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中央領導稱為老班長,1949年拒絕當官要回鄉:我要回家「還債」
1949年,一老兵四處打聽毛主席的住處,當得知毛主席住在香山後,他一路走一路問,終於來到了香山雙清別墅。
來到門口後,老兵向警衛員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提出希望能與毛主席見上一面,為此,警衛員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懈怠,立馬進去向毛主席進行了彙報,很快,老兵便走進了別墅內。
毛主席一見到老兵,面露欣喜之色:「老班長,咱們許久未見啦!」
這位老兵究竟是誰?他為何四處打聽毛主席的住處,毛主席又為何會稱呼他為「老班長」呢?
老兵名叫李開文。
1929年,32歲的李開文為紅軍做事,因年紀較大,且文化程度低,李開文並未能成為紅軍的一員,而是擔任了赤衛隊員,直到1932年,李開文因腳上功夫硬,且能吃苦,才成為了一名正式的紅軍戰士。
在成為紅軍不久後,組織下令撤離大別山,那時,李開文的妻子剛剛生下孩子,李開文為了革命事業,沒敢回去告訴妻子,就這麼離開了生養他的家鄉,而這一走便是17年之久。
後來,李開文在紅軍隊伍中當起了炊事員,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川陝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紅四方面軍長征。
在大部隊進入草地後,吃飯和戰士們的身體是個很大的問題,因為每天都要趕路,草地上沒有柴火,這使得許多戰士身上的衣服都是濕噠噠的,漸漸地,不少戰士倒在了泥沼里,再也沒能走出草地。
為此,李開文憂愁不已,在幾經思考後,李開文為了讓戰士們可以圍着火堆取暖,便把濕漉漉的枯草擰乾水分,塞進自己衣服中,用自己的體溫將這些柴火烘乾。
當紅軍戰士們得知李開文的所作所為後,無不為李開文此舉感到感動。
一直以來,李開文心中的願景便是跟隨紅軍隊伍,為老百姓建立一個不一樣的新中國,他從未想過能前往毛主席等中央領導人身邊工作。
然而令他沒想到的是,沒過多久,他便被調往延安工作,並被分配到中央組織部擔任炊事班班長,不久後,他又被調任中央特灶班擔任班長。
從那時起,他便與毛主席有了交集,並擔任了毛主席11年的炊事員,當時,若是毛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沒能及時給毛主席拿飯的話,李開文便會親自給毛主席送去,每當這時,毛主席總是會同李開文聊一聊,時間長了,他們便越發熟絡了起來。
在之後的日子裏,李開文盡自己的能力為共產黨做着實事,1949年,中央下達命令,讓李開文前去天津當糖廠副廠長。
對此,李開文拒絕道:「我當不了這個副廠長,你讓我回老家吧,十七年前,我硬着心腸離開了老婆孩子,現在我得回去還他們的『債』。」
就這樣,李開文在組織的同意下離京反鄉,在臨走前,李開文想到自己或許此後再也見不到毛主席了,便決定前去看望毛主席,幾經打聽後,李開文得知毛主席住在香山,便有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毛主席見到李開文後,當即邀請他坐下,一番閑談後,毛主席得知李開文要衣錦還鄉「還債」,連連點頭,隨即囑咐道:「回去就回去,但是要經常寫信來,到哪裡都要記住了,你是從中央出去的!」
此後的歲月里,李開文積極為家鄉做着貢獻,1956年,李開文前去北京參加會議,當毛主席再次見到「老班長」時,當即快步迎了上去,依舊十分親切地進行了慰問,會議結束後,毛主席還特意邀請李開文到家中去吃飯。
1992年,李開文逝世,享年95歲。