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16歲女子稱作「破瓜之年」,「破瓜」什麼意思?說來你別不信

2025年05月12日13:22:04 歷史 1728

我們在常看的古代背景文學作品裏可以看到,每當出現形容女子年齡的片段,就會出現「破瓜之年」用於告訴觀眾當前角色的年齡。

一般被「破瓜之年」形容的女子都是16歲的少女,這與「豆蔻年華」所形容的十三四歲的女孩還不一樣。

古代16歲女子稱作「破瓜之年」,「破瓜」什麼意思?說來你別不信 - 天天要聞

可是為什麼古人會引用「破瓜」二字用來形容女子年齡,「破瓜」的原本含義又是什麼呢?

一、「破瓜」的由來及衍生

想要具體探究「破瓜」的由來,就要將注意力集中到這個「瓜」字上。

古代16歲女子稱作「破瓜之年」,「破瓜」什麼意思?說來你別不信 - 天天要聞

古人豐富的想像力為我們的文字增添了無限趣味,這個「瓜」字也是如此。在早期的隸書和魏碑體中,「瓜」字可以被拆分為兩個「八」字。

且古人在形容年齡時常採用「乘法」計算,也就是「二八年華」指的不是二十八而是二八一十六,指女生十六歲。

所以「瓜」字因為自帶兩個「八」字被用指代十六,至於「破」字就是「到達,突破」的含義。

古代16歲女子稱作「破瓜之年」,「破瓜」什麼意思?說來你別不信 - 天天要聞

因此「破瓜」最初的含義是指女子已經到十六歲的年紀。早在南朝詩歌《碧玉歌》里就有「碧玉破瓜時,郎為情顛倒」,使用「破瓜」形容女子到了十六歲情竇初開的描寫方法。

當然詞語的含義並非一成不變的,「破瓜」一詞被沿用至唐朝也被增添更加豐富的內容。

因為瓜果的形象是青翠水嫩,再加上「破瓜」被用於描述剛剛成年的少女,所以許多唐朝詩人擅用「破瓜」形容女子正處於少女的青春年華階段。

古代16歲女子稱作「破瓜之年」,「破瓜」什麼意思?說來你別不信 - 天天要聞

與十六歲的含義相比要更加豐富,不過「十六歲」依舊是「破瓜」在眾多文學作品中的主要含義。

只是到了明清時期大量民俗小說被創作,其中也少不了對女子的描寫。

在這類民間作品中女子成年就意味着出嫁面對被破身的處境,因而「破瓜」與「破身」常常被一起使用。

古代16歲女子稱作「破瓜之年」,「破瓜」什麼意思?說來你別不信 - 天天要聞

又因為相似的詞語構成,所以在民間文學當中「破瓜」逐漸延伸出「破身」的含義,並被廣泛應用,甚至超越了它原本的意義。

針對這個現象清代學者瞿灝就在《通俗編》中批評,「破瓜」並沒有「破身」之意。

只是這也擋不住民間的應用,甚至被引申出了性暗示,與女子初婚或者初次性行為相聯繫。

古代16歲女子稱作「破瓜之年」,「破瓜」什麼意思?說來你別不信 - 天天要聞

不過拋去以上這些常見的寓意,「破瓜」其實還有一層十分罕見的意義。當初在滿人入關清朝被建立之初,因為要學習漢人文化但是出現誤差。

在少數文本中可以看到「破瓜」被拆分為八八六十四,用於形容六十四歲男子的用法。但是因為應用稀少,並未被民間認可。

二、男女的特殊年齡稱謂

無論男女在每個特殊的年齡階段都有自己專屬的年齡稱謂,這些不同的稱謂一般都是應用於幼年至少年時期。

古代16歲女子稱作「破瓜之年」,「破瓜」什麼意思?說來你別不信 - 天天要聞

自中年以後由於古代高齡人群稀少,所以男女對於高齡者的稱呼逐漸統一。

幼年時期對於男女孩童的年齡稱呼多是和對應年紀時期的特徵用作年齡代稱。剛出生的嬰兒被被稱為襁褓,2-3歲的孩子被統稱為孩提。

女子7-8歲,男子7-14歲因為其髮型是自然下垂的,所以用垂髫指代這個年齡的孩子。

古代16歲女子稱作「破瓜之年」,「破瓜」什麼意思?說來你別不信 - 天天要聞

再往上男女年紀稱呼就有明顯區分,女子一般用禮法婚嫁等詞語代稱,而男子則使用功名、社會責任來用作指代。

女子在12歲時佩戴金釵和在15歲時行及笄禮插上發簪,所以女子的12歲和15歲會使用金釵之年和及笄來做代稱。

而男子的13-15歲需要學習文舞禮儀,所以舞勺之年就是13-15男子的統稱。

古代16歲女子稱作「破瓜之年」,「破瓜」什麼意思?說來你別不信 - 天天要聞

不過男子在15歲會像女子一樣行束髮禮標誌着進入了青年時期,在20歲行加冠禮。所以男子就有了束髮和弱冠之年來描述15歲和20歲。

與男子不同,由於女子在古代通常承擔著生育責任,所以在20歲以後就有更多用於催婚的詞語來稱呼女子年齡,如摽梅之年或標梅之期。

在女子婚嫁或是超齡未嫁時也有相應的稱謂,夭桃被用於形容新娘年輕貌美。未嫁少女是用待字閨中描述,而怨女就是用來暗喻那些超齡未婚的女子。

古代16歲女子稱作「破瓜之年」,「破瓜」什麼意思?說來你別不信 - 天天要聞

三、統一的中老年稱呼

古代平均年齡較低,針對中老年等高齡人群的稱呼也不再區分男女,而是更多了一層責任和祝願。

古人對於三十歲以上的人群稱呼多是來自於《論語》中對不同年齡的描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描寫,也是古人最常用的年齡稱呼。

古代16歲女子稱作「破瓜之年」,「破瓜」什麼意思?說來你別不信 - 天天要聞

六十歲的老人被稱為花甲之年,取自六十年一花甲子的紀年規則。等老人到了七十歲就已經可以被稱為古稀之年,形容老人長壽。

而80-90歲的年紀則是耄耋之年,100歲是期頤之年都是以老人到達年紀後的狀態用作稱呼。

在這期間也不乏老人遇到特殊年紀時而衍生的奇特稱呼。繁體字「喜」字像是兩個「七」字疊加,就有了「喜壽」用來恭喜老人77歲高壽。

古代16歲女子稱作「破瓜之年」,「破瓜」什麼意思?說來你別不信 - 天天要聞

和「喜壽」一詞由來相同的詞語還有「米壽」,也是因為「米」字拆開是「八十八」而被稱呼88歲的老人,以及108歲被人稱呼為「茶壽」也是同理。

至於99歲的老人被人稱呼為「白壽」,是由於還差一歲就是百歲,所以「百」字缺少一橫就是「白」字而得出的稱呼。

古代16歲女子稱作「破瓜之年」,「破瓜」什麼意思?說來你別不信 - 天天要聞

很多時候這些高齡稱謂大部分會被用於形容男子高壽者,這是因為古代女子高壽者數量稀少。為此女子到了一定特殊年齡也有不同的稱呼。

常見的就是30-40歲女子被人稱誒半老徐娘,50歲的「知命」稱呼與男子通用。

等到了60歲以上就會被稱為耆艾,但是在民間大多是被稱為老嫗或是媼。

古代16歲女子稱作「破瓜之年」,「破瓜」什麼意思?說來你別不信 - 天天要聞

古代對於不同年紀的人的稱呼各不相同,但都是根據周圍環境例如在禮法、社會習慣尋找代稱詞。

這是古人精簡文字的智慧,也不乏拆字的趣味。也能從中看出古代文化變遷史和文字的演變。

參考資料

公共基礎知識備考:我國不同年齡的稱謂-敦化華圖 | 2023-12-30 08:10

年齡稱謂-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搜狗百科

破瓜的解釋|破瓜的意思|漢典「破瓜」詞語的解釋
-漢典

年齡稱謂-百度百科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今天是個大日子,而多數人將註定錯失眼前大機遇 - 天天要聞

今天是個大日子,而多數人將註定錯失眼前大機遇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2025年5月12日下午三點,世界最強大的兩個國家簽署的這份聯合聲明,在以後的歷史中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也很可能是新舊兩個大國興衰的標誌性事件。深度贊同巴老的這段描述:我的成功有賴於我生在了1930年代世界最強大的
山西賈寨遺址發現廟底溝二期文化房址 - 天天要聞

山西賈寨遺址發現廟底溝二期文化房址

中新社太原5月12日電 (記者 楊靜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2日對外發佈山西陽城賈寨遺址發掘資料,該遺址發現廟底溝二期文化房址,出土圈足杯、玉環等遺物,是晉東南地區首次發現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與廟底溝二期文化交流互動的直接證據。 賈寨遺址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芹池鎮賈寨村,南臨蘆葦河,地形北高南低。蘆葦河支流...
極目政情丨楊陽,女,擬任蘇木鎮黨委副職,生於1998年 - 天天要聞

極目政情丨楊陽,女,擬任蘇木鎮黨委副職,生於1998年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委組織部發佈擬任幹部進行公示。其中,現任查干淖爾鎮一級科員楊陽擬任蘇木鎮黨委副職。另據澎湃新聞5月12日報道,楊陽,女,漢族,1998年2月生,大學,管理學學士,中共黨員。資料圖楊陽系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選調生,於2021年1月參加工作。她長期在錫林郭勒盟工作,曾任阿巴嘎旗查干...
鐵嶺縣中等職業教育專業學校開展紅色文化傳承實踐活動 - 天天要聞

鐵嶺縣中等職業教育專業學校開展紅色文化傳承實踐活動

2025年5月11日,鐵嶺縣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組織師生代表赴鐵嶺縣任輔臣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開展「追尋先烈足跡賡續紅色血脈」主題教育活動,通過沉浸式參觀學習,感悟革命先輩的崇高精神,汲取奮進力量。任輔臣同志是中國早期工人運動領袖、無產階級革命
和眾匯富交了1980是智商稅?交的是課程,買的是服務 - 天天要聞

和眾匯富交了1980是智商稅?交的是課程,買的是服務

最近有人在網上問:和眾匯富收1980這事兒是不是智商稅?我第一反應是,這種問題吧,問出來基本就已經在罵人了。但細想也不是沒道理,畢竟花錢買服務,大家都想搞清楚到底圖個啥。 先撇開服務質量不談,我們看公司背景。和眾匯富不是啥野雞機構,2000年成立,2002年拿到投資諮詢牌照,在證監會官網都查得到,編號ZX0155。現...
陝西省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三秦工匠表彰大會舉行 - 天天要聞

陝西省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三秦工匠表彰大會舉行

陝西省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三秦工匠表彰大會舉行趙一德講話 趙剛主持 邢善萍出席4月29日,我省召開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三秦工匠表彰大會,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
肯尼迪遇刺案解密:暗殺背後的三股暗流 - 天天要聞

肯尼迪遇刺案解密:暗殺背後的三股暗流

1963年11月22日中午12點30分,達拉斯迪利廣場的槍聲讓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化作一具血淋淋的屍體。六十年後的今天,當特朗普政府解密最後一箱檔案時,人們赫然發現:那顆穿過肯尼迪脖頸的子彈,可能裹挾着三大利益集團的滔天怒火。您要問這些利
17年了,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致敬重生 - 天天要聞

17年了,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致敬重生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撕裂了土地、摧毀了山川,讓千萬個幸福家庭支離破碎,無數生命在災難中戛然而止。17年過去了,我們依然清晰地記得瓦礫堆中伸出的求援之手,記得八方馳援的感人身影,記得廢墟上重新燃起的希望之光。今天的汶川,早已在傷痛中涅槃重生,一棟棟嶄新的建築拔地而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