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印度記者質問:為何說西藏是中國的?周總理一比喻輕鬆反擊

2025年05月07日23:12:04 歷史 1895

1960年,印度記者刁難提問周總理:「西藏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嗎?」對此,周恩來是如何機智回應的?

新中國成立後,中印兩國外交關係逐漸友好,六十年代初,印度方面在邊界問題上的頻繁挑釁,嚴重觸及中國的核心利益與領土尊嚴。

1960年印度記者質問:為何說西藏是中國的?周總理一比喻輕鬆反擊 - 天天要聞

面對這一複雜局勢,1960年,周恩來前往印度,旨在化解矛盾,探索和平解決邊界爭端的途徑。期間,印度方面的態度與誠意,令人心寒,中方對此深感失望。

面對此情此景,周總理決定在印度總統府的莊嚴圓柱廳內,召開一場面向全球的新聞發佈會。發佈會前夕,記者們獲准步入會場,手中接過的是預先準備好的聲明書。

隨後,周總理與陳毅副總理率團步入會場,與眾多媒體朋友親切會面。此時,《泰晤士報》的韋爾娜記者,率先向周總理表達關切之情:「總理先生,可能有的記者會不顧禮節發難,您要多加小心。」周總理則以標誌性的溫和笑容回應:「韋爾娜小姐,您的提醒我心領了,謝謝您。」

韋爾娜微笑回應後再次近身,更為直白的比喻警示:「總理先生,這不是招待會,實際是一個射擊場。您是場上唯一的靶子,上千支槍口會同時瞄準您,您不能進去啊!」

面對如此緊迫的提醒,周總理依舊從容不迫,輕輕拍拍韋爾娜的肩:「韋爾娜小姐,請放寬心,新德里的空氣中,絕不會有傷害我的子彈。」

1960年印度記者質問:為何說西藏是中國的?周總理一比喻輕鬆反擊 - 天天要聞

在接下來的45分鐘里,周總理髮表一場深刻而動人的演講,追溯中印兩國悠久而輝煌的文明史,強調兩國數千年來的和平共處與相互尊重。

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周總理的身影便頻繁出現於各類外交舞台,歷經風雨洗禮,始終屹立不倒,面對記者的種種刁難與挑戰總能一一化解。

在這場發佈會的尾聲,周總理以一段鏗鏘有力的話語作為總結:「中國,從不會無端侵犯他國寸土,同樣,我們也絕不允許任何外來勢力侵犯我們的領土與主權。中印兩國人民之間,並無根本利益之衝突,眼前的陰霾終將散去,兩國邊界的紛爭也必將在和平與理解中得以妥善解決。」

在演講的餘音中,周總理稍作休息,以一種平和而堅定的語氣繼續說道:「在我踏入這個會場之前,有一位朋友善意地提醒我,今天我可能會成為某些人『語言子彈』下的目標。但我始終相信,真正的朋友之間,應當坦誠相待,即使意見不合,也應該直接表達出來,共同尋求解決之道。」

話音剛落,一名印度記者便迫不及待地站起來,帶着幾分質疑和嘲諷問道:「總理先生,據我所知,中印邊界的劃分已經十分明確,那麼為什麼還要進行談判,重新劃分邊界呢?這豈不是多此一舉?」

1960年印度記者質問:為何說西藏是中國的?周總理一比喻輕鬆反擊 - 天天要聞

面對這樣的發難,周總理保持冷靜,目光深邃地回答道:「如果你能夠深入了解並研究中國和印度邊界數百年的歷史演變,真正明白那條所謂『邊界線』的形成過程,我相信你就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了。」

緊接着,英國路透社的記者詹姆斯站起來,試圖進一步挑釁:「總理先生,您提到中國將通過和平的方式與印度協商解決邊境問題。我想請問,對於那些原本就屬於其他國家的東西,中國真的有資格去討論它們的歸屬權嗎?」

這個問題顯然帶有強烈的挑釁意味,周總理沒有動怒,嚴肅地回答道:「在領土糾紛的問題上,你的這種說法是非常不恰當的。我想問你,如果一個強盜強佔了別人的財物,那麼財物的原主人是否有權向強盜討回本就屬於自己的東西?這難道不是天經地義的嗎?」

周總理強硬態度和清晰邏輯,讓現場的氣氛瞬間緊張起來,詹姆斯原本以為自己的問題會讓周總理陷入尷尬,卻沒想到反而被周總理巧妙地反擊了回來,頓時臉色難看,只好訕訕地坐下。

最後,又有一名記者站起來,以一種更為委婉的方式提問:「總理先生,我想請問,西藏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嗎?」這個問題雖然換了一種表達方式,但周總理依然能夠感受到其中的深意,準備以更加堅定和全面的回答來闡述中國的立場。

1960年印度記者質問:為何說西藏是中國的?周總理一比喻輕鬆反擊 - 天天要聞

周總理首先強調西藏與中國之間悠久而深厚的歷史文化聯繫,明確指出,自元朝起,西藏便作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這一事實得到國際法的明確認可,其確鑿性無可爭辯。

隨後,周總理深入剖析西藏問題的歷史,指出無論時代如何變遷,西藏始終在中國王朝的管轄之下。

更進一步地,周總理強調近代以來中國政府對西藏所實施的積極治理與有效管理,以及為促進西藏發展繁榮所付出的不懈努力,這些舉措彰顯中國政府對西藏的堅定主權立場,充分證明西藏作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通過這樣一番深入淺出的闡述,周總理有力地回應英國記者的質疑,更以事實為依據,以理服人,展現中國政府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的強大信心。

在回應之際,周恩來巧妙地將比喻與類比融入話語中,說道:「試想,中國元朝的輝煌距今已有七百餘年,若以此論長短,那美國僅百年的歷史,豈非也要質疑其國家身份?這顯然是不符合邏輯的。」

1960年印度記者質問:為何說西藏是中國的?周總理一比喻輕鬆反擊 - 天天要聞

此言一出,如同利劍出鞘,直指對方邏輯之要害,讓那些試圖割裂西藏與中國聯繫的聲音瞬間啞火。緊接着,掌聲雷動,這是對周總理深邃見解的熱烈回應,更是對中國政府堅決捍衛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意志的堅定支持。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三把倭刀掀開的明朝錦衣衛暗黑帝國 - 天天要聞

三把倭刀掀開的明朝錦衣衛暗黑帝國

成化十二年的秋天,寧波港的海風裹挾着咸腥,吹皺了浙江按察使楊繼宗的官袍。當他掀開那艘南洋商船的夾層時,2300把倭刀寒光凜冽,刀柄上刻着的「寧波衛王」四個字,像一把匕首,瞬間刺穿了整個大明朝的軍制心臟——本該剿滅倭寇的衛所官兵,竟將屠刀親手
兵變馬嵬坡:大唐王朝的至暗時刻,卻藏着令人細思極恐的真相 - 天天要聞

兵變馬嵬坡:大唐王朝的至暗時刻,卻藏着令人細思極恐的真相

前言馬嵬坡的梨花埋了楊貴妃,卻埋不住大唐王朝的權力暗戰。安史之亂爆發,20萬唐軍潰敗,長安淪陷。唐玄宗連夜西逃,禁軍卻在馬嵬驛突然發難——宰相楊國忠被剁成肉泥,貴妃楊玉環被白綾勒死。表面是"六軍不發無奈何"的兵變,實則是太子李亨與禁軍統帥陳
印巴打不起來?莫迪出現戰略誤判 - 天天要聞

印巴打不起來?莫迪出現戰略誤判

現在的印度有點騎虎難下了。前腳剛封鎖巴基斯坦空域,後腳巴基斯坦就放出 "36 小時內開戰" 的狠話,明擺着在激將:"有種你就打,不打就是慫包"。結果好幾天過去,邊境上還是小打小鬧,大規模衝突壓根沒影....
傷重被俘,絕食而死,忠義壯烈,名垂千古:楊業 - 天天要聞

傷重被俘,絕食而死,忠義壯烈,名垂千古:楊業

遠觀近鑒宋朝人•349·傷重被俘,絕食而死,忠義壯烈,名垂千古:楊業楊業楊業(?-986),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宋史·卷二百七十二·列傳第三十一》有傳。本傳記,楊業的父親楊信,在後漢任麟州(治今陝西神木)刺史。
這位五四獎章獲得者,是位台灣青年 - 天天要聞

這位五四獎章獲得者,是位台灣青年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龔雪 通訊員 楊凱近日,台灣青年王祥宇喜獲2025年湖北青年五四獎章。「這既是一份崇高的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5月7日,王祥宇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時感慨,「武漢是我的福地,我們企業在武漢實現爆髮式增長。今後我們將繼續紮根武漢,進一步發展壯大。」王祥宇來自台灣省台北市,2012年碩士...
跟着習主席看世界 | 走進俄羅斯:銘記歷史,開創未來 - 天天要聞

跟着習主席看世界 | 走進俄羅斯:銘記歷史,開創未來

疆域遼闊,橫跨歐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這裡是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依河而建 古迹眾多克里姆林宮雄偉壯觀紅場閱兵步伐鏗鏘聖彼得堡水道縱橫 風光旖旎「北方威尼斯」洋溢着歐陸風情「黑海明珠」索契 依山面海雪山碧波相映成趣奧運聖火點燃激情這裡是世界上面積最
崔康熙不下課並非因違約金,有一點泰山隊比較忌憚,不敢魚死網破 - 天天要聞

崔康熙不下課並非因違約金,有一點泰山隊比較忌憚,不敢魚死網破

如今中超聯賽已經是進行了11輪比賽,在11輪聯賽過後,泰山隊在積分榜上只能是排在積分榜第五位,而且距離榜首已經是有了多達9分的差距,作為聯賽開始之前的爭冠熱門,球隊在聯賽還未過半的情況下就已經是徹底退出了聯賽冠軍的爭奪了,而且繼續這樣下去的話,球隊的排名還會繼續下滑。而這一切最大的責任應屬崔康熙了,崔康...
關羽30回合平紀靈,張飛10回合殺紀靈,為何?4大隱情揭開答案 - 天天要聞

關羽30回合平紀靈,張飛10回合殺紀靈,為何?4大隱情揭開答案

大家好,我是黑白說歷史。諸位看官,且說《三國演義》中猛將如雲,但有一樁怪事令人費解——袁術麾下頭號大將紀靈,先與關羽大戰三十合不分勝負,後遇張飛卻十合斃命。關張二人皆是「萬人敵」,武藝本在伯仲之間,何以戰績天差地別?莫不是羅貫中筆下有誤?今
國學成語|趙飛燕:從貧寒女子到禍水紅顏之身輕如燕 - 天天要聞

國學成語|趙飛燕:從貧寒女子到禍水紅顏之身輕如燕

有一個成語「身輕如燕」,專門形容一個人身體輕盈或者比喻一個人輕功了得。不過這裡的「燕」,並非「舊時王謝堂前燕」里的燕子,而是一名漢代女子,叫趙飛燕。和曾經迷倒漢武帝的李夫人、衛夫子一樣,也是某位公主精心安排的一枚棋子。
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人 - 天天要聞

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人

本文參考歷史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相關文獻來源。(援引強藩 崔胤)韓建對皇帝的處境無動於衷,但是另外一個軍閥朱溫卻在這個關鍵時刻抓住了機會。朝廷里有個叫做崔胤的大臣,面對宦官專權,他的辦法是,他要引強藩入京師,要交結朱溫,讓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