲就入了伍。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參加起義,勢力逐漸壯大,直至後來
如果蘇聯晚解體幾年,俄羅斯對於中亞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 天天要聞

如果蘇聯晚解體幾年,俄羅斯對於中亞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他差點成了蘇聯的「副總統」,卻悄悄把哈薩克從「俄語帝國」里抽了出來有個細節,很多人沒注意。1991年夏天,蘇聯還沒散,莫斯科那邊在考慮設個「副總統」職位。圈裡人都知道,那個位置本來是
匈奴的「生物戰」有沒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 天天要聞

匈奴的「生物戰」有沒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公元前二世紀中葉,在亞歐大陸上,漢匈兩大帝國的戰爭進入到白熱化階段。漢武帝元狩年間,一位年輕將領的迅速崛起和突然隕落,深刻影響着這場百年戰爭的走向。當我們把《史記》《漢書》和出土的漢簡相互印證,便能揭開霍去病暴卒背後的一些蛛絲馬跡。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中國、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遺產地 - 天天要聞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中國、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遺產地

近日,中國德清珍珠複合養殖系統、福鼎白茶文化系統和什川古梨園系統以及巴西馬黛茶傳統農林兼作體系、墨西哥重要糧食作物和生物多樣性祖傳保護體系、西班牙蘭薩羅特島獨特火山景觀農業體系正式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及環境辦公室主任卡維·扎赫迪指出:「目...
緬懷!袁隆平逝世四周年,家人在墓前種下22株向日葵 - 天天要聞

緬懷!袁隆平逝世四周年,家人在墓前種下22株向日葵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從此,春種秋收都和懷念有關。「袁院士生前是一個很陽光、很快樂的人,常常說,做人要向陽而生。」5月21日,湖南唐人萬壽園袁隆平院士墓前,其家人種下了22株向日葵以示懷念。袁隆平的侄兒袁景輝告訴記者,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逝世四周...
「美女書記」林虹被逮捕! - 天天要聞

「美女書記」林虹被逮捕!

5月21日,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消息,浙江省台州市政協原黨組成員、副主席林虹(副廳級)涉嫌受賄一案,由浙江省監察委員會調查終結,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日前,浙江省人民檢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賄罪對林虹作出逮捕決定。公開簡歷顯示,1967年6月出生的林虹是浙江溫嶺人,參加工作後長期在浙江台州任職。林虹2011年7月起任浙江...
如果梁鄉是反派,將會是納蘭元述、閻孝國之後的另一個經典角色 - 天天要聞

如果梁鄉是反派,將會是納蘭元述、閻孝國之後的另一個經典角色

最近電視劇《人生若如初見》經歷種種風波後在今年重新開播,講述了在晚清動蕩時期,幾位中國青年在時代的背景下代表不同的群體在革命浪潮中經歷的成長與犧牲。電視劇主角梁鄉,皇族宗室、父親早亡、留學日本、主張立憲,種種經歷都在說明此人的歷史原型是清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