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年張治中逝世,葬禮安排引起爭議,周總理力排眾議作出2項決定

2025年05月15日08:02:04 歷史 1893

「總理,追悼會還辦不辦?」1969年4月7日深夜,秘書第三次推開辦公室的門。周恩來握着鋼筆的手頓了頓,目光落在案頭泛黃的黃埔軍校合影上:「不僅要辦,還要按最高規格辦。」這句話像塊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了在場所有人對這位傳奇人物的集體記憶。

1925年春天的廣州街頭,兩個穿灰布長衫的身影總愛在茶樓里消磨午後時光。彼時剛滿27歲的周恩來端着青花茶碗,望着對面比自己年長八歲的張治中,冷不丁冒出一句:「文白兄當真要跟着中正兄走到底?」這位後來被稱作「和平將軍」的漢子摩挲着茶盞邊沿,半晌才應道:「我走的是中山先生的路。」這段看似尋常的對話,卻為持續四十餘年的特殊情誼埋下伏筆。

69年張治中逝世,葬禮安排引起爭議,周總理力排眾議作出2項決定 - 天天要聞

歷史有時偏愛黑色幽默。1938年11月12日長沙城頭燃起衝天大火時,張治中作為湖南省主席正焦頭爛額地收拾爛攤子。他頂着「縱火犯」的罵名,卻不忘在濃煙中派人尋找周恩來的下落。這場本可能成為友誼終點的災難,反而讓兩位故交的情誼愈發深厚。有意思的是,當蔣介石質問為何沒能困住中共代表時,張治中只淡淡回了句:「黨國要員尚需撤離,遑論他人?」

新疆戈壁的風沙見證過這對摯友最驚心動魄的合作。1945年深秋,張治中剛接任西北行轅主任就收到周恩來的密信。在迪化監獄昏暗的牢房裡,131名共產黨幹部重見天日。負責看押的獄警後來回憶,張治中視察時特意在楊之華牢房前駐足良久——這位瞿秋白遺孀的出獄,成了後來國共談判桌上最有力的信任籌碼。

69年張治中逝世,葬禮安排引起爭議,周總理力排眾議作出2項決定 - 天天要聞

重慶桂園的銀杏葉黃了又綠,張治中把自家宅院騰給毛澤東辦公的舉動,在國民黨高層引發不小震動。有同僚當面譏諷他「通共」,這位陸軍二級上將把茶杯往桌上一頓:「我通的是民族大義!」據內衛回憶,毛澤東在此居住的43天里,張治中每天清晨都要親自檢查安防,連牆角青苔都要囑咐人鏟凈防滑。

1949年北平談判破裂時,向來溫和的周恩來在六國飯店拍了桌子:「文白兄若回南京,我周恩來第一個不答應!」這話讓原本準備返寧復命的張治中怔在當場。三天後,當他在西郊機場看到專程來接的鄧穎超,終於明白這位老友為何堅持要自己留在北平。這段往事後來被張治中寫進回憶錄,墨跡在「周公高義」四字上洇開重重一團。

69年張治中逝世,葬禮安排引起爭議,周總理力排眾議作出2項決定 - 天天要聞

新中國成立後的中南海西花廳,常能見到個穿中山裝的高大身影。工作人員都熟悉這個規律:只要周總理出國訪問歸來,張治中家的門鈴準會在次日清晨響起。從萬隆會議帶回的雪茄,到日內瓦捎來的懷錶,二十年間竟攢了滿滿一樟木箱。有次鄧穎超打趣丈夫:「你待文白先生,倒比對我這夫人還上心。」周恩來聞言大笑:「他可是咱們家的護身符呢!」

特殊年代的風暴來得猝不及防。1966年深秋某夜,張治中家的大門被砸得山響。次日清晨,周恩來派來的警衛班已在院牆外拉起警戒線。據當時執勤戰士回憶,總理辦公室連續三天往這裡調撥生活物資,連廚房用的蜂窩煤都特意從京西礦務局調來。張治中在日記里寫道:「周公如傘,護我風雨十七年。」

69年張治中逝世,葬禮安排引起爭議,周總理力排眾議作出2項決定 - 天天要聞

1969年4月6日的北京醫院瀰漫著消毒水味道。昏迷多日的張治中突然清醒,拉着長子一純的手反覆念叨:「告訴周公,莫為我費心...」七小時後,當周恩來匆匆趕到病房,只見白布已覆住故人面容。在場醫生記得清楚,總理在床前靜立了整整一刻鐘,手指把軍大衣扣子擰得咯咯作響。

治喪會議的爭吵持續到後半夜。反對者拍着桌子吼:「現在什麼形勢?開追悼會合適嗎!」周恩來突然起身,軍靴後跟「咔」地併攏:「文白先生三救共產黨,這個情,人民要還!」全場鴉雀無聲。次日簽發的文件上,追悼會規格欄里「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的字樣格外醒目。

八寶山松柏記得那個細雨綿綿的清晨。周恩來站在悼詞台前,目光掃過綴滿黑紗的人群。當他念到「張治中同志」時,聲音突然有些發顫。這個細微的停頓被在場的新華社記者敏銳捕捉,後來成為珍貴的歷史底片。追悼會結束兩小時後,周恩來辦公室的燈光再度亮起,案頭擺着剛擬好的保護民主人士名單——首頁第一個名字,墨跡尚未乾透。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為什麼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講究 - 天天要聞

為什麼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講究

與今天我們的名字不同,古人在起名字時,名是名,字是字。《顏氏家訓》有言:名以正體,字以表德,就是說「名」是用來區別彼此的,「字」則是體現一個人的德行。在古代,嬰兒出生三個月之後便有父親給孩子取名,「三月之末……父執子之右手,咳而名之」。
陳谷嘉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陳谷嘉同志逝世

5月14日,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發佈訃告稱,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思想史家、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陳谷嘉先生,於2025年5月14日上午8時逝世,享年91歲。陳谷嘉陳谷嘉先生1934年5月出生於湖南寧鄉,1959年8月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系,並執教於湖南大學。1959年11月赴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師從著名史學家侯外廬先生。嗣後回湖...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詩,結果被一首詩懟得下不來台 - 天天要聞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詩,結果被一首詩懟得下不來台

曹操死後,他大兒子曹丕當了皇帝。這曹丕一直看自己弟弟曹植不順眼,為啥呢?因為曹植太有才了,以前老爹曹操最喜歡他,差點讓他接班。現在曹丕當了皇帝,越想越氣:這小子留着遲早是個禍害!這天上朝,有個大臣打小報告:"陛下,您弟弟曹植整天寫詩發牢騷,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 - 天天要聞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

日本國立公文書館14日公開展示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1644部隊、8604部隊和8609部隊的留守名簿。5月14日,在日本東京,日本細菌戰研究專家、滋賀醫科大學名譽教授西山勝夫召開說明會。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5月14日,在位於日本東京的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工作人員展示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1644部隊的留守名簿。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
民國人物張宗昌 - 天天要聞

民國人物張宗昌

給了我們所知道的很多負面形象,如荒淫好色、迎娶大批姨太太或殘暴冷血,鎮壓勞工,,扼殺新聞自由、橫徵暴斂等等。
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何要堅持「第二個結合」? - 天天要聞

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何要堅持「第二個結合」?

「兩個結合」是我們黨在深刻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百年奮鬥歷史經驗、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發展規律基礎上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與原創性貢獻。其中「第二個結合」,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僅為新時代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築牢了深厚文化根基、注入了磅礴精神偉力,更為我們黨以徹底自我...
明朝奇聞:道士與皇帝的「長生不老」大冒險! - 天天要聞

明朝奇聞:道士與皇帝的「長生不老」大冒險!

在明朝嘉靖年間,歷史的舞台上上演了一出「皇帝與道士」的奇妙戲碼,簡直可以用「道士駕到,皇帝傻眼」來形容!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這位名叫陶仲文的道士,以及他如何在宮廷中掀起一陣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